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经历近代百年沉沦的中国是如何走向民族复兴的

经历近代百年沉沦的中国是如何走向民族复兴的

经历近代百年沉沦的中国是如何走向民族复兴的五千年前中国人和埃及人一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中国人和古巴比伦人一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中国人和希腊人一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中国人和罗马人一起征战天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是如今党和国家以及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中国是全世界唯一拥有上下五千年未曾断绝的文化传承的国家。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曾在政治上形成过以自己为核心的宗藩朝贡圈,也曾在文化上形成过以自己为核心的东亚汉字文化圈。中国人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改变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

美国著名地缘战略理论家布热津斯基曾说过:“中国在1644年以前农业生产力、工业创新和生活水平方面领先于全世界。与此同时中国人的精神财富、教育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也高高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五千年前中国人和埃及人一起面对洪水,四千年前中国人和古巴比伦人一起玩青铜器,三千年前中国人和希腊人一起思考哲学,两千年前中国人和罗马人一起征战天下,一千年前中国人和阿拉伯人一样无比富足......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

如果我们把世界格局比喻为一盘棋局,那么在这棋盘上一个又一个世界强国演绎了各种盛衰兴亡。可中国历经上下五千年依然保持着本色。中国历史上有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的包容,有大秦铁骑横扫六合气吞八荒的豪迈,有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雍容华贵,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决绝。中国人曾发出过“虽远必诛”的时代强音,但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屈辱。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1842年清政府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通商口岸......中国从此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此后列强纷至沓来与清政府陆续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自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到1912年清朝灭亡的72年间清政府同外国政府或外商、国际组织签订了各种不平等条约、契约、协约和合约一共1175件。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与日本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丧失对台湾的主权长达50年,与沙皇俄国陆续签订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16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辛丑条约》使中国背负了本息合计高达9.8亿两白银的赔款......曾有一段时期中国人被当成可以随意买卖的“猪仔”。在美国太平洋铁路的每根枕木下几乎都埋葬着一具华人劳工的尸骨。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

可即使是在那最屈辱的黑暗年代里中国人也从未放弃过民族复兴的希望。在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著《文明的冲突》中有这么一句话:“中国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一个伪装成国家的文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亚洲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也曾说过:“中国是基于文明认同的国家,而西方国家则是基于民族认同”。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如今都成了失落的文明,可唯有中华文明五千年薪火相传不绝如缕。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

中国是以文化立国。只要文化不灭就始终保有民族复兴的希望。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使其生生不息。中华文明的独特性体现在延续性、包容多样性、统一性等方面:今天的埃及人、希腊人早已说不清是不是建造金字塔、帕特农神庙的古埃及人、古希腊人直系后裔,但中国人明确知道自己身上流淌着秦人、汉人、唐人的血脉。数千年来中国居民的语言、文字、服饰、风俗与习惯从未出现本质上的变化。这在世界各国中绝对是独一无二的。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中华文明相比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古希腊、古罗马等文明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延续性。其他几个远古文明都在王朝的交替过程中遭到了毁灭的打击,可中国的汉字书写体系、礼乐典章制度却一直延续至今。另一方面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又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多样性:中华文明并不排斥外来文明。早在公元前张骞就打通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中华文明很早就与域外文明产生了交集。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

源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传佛教。如今汉传佛教在受中国文化影响较深的日本、韩国、越南等东亚汉字文化圈地区与汉字、儒学等一同被视为标志。中华文明的开放性包容性多元性由此可见一斑。多元的中华文明其实又是高度统一的: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秦的统一不只是靠武力征服六国,而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方方面面的。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

秦始皇在政治上废分封行郡县;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在制度文化上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的政策。自秦汉以来统一就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趋势。秦汉以后中国也曾经历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分裂时期,但每次分裂后中国始终还是会恢复到统一状态。中国历史呈现的是一种分分合合的状态。《三国演义》把中国历史上这种现象称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

反观波斯、罗马等帝国一旦解体就成为了无法复原的碎片化状态。这些帝国在本质上是靠强大的国家军事机器维系统一,而帝国各区域之间却缺乏经济文化上的联系。用国家军事机器维系的统一要求统治者必须始终掌握强有力的军事机器,所以波斯、罗马等帝国一旦衰弱之后就走向了分裂瓦解。中国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国家军事机器衰弱的情况,所以才会有魏晋南北朝这样的分裂状态。可中国的统一并非单纯依赖国家军事机器来维系。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中国的统一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全方位的统一。即使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其实也在孕育下次大一统的种子,因此每次分开之后再合一定比前一阶段的合在程度上更高、在力度上更强、持续更为稳固。即使是清朝晚期经历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仍维持着庞大的疆域和统一的政治制度。中国无论如何衰败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完整国家,而领土、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恰恰是成为强国的先决条件之一。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像荷兰、瑞士、卡塔尔、科威特、新加坡这些领土面积、人口数量有限的国家无论人均收入多么富裕也不可能真正成为国际上有影响力话语权的强国。在中国最为积贫积弱的那段时期物质财富固然被列强大量掠夺,但老祖宗留下的广袤疆域、庞大的人口基数、大一统的政治体制、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独特文化体系却得以保留下来。这些因素恰恰为中国日后的复兴奠定了基础。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

在中华民族积贫积弱落后挨打的那段岁月里左宗棠抬棺出征收复新疆;刘永福的黑旗军先后参与中法战争和台湾抗日;冯子材在镇南关大破法军;刘铭传在基隆战胜法国将领孤拔......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的近代史是落后挨打的屈辱史,但也是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的奋斗史。事实上早就有外国人意识到中华民族的复兴是必然的。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拿破仑就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当这头狮子醒来时世界将为之震撼!”可其实拿破仑这句话还有后半句“谢天谢地愿它继续沉睡下去”。清末美国驻华公使芮恩绅在给美国国务院的年终报告里也曾说过:“这个国家的领导者无疑是昏庸的,官员也是无知的,但他们的人民拥有雄狮般的气概。他们勤劳而质朴、聪慧而向上,一旦拥有了有力的领导一定会成为最强大的国家”。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

拿破仑、芮恩绅的话其实都是说中国拥有无限潜力却处于沉睡状态。从世界近代史来看十五六世纪大航海时代率先崛起的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这种在当时只有数百万人口的小国,到了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世界霸权就由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转移到了英、法等有数千万人口的中等体量国家,进入20世纪以后世界霸权逐渐由英、法、德等西欧列强转移到美国和苏联这两个国土面积广袤、人口上亿的大洲级体量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这再次证明了领土、人口对大国崛起的重要意义。中国和美国、苏联一样是具备大洲级体量的国家。如此庞大的国家之所以一度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正如芮恩绅所言“缺乏坚强有力的领导”。19世纪欧洲主要列强已完成工业革命、建立了现代国家制度,而中国仍沉沦为传统的小农经济和封建帝制。鸦片战争中清王朝先后动用百万大军却不敌2万人的英国远征军充分反映出双方国力的巨大落差。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痛定思痛的中国人开始艰难探索富强救国之道:以林则徐、魏源等开明人士成为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典型代表。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学习欧美国家先进技术的洋务运动。可洋务运动只想引进别人的坚船利炮,却从未思索过别人为何船坚炮利。清王朝引进了西方的工业产品,却始终没掌握自主标准化生产的核心技术,而国家的政治经济体制也没适应时代需求做出变革。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

最终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洋务运动失败后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为代表的维新派试图通过变法改良振兴国家同样以失败告终。1900年中国被日、俄、德、英、法、美、奥、意八个帝国主义列强联手侵略。经此一劫后清政府试图通过实行新政、预备立宪挽救统治危机。1911年武昌起义的一声枪响使清王朝的统治进入了倒计时状态。1912年2月12日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自秦始皇以来在中国延续2133年的皇帝制度就此画上了句号,可这并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新生的民国处于一种内忧外患的境地: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军阀割据混战。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迎来了崭新的局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奋斗终于建立了新中国。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的抗日战争实际上构成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战场抗击日军240万、消灭日军44万。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德、意等法西斯轴心国军队总数约21.6%的兵力。正是中国战场的牵制作用使日军腾不出手来侵略苏联、澳大利亚等地遏制了德日中东会师计划。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战后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国际地位得到提升。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使古老的中国迎来了新生。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年就在百废待兴的状态下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标志着帝国主义在亚洲的海岸边随意架起几尊炮就迫使一个老大帝国屈服的年代一去不复返了。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

曾有一位日本教授说过这样的话:“当1949年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时在日本几乎无人相信这话。毕竟在1949年之前过去的100多年里中国始终是一个失败接着一个失败。曾几何时几千个外国入侵者就可以直入中国首都杀人放火。直到志愿军把美国人从朝鲜半岛北面压到南面后日本才感觉到中国与过去真的不一样了”。这位日本教授所说的恐怕不是他个人的看法,甚至也不仅仅只是当时日本社会的观点看法。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中国人民志愿军几乎是在全世界都不看好的情况下愣是迫使美国第一次在自己未能获胜的停战协定上签字。这时世界才发现中国真的跟过去不一样了。这场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不仅在当时使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得到了提升,而且在更为长远的历史阶段则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创造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抗美援朝战争迄今70年间我国虽又经历过几场边境自卫还击战,但再未遭遇过大规模的外敌入侵。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从此中国得以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中专注于国内建设发展。中国发展过程中由一个积贫积弱的动荡国家逐渐转型成为一个国际社会所关注的国家。中国的领土面积与欧洲相当,人口比美国、日本和西欧各国加起来还要多。这为支撑起强大的产业基础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劳动力和庞大的市场。中国一直是拥有巨大地缘潜力的国家,只是过去积贫积弱的旧中国没能让这种潜力释放成为现实的国力。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

新中国成立后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的地缘潜力得到充分的释放。96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300万平方公里领海、173万平方公里专属经济区内资源的开发释放出了何其巨大的产能。庞大的人口规模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也创造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以法律形式把过去在解放区所实行的土地改革推广到了全国范围。土改打破了封建小农经济的束缚从而为国家的工业化起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

现代产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产业工人群体,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就在全国范围内致力于扫盲运动。1949年中国的5.4亿人口中文盲率高达80%以上,然而如今中国的文盲率已降到5%以下。到1975年为止中国通过四个五年计划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1964年10月16日15时中国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成功试爆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中国又成功试爆了第一颗氢弹。

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

1970年4月24日中国发射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1971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安理会的合法权利。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打开了中美之间相互隔绝的局面。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改革开放历史大幕的拉开。这一时期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亚洲“四小龙”等新兴工业化国家开始把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低技术高消耗产业向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转移。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内中国逐渐成为了世界产业转移的最大承接地和受益者。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2001年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北京成功举办了第29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2009年中国与俄罗斯、印度、巴西形成金砖国家机制。2010年中国上海成功举办了第41届世界博览会。2020年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_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

如今的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世界第二大消费市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 、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世界第一大农业国、世界第一大粮食总产量国、世界第二大吸引外资国以及世界上经济成长最快、工业体系最完整的国家。中国在人工智能、再生医学、量子计算机、区块链、虚拟现实、无人机、高铁、量子雷达、激光武器、防空导弹、反导技术、卫星导航等技术领域都是领先世界的存在。

近代中国探索史的启示_中国近代史中的探索史_中国近代史的探索史

中国是全球仅有的九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之一,是全世界能自主生产第三代主战坦克的10个国家之一,是全世界拥有航母的能玩转第五代战斗机的三个国家之一。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二十国集团成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大影响。现在中国正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推动国际和平与发展。中国从积贫积弱到实现伟大复兴恐怕是20世纪国际地缘政治格局最大的变化了。

上一篇: 探索者系列漫画_探索者系列
下一篇: 推进历史学与考古学融合发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