近几年文学研究在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中形成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其中文学家族学研究的出现应当引起注意和重视。文学家族学之成立,是基于文学与家族之间所存在的特定的、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联系。它主要通过研究社会、历史、地域及文化风会对家族的影响,探讨各种环境因素对家族成员文学创作、对一时一地乃至更广阔时空文学发展的作用和规律,是文学研究力求吸纳不同知识体的思想资源以深化本体研究的路径和方法。
文学家族学研究在学界受到重视、形成一定的观念并付诸研究实践,这固然受到国内外文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社会学、地方性知识理论以及方兴未艾的家庭史研究的影响,但更深刻的原因是研究者在传统的文学研究范围内对既定的研究方法操练得过于烂熟而企图突围、力求创新。长期以来中国文学史研究的一般方法是,首先确定每一个历史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文体,以之为典范;再确定每个时期代表性文体写作的最有成就的作家,以之做示范。这样整个文学史基本成为各个朝代文学核心知识的展示。这种简单的线、点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在使得历代“大家”永远享有文学史著作和阅读选本中的绝对优先地位和典范意义的同时,大量的、生动的基层写作的现场被遮蔽了,其丰富的创作成果被湮没,各个朝代的文学史也无特点可言。
其实这种研究模式是不符合“东汉以后学术文化,其重心不在政治中心之首都,而分散于各地之名都大邑,是以地方之大族盛门乃为学术文化之所寄托”的历史现实的。事实上,与“汉族之学术文化变为地方化及家门化”(陈寅恪)的趋势相一致,中古以后文学创作重心也逐渐下移,出现了“地方化”、“家门化”倾向。家族环境中的文学创作往往比京师、台阁、幕府中的文人集团创作更活跃、更丰富。一个文化家族往往就是一个文学艺术沙龙、一个创作基地,甚至家族本身就可能成为产生艺文和消费艺文的社会。家族性文学创作既是抒情娱乐的方法,也是敬宗收族的手段,家族书写可谓永远不衰的主题。从创作群体组成情况看,家族中具有血缘关系的士人往往互为师友,自成文学社群,同时又不断通过各种途径将其扩大。如家族间的通婚既是一种社会的结盟,也是新的文学交游平台的构建,而不同家族成员复杂的交游关系的展开,恰恰可能成为文学流派产生的前提,大量的群体性创作也正借此而产生。
对于这种具有鲜明民族特点的文学发生史实,能不能建立一种与之切合的叙述立场,采用具有民族特点和观念意义的方法来研究呢?在已有的各种尝试中,文学家族学研究非常值得期待。家族本位是中国传统的宗法社会的特质,文学创作的过程和结果必然受其影响。文学家族学研究将触角深入到“家—宗—族”这些宗法社会的基本构成中,正是力图介入文学创作基层写作的真实过程,以写实的态度和方法建立家族性文学生产的知识谱系。这个谱系不仅涉及家族文学的血缘性和地缘性关联,也涉及家族文学的一系列社会性和文化性关联。同时家族文学与文人生活姿态及经济背景、家族文学创作现场和成就等问题,也自然是题中之义。
由此可见,文学家族学旨在将家族学、地域学、文化学、文学等贯通起来,在诸学科的多边互镜中重现文学知识生产的社会历史语境,力求揭示文学创作的基层活动状况,用家族写作的具体事实乃至细节,形成文学创作的动态过程,从而显示文学演变的真实轨迹和某种发展规律。因此,在文学家族学研究中,并没有特别作家享有特别的优先权,甚至可以认为不同地域、不同层次家族中的作家,也只是具有不同的创作特点而已。其研究结果并不在于追求作家和作品的典范意义,而在于发掘家族文化的天地,在其中拓展文学解释空间。因此家族创作现场的描述、创作过程的再现与创作成就的评价同等重要。这是一种在重视家族文献和家族文化经验前提下,将过程、结果、价值相统一的研究。
文学家族学具有学科交叉的突出特征,在性质相近的跨学科研究中,与文学地理学关系尤近。文学地理学侧重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与文学创作的关系,而文学家族学在地缘性因素之外,更侧重血缘性关系,更具有文学的主体性色彩。也就是说,它不仅关注文学发生的地理空间,同时关注活跃于这一地理空间内的有主导影响的人物,以及他们的家族传统和文化特质与文学发展的关系。因此文学家族学研究与文学地理学研究的适用性必然有所不同。地理的天然性的一面决定了文学地理学研究时空上的广泛性,文学古今演变的各个地理截面都具有研究的意义,而文学家族学研究则不同,一般来说它只适用于:1.中古以后之家族。东汉以来文化权力结构重心有所变化,文学创作方逐渐表现为“家门化”特点,并形成一个特定的文化社区和创作层面。2.家族性质应为文化家族。文化家族是学术文化创造的重要承担者,往往形成一定的家学传统和文脉,具有丰富的文学积淀,体现一时一地文化和文学的走向,因此更具有人文探讨和文学阐释的空间。3.文献较为完整之家族。家族先辈的文化或文学经历与成就,以文献形态固化下来,就成为追溯的象征、情感的寄托、研究的对象、发展的源泉,也是评价其后裔文化传承、文学地位和影响的依据,故文献之家对家族文学来说,其意义是相当重要的。缺少家族文献,欲为有根之学、有意义之学、有性情之学,则成无源之水。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文学院)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