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研究的课题是初中历史作业分层设计,从2012年开始研究,我与历史组成员都积极参与了课题研究,并按照课题研究实施计划认真完成各项任务,至今课题研究已进入课题总结阶段。现在就课题研究开展情况和取得的主要经验成果做一个总结报告。 一、问题研究背景、提出及理论依据 通过调查,目前中学生的作业存在的最大误区是教师的本位主义和功利主义。教师一直把作业作为提高考试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把它当作巩固课堂知识的重要手段,布置课内作业时从教师的意志出发,而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结构、个性发展和个体差异的需要。教师布置作业时往往是一刀切,全班所有学生做的是同样的课内作业。其结果是优等生吃不饱,后进生吃不了,长期的这种作业方式使学生逐渐养成不良的作业习惯。比如马马虎虎做、到校抄同学的答案、字迹潦草、错误率高、不认真思考等。而且大量的重复性作业占据了学生的大部分课余时间,抑制了兴趣爱好的发展,抑制了个性的发展,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而且造成学生两极化发展,优等生成为机械学习的呆子,后进生则全无学习兴趣,某些人甚至因害怕作业而形成对学习的恐惧。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教师不难发现,同一个班级几十位学生中,接受能力,理解能力,知识水平参差不齐,这种"层差"悬殊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些难以排解的矛盾。
对于历史教学中遇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问题,如何把握好教学的难度、适度,即在教学中如何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成为教学实践中的一大难题。 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在历史教学中探索出一条旨在推进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我以为实施“因势分导,分层优化”的教学策略十分必要。所谓“因势分导,分层优化”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在教学目标上致力于促进全班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在教学组织形式上综合交替运用班级、分组和个别教学形式;在教学效果上则谋求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分层教学充分体???了面向全体、分层优化、因材施教、主体参与的教学特点,对于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是很有效的。分层施教起点低,能多层次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竞争性,淡化了形式,注重了实际,具有保尖、促中、补差的作用。本课题是建立在因材施教理论上开展研究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等方面客观存在差异性,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的差异更为明显。
传统班级授课活动中,在班级的组织形式中顺应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施教是不现实的。事实上,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共同性,把某些方面,特别是把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相类似的学生划归同一层次,既可照顾学生个体间存在的差异性,避免不分对象的“一刀切”弊端,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可操作水平。分层教学就是依据因材施教理论和学生个体差异相结合而提出的一个新课题。 教育家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的智能表现形式是不一样的,教育工作者要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还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在作业评价上,老师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看问题,注意学生本身的智能特征,在布置一些有针对性作业的同时,采取与其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这样评价才能做到个性化,教育才能实现个性化。《课程标准解读》提出,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历史想象力,激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之在已学习的知识和没有学习的知识之间发生迁移,即用已学过的知识、已形成的能力去解决新的问题,形成新的认识。
这一过程才是学习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任何一点进步和可取之处都要得到教师的充分肯定和支持,而表现出来的幼稚、不全面甚至是错误的观点都是学习过程中必然会发生的,教师不能对此进行讽刺、批评和斥责,而应进行适当的引导,力求学生形成纠正自己看法的愿望和能力。这个变化过程比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重要,更具有教育的实质性价值。“因势分导分层优化”教学就是针对学生现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非智力因素、学习能力及水平差异等,因人而异地分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它符合教育学的一些基础理论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兼顾全体,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因为它强调的是个性化教育与全面教育的对立统一。它的积极意义在于: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创造适应学生生长的和谐教育环境,使所有学生都能够享有公平的接受素质教育的权利,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需求,情感需求和道德需求,促使各个学生既生动活泼又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终身学习和进步打下良好的基础。 2、面对实际,量力而行,符合循序渐进的原则。
它强调学生所获取的知识同学生已有的经验、知识和智力水平相联系、相适应。正如孔子所说得那样,教育学生要“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速度、难度、深度及广度上也有所区别,实现各有所进,“一个也不能少”的基本目标。 3、把握层次,符合因材施教原则? 因为教学活动是以学生的学为基础的,教学只有面对学生的差异性,加强针对性,才能减少盲目性,增强时效性。《学记》中指出“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者也,教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在教学中,教师只有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才能使教学具有普遍的适应性,才能做到“深其深,浅其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才能最大限度的减少教学中的浪费,使学生各有所得,各展其长,从而构建公平民主、团结协作、相互促进、高质高效的和谐课堂。 二、分层作业设计研究的方法和措施 那么怎样使得学生作业与学生的个性发展相协调,实现从原先的一种“负担”向一种自身需求并能促进自身发展转变呢?也就是如何让学生把作业作为一项自己需要的、乐意的事去做,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同时又提高学生的能力呢?面对令人担忧的教育现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和锻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杰出人才,可以实行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设计就是以这些理论作指导,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分成不同的层次,确定不同的训练目标,运用恰当的练习策略,进行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分层作业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也有特例,就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 C层作业:基础题100分,命名“俯首皆拾”,加上旁注“相信你能轻松完成,享受成功的喜悦”。在设计时,侧重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不降低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重点是培养学习兴趣,树立起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拉着走、推着走为主动走。降低作业难度,减小作业量。课内作业分层设计能大大提高A层学生对做分层作业的兴趣和积极性,变“要我做作业”为“我要做作业”。 B层作业:中等题30分,命名“伸手摘桃”,加上旁注“相信你能获得提高,享受进步的快乐!”。既要求有一定的基础训练,又要求有提高能力的训练,使他们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作业设计中,先让学生分析简单的政史材料题,最后做一些小练习,课内作业B层设计能激发学生继续向前学习的动力,挖掘学习潜力,作业的扩展内容向生活延伸、丰富,由一个点变为满天星。
这样的作业设计主要是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做一定程度的提高题。 A层作业:提高题20分,命名“勇攀高峰”,加上旁注“相信你能攀上高峰,享受飞跃的激情!”。是在掌握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重知识的加深和知识面的拓展,以研究性作业为主。作业设计要让学生不仅掌握基础知识,还对这一知识点进行横向联系。即适量布置提高性作业,让学生挑战自我,得到成功的满足感。在布置A层学生的作业时,以历史事例分析理解为主,一般都是两篇材料,做完后,马上请学生讲解,锻炼学生的解释能力。总的来说,就是要让课本上的理论用来指导生活实践,对于学生的创新回答要适当给予鼓励。 C层作业,人人要完成。B层作业,供尚有余力的同学完成。设计一些难度较大的A层作业,个别同学完成,让他们在更大的空间里展示能力,收到学习的喜悦。分层作业同时还设计绿色评语,对不同学生予以鼓励。 完成分层作业后,各层次的学生在作业本上对当天的知识进行小结。通过小结当天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解题时的独到见解,积累方法,优化解题策略。我鼓励同学思考和尝试做“提高组”的作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