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探索 > 探索

探索

探索创办于兰州的《飞碟探索》杂志,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30年来,她的编者可能都已换了几茬,她的读者群也早已交替换代,但是,她却是似乎越来越凸显出步入而立之年的魅力。_新浪网

飞碟探索杂志合订本大全_飞碟探索杂志封面_飞碟探索杂志

打开文本图片集

创办于兰州的《飞碟探索》杂志,已经走过了整整30年的历程。30年来,她的编者可能都已换了几茬,她的读者群也早已交替换代,但是,她却是似乎越来越凸显出步入而立之年的魅力。

同想我第一次看到有关“飞碟”的报道,感到非常突然和新奇。记得那是1980{r的夏天,我在《参考消息》上忽然看到国外介绍“飞碟”的一篇文章,由此引起我和周围的一群年轻人的极大兴趣。我们议论纷纷,陷入遐想。

转眼到了次年,《飞碟探索》杂志诞生了。我们都为创办者的胆识所折服,觉得创办这样一个:刚物实在是新颖、新奇、新鲜。从那时起,我儿乎是每期必看,成了《飞碟探索》最忠实的读者。当时,记忆较深的是我的老师柯扬先生,在刚刚创刊不久的杂志上还写了一篇文章,内容是介绍中国古籍中的不明飞行物事件的描写。

在凄了几年的《飞碟探索》之后,当时的那一股子好奇心过了,加上渐入中年,家务公务都很忙,便渐渐放弃了这份热心。有时,偶尔翻一下《飞碟探索》,也觉得除了大量的相关报道外,也再没什么新内容。当时,有空时静下心来也想,对不明飞行物的探索恐怕在未来的几十年内不会有什么明确的答案,这个杂志再办下去,总会随着人们好奇心的淡化以及稿源的枯竭,自生自灭了。

1990年前后,一次我去外地出差,闲来无事,便在街上买来一本刚出版的《飞碟探索》。回去躺在床上一翻,出于职业的敏感性,马上有了新的发现。我发现杂志在内容上做了调整,不再仅仅是做一些新奇的报道式的介绍和记录,而是将“探索”内容做了扩展,从天上到地下,从宏观到微观,从过出到未来,什么事都可以“探”,什么想法都可以淡,可以说探索的内容已经不仪仅针对所谓不明E行物,而是整个自然和宇宙,我当时就想,这样的思路必然会使办刊之路越走越宽。

可是,又过了四五年,当我翻开《飞碟探索》时,发现她好似成了一本纯学术刊物,因为她的许多文章极其专业化,深奥而艰涩,我作为一个文利学者已经读不慌了。当叫我又想,这利,嬗变,恐怕是又走进了死胡同。

但是,近年来,我们可喜地看到,《飞碟探索》正以她成熟的定位焕发出迷人的风采。她版面活泼,内容新颖,选题有节,深浅得当,在当代中国科普期刊的阵容里,她更像是一个稳健的老兵,不急不燥,默默地前行,显示出一利喊熟的干练。她不仅为人们饭后荼余提供了一份高雅有趣的休闲,也同时把一种科学精神在读者中潜移默化地传播开去,为提高我们民族的利,学素养,埋头奉献,好似春雨涧土,细而无声。

回顾30年来《飞碟探索》走过的办刊之路,她从探索不明飞行物开始,延伸到对宇宙现象、对自然规律的探讨,天地茫茫。上下求索,以一种哲学式、全景式的思维方式和眼光,聚焦宇宙生命和人类文明,把读者引向过去,引向未来。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有科学趣味的爱好者和思想者。以及对宇宙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者。他们当中不乏有突出成就的科学家、哲学家和其他优秀人才。可以说,她的作用不亚于一所学院。如果时间再延伸30年,还不知在其读者群中,会冒出什么样的拔尖人才。

在此,我大胆预言:对于“飞碟”的探索,也许永无止境,在我们有限的生命刷期内,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是,重要的是这种探索精神本身,会激发我们无限的想象,会刺激我们的生活情趣,会引发出我们在许多学科的创新和突破。《飞碟探索》也会成为人类利学期刊星空中的一颗璀璨明星,放射异彩。

上一篇: 太空旅游:开启人类新的探索时代
下一篇: 揭秘《飞碟探索》休刊内幕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