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23日,著名历史学家、河南大学原历史系主任、教授、河南大学出版社首任总编辑朱绍侯先生在开封仙逝,享年96岁。消息传出,文史学界纷纷发文致哀,深切缅怀这位史学大家。
朱绍侯先生
朱绍侯生于1926年11月21日,辽宁省新民市人,1946年考入辽宁省立沈阳师范专科学校,1948年考入东北大学教育系,1949年转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部。历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教授。曾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历史学会会长。1992年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
朱绍侯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史教学和研究工作,是国内史学界对中国古代军功爵制度、户籍制度、治安制度最早进行研究的开拓者之一。学术著作有《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魏晋南北朝土地与阶级关系》等五种专著和两本论文集,主编有《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中国古代宰相传略》等教材和史学著作。他以大胆假设、小心取证和史料详实为学界还原历史真实面貌的《军功爵制试探》、《军功爵制研究》、《军功爵制考论》三部著作,成为军功爵制研究领域的权威。他主编的《中国古代史》自1981年出版迄今,已修订改版五次,发行量达一百四十余万册,使用率覆盖了全国60%以上的高校历史院系,影响了无数历史学子。
1994年8月,《今注本二十四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立项,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编纂,邀集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国内二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的三百余位学者参与。在这项被已故历史学家何兹全称为“近代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二十四史编纂工程中,朱绍侯担任其中《宋书》部分的主编。此后18年间,他带领团队对《宋书》一百卷进行了繁琐而有意义的整理。当六百余万字的《今注本宋书》在2012年出版见面时,朱教授已是86岁高龄。
这一年,他被评为“2012中华文化人物”,这是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和凤凰卫视主办的、中国首个专门针对全球华人文化领域年度人物进行表彰的活动。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认为,“在历史研究领域,尤其在《今注本二十四史》编纂期间,朱先生表现出令人敬佩的学术精神,并作出了珍贵的史学贡献。”而凤凰卫视对他的专题报道中这样概括:“他,秉烛先行,耄耋之年仍奋斗在开拓性研究第一线。他,桃李天下,三尺讲台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他,研究历史,着眼未来胸怀天下,以史为镜,照亮未来。”
在“2012中华文化人物”颁奖现场,朱绍侯谦虚地说:“我所参加的《今注本·二十四史》编纂工作是一项具体和长期的工作。在这其中,我个人贡献比较小,荣誉应该归于所有参加编著的专家和学者。”
2021年9月26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编纂的《今注本二十四史》正式宣布面世。这部煌煌大著,开“史家注史”之先河,以各史最佳存世版本为底本,辅以多种参校本,吸收古代和近现代史学及考古研究成果,对“二十四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注释、校勘和标点,从而改变了“二十四”仅前四史有残缺古注,其余各史均无注释的状况。全书共600册,以注为形式增添的内容将近9000万字,总字数逾1.2亿,总投资近3000万元,是对中国正史的重新疏通整理。
对于毕生求学、治学之路,朱绍侯先生如此自勉:
“天资愚钝凭勤奋,事倍功半终有成。聪明才智荒学业,虚度年华空一生。”
而与年轻后学交流时,他常常这样说:
“研究历史没有什么窍门可找,既要勤奋,又要有时间的累积。你要有十年坐冷板凳的功夫,因为中国的史籍浩如烟海,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人再聪明也不可能写出很有价值、很有分量的著作。”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朱绍侯先生无论是作为学者、师者,还是作为长者,他已经为这个时代留下了一道璀璨而温暖的光轨。
注:图片来源于“思想与理想”公众号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