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新疆哈密三道岭潞新二中一、总体概述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条鲜明的主线是近代化。中国人民为反抗列强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以“自强”“求富”为目的的洋务运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进行了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新文化运动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思想、道德和文化,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社会结构开始逐步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2、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3、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4、列举陈独秀、胡适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能力目标:1、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3、探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情感价值目标:1、资本主义列强的侵略在给中国带来灾难的同时,客观上促使中国自然经济走向解体,中国人民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但也正是由于列强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化发展缓慢而曲折。
这是历史发展的客观事实,我们要辨证的对待,全面的评价。2、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就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追求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同步进行。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告诉我们:要想实现国家富强,首先必须实现民族的独立,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3、我们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教学设计导言:在新版的《万里长城永不倒》的视频中导入本课,解释近代化的含义,由此使学生对近代化的概念有所了解,为本节课的教学做背景知识铺垫;以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第二期,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结合本课的学习要点,你知道是哪三方面的不足吗?试着列一表格将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小组合作列表归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四课的相关知识有所了解,从而达到中考要求的识记目标。通过李鸿章、谭嗣同、孙中山、李大钊的四幅图片让学生学会收集归纳历史名人重要活动以及通过活动全面、客观、正确地评价重要的历史人物,从而得出重大历史人物对历史进程的影响。
通过对基础知识的了解使学生合作探究归纳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尽管路漫漫为何最终均以失败而告终?给我们当今青少年留下了怎样的思考?以此达到教学三维目标的另外两个层次的能力、情感目标。本课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把复习课中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使教学内容生动化、形象化、具体化,极大引发了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主体性。通过小组合作列表归纳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历史相关信息、动手制作表格、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要学习孙中山为了革命事业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认识到革命的曲折性和艰巨性,从而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结尾引用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的相关断句从而使学生树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社会责任意识。中考热点链接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搜索,整理,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有什么特点?近代化的探索的特点是:从学习西方的经济器物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方面。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层层递进。材料解析材料一“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材料二——《天演论》材料三“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1)材料二中宣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这一观点在当时起到什么作用?(2)材料三中的“德赛两位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3)概括以上救国主张在方法上的共同点。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的抗争与探索。请写出其中四次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的名称及其相对应的一位代表人物。你从他们的抗争与探索中得到什么启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