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非洲之角研究与非洲研究同步开展,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研究成果多为非洲之角国家基本情况的介绍。21世纪以来,伴随中非合作论坛的成立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加快了同非洲之角国家的合作,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中。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研究开始走向深入。
国别与区域研究是非洲之角研究的两个主要方向。非洲之角的国别研究各有侧重。苏丹研究侧重其南北内战和西部达尔富尔危机,以及中苏石油合作。索马里研究重点关注西亚德政府倒台之后的国家重建,以及伴随而生的恐怖主义和海盗问题。埃塞俄比亚研究重点关注其民族国家建构和政治稳定性,以及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南苏丹和厄立特里亚研究均与其独立运动密切相关,前者侧重建国进程及独立后发生的内战,后者侧重独立运动及独立以来同埃塞俄比亚的领土纠纷。吉布提因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成为大国博弈的场所,学术研究集中于该国地缘政治和大国的军事存在,以及中吉共建海上丝绸之路的问题。非洲之角各种问题的跨国性也促使中国学者从地区层面思考该地区的和平与发展问题,相关议题包括非洲之角的国际关系、地区政治转型、地区组织的安全治理等。因而,非洲之角研究较好地结合了国别与区域的研究。
安全研究聚焦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的威胁。非洲之角的冲突类型多种多样,是非洲最为动荡的地区之一,中国学者主要围绕三类冲突展开分析。一是国家内部冲突。几乎每个非洲之角国家都发生过内战,包括持续30年的厄立特里亚独立运动、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索马里内部冲突、长达半个世纪的苏丹南北内战等。中国学者从宗教、民族认同、政治体制、资源争夺等角度分析了冲突的原因,并对冲突导致的国内、地区和国际后果,和平进程与战后重建等问题进行解读。二是国家间的纠纷与冲突。此类问题多因殖民统治和分离主义运动导致,资源争夺与领土纠纷是其主要成因。如埃塞俄比亚与厄立特里亚、苏丹与南苏丹、苏丹与埃及、埃塞俄比亚与索马里的领土纠纷,以及近年来成为国际热点问题的尼罗河水资源争端,这些问题给中国学者提供了研究方向。三是非传统安全的威胁。恐怖主义和海上安全问题因其长期性和国际危害性得到了最多的学术关注。恐怖主义研究主要聚焦对本地区安全有极大威胁的索马里青年党问题,对该组织的成因、组织建设、发展动向、国际勾连、意识形态与身份塑造、国际干预及治理进行全方位解读。索马里海盗问题严重威胁海上通道安全,学者对其成因、特点、影响、打击及防治、国内和国际法问题、反海盗国际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并从国家利益、国际法等方面分析了中国参与打击索马里海盗的行为。
政治研究重点关注国家建构及政治稳定性。厄立特里亚和南苏丹分离,以及索马里的无政府状态和地方分离主义发展,促使中国学者从历史根源、央地关系、民族宗教、国际影响等方面思考这些国家建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探讨其民族国家建构的前景。针对苏丹长期存在的文武交替、埃塞俄比亚执政党多次变更、索马里长期陷入无政府状态、南苏丹执政党分裂等问题,中国学者从军政关系、政党政治(尤其是执政党)、政治体制、族群政治等角度思考这些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探讨这些国家的政治稳定性、转型和治理问题。
发展研究集中于各国发展议题及同中国的经贸合作。就国别而言,苏丹与南苏丹同中国深度开展石油开发合作、埃塞俄比亚同中国广泛开展工业化和产能合作、吉布提与中国开展临港经济合作等,受到了中国学者的普遍关注。由于索马里长期处于无政府状态,厄立特里亚较为封闭,因此对两国发展问题的研究相对较少。在宏观层面,学界主要围绕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发展概况,以及对一些国家尝试过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西方自由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伊斯兰发展道路的成败进行分析。在微观层面,学术探讨聚焦产业发展。水资源开发与油气资源开发因其具有的地缘政治属性且有中国企业参与,得到了较多关注。中国同非洲之角国家经贸合作的标志性项目和工程成为学界重点分析对象。中苏石油合作被称为“南南合作”的典范,是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的第一站;亚吉铁路与吉布提港口是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的产业园合作是中非产业合作的突出代表。未来,中国如何进一步同非洲之角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将继续引领非洲之角的发展问题研究。
国际关系研究专注地区国家间关系及域外国家在该地区的事务参与。除了对国家间纠纷进行分析以外,中国学者较为关注地区组织尤其是政府间发展组织在和平与安全领域发挥的作用。非洲之角国家同域外国家关系研究侧重于四方面:一是区域内国家同其他国家的双边关系,如从国际关系和国际法角度分析欧美国家对苏丹的经济制裁。二是域外国家和国际组织对本地区热点问题的回应,如对索马里冲突、欧加登战争、苏丹内战、南苏丹内战的干预。三是域外国家在非洲之角的角逐,如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在非洲之角的竞争、当前欧美国家和中东国家对非洲之角的军事介入。其中,历届美国政府的非洲之角政策最受中国学者重视。四是中国在该地区推进和平进程的建设性作用,学界主要集中于中国与区域国家间的友好合作研究。
相较而言,中国学者对非洲之角历史文化的研究仍显薄弱。其中,对古代文明的研究聚焦于努比亚文明、阿克苏姆文明、斯瓦希里文明等少数文明,对近代历史的研究侧重殖民统治与民族独立运动。民族问题因与民族国家建构有关而得到关注,如苏丹阿拉伯人与非洲人的分歧、南苏丹丁卡人与努尔人的矛盾、泛索马里主义的地区影响、埃塞俄比亚奥罗莫人和提格雷人等族群之间的矛盾。此外,随着中国和地区国家汉语教育与职业教育合作的开展,有关国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概况以及同中国的教育合作等研究成果开始增多。
总之,非洲之角的各类现实问题为中国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但研究议题仍有待进一步拓展。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研究领域不够均衡,对安全与治理议题较为重视,社会文化研究较为薄弱;国别研究不够深入,许多国别问题附属于东非或整个非洲大陆的宏观分析;国别研究与区域研究的联动性不足;对基础研究关注较少,过于关注热点问题的解读。不过,随着中国与非洲之角国家合作与交流的深化,这种状况也将逐步得到改善。
THE
本文转载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更新于2022年10月13日,作者周军
学 术 顾 问:俞洪亮 王金铨
主 编:姜恒昆
审 校:周军
责 编:王以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