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现代网络社会舆论群体性事件分析(1)

现代网络社会舆论群体性事件分析(1)

现代网络社会舆论群体性事件分析(1)现在社会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美国旧金山曾于1995年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名经济界、政治界精英的会议

现在社会是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

美国旧金山曾于1995年举行过一个集合全球500名经济界、政治界精英的会议,与会者包括萨切尔、老布什、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惠普、Sun微系统的老板等等,该会议的主旨在于为全球化的世界进行分析与规划。会议上,与会者一致认为全球化的高度、快速、激烈的竞争将使全球80%人口"边缘化",而这80%“边缘化”人口与20%搭上全球化快车的人口之间的冲突将成为今后的主要问题。

在此基础上,Sun微系统的老板格基表示,届时将是一个“要么吃人、要么被吃”的世界。布热津斯基也及时献计献策,创造了一个新词汇——tittytainment“奶头乐”,英文titty“奶头”与entertainment “娱乐”的组合,意指要使彼80%的人安分守己,此20%的人高枕无忧,就得采取温情、麻醉、低成本、半满足的办法卸除“边缘化人口”的不满。

暂且不讨论这个事件的真实性,但目前社会发达的今天,随着短视频的兴起,娱乐化产业逐渐繁荣,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在这种环境下,很难独立思考,各种碎片化信息充斥屏幕,使自己失去了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在媒体的影响下,很难对事件有一个自我的思考与分析,被迫接受他人的价值观和观点,从而影响未来自身的思考能力。

最让人恐惧的是,竟然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我并不害怕有人剥夺我们对真相的了解,也不害怕有人将真相掩盖,而是害怕真相将被日常琐事给掩盖,害怕人们在汪洋大海的信息中日益变得被动和自私。

2月28日上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今日发布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为8.29亿,全年新增网民5653万,互联网普及率达59.6%,较2017年底提升3.8%。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17亿,全年新增手机网民6433万;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由2017年底的97.5%提升至2018年底的98.6%,手机上网已成为网民最常用的上网渠道之一。

我国网民以中青年群体为主,并持续向中高龄人群渗透。截至2018年12月,10-39岁群体占整体网民的67.8%,其中20-29岁年龄段的网民占比最高,达26.8%;40-49岁中年网民群体占比由2017年底的13.2%扩大至15.6%,50岁及以上的网民比例由2017年底的10.5%提升至12.5%。

我国网民以中等教育水平的群体为主。截至2018年12月,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8.7%和24.5%;受过大学专科、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8.7%和9.9%

截至2018年12月,在我国网民中,学生群体最多,占比达25.4%;其次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占比为20.0%;企业/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占比共计12.9%

摘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1,我们为什么会沉迷于这些信息中?

你是否发现你所看的视频,都是你想看到的?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你所关注的,喜欢的,搜索的,都会被作为数据分析,然后将相似的类似的视频推送给你。

著名的斯金纳教授做了一个老鼠实验,教授将老鼠关在一个笼子里,放置一个按钮,当老鼠按了这个按钮就会出现食物。渐渐这个老鼠发现只要按了按钮就能获得食物,所以一旦老鼠有了食物需求,就会按这个按钮。

反转到我们自身,当我们点开一个视频之后,发现这个视频自己喜欢看,这时自己的大脑会分泌出多巴胺,在大脑里形成一种奖励机制,给与自己快感,逐渐自己的重复行为会在大脑给与多巴胺来反复循环给与自己快感,让自己容易沉迷其中,这也是为什么你会沉迷于手机的原因。

2,我们为何会逐渐放弃思考,被动的接受信息,做出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个从各层面很难说清楚,但简单分析,一个要从群体层面说起,因为人是一个群体动物,在远古时期单独一个人是很难在野外生存下来的,只有跟着其他人或者部落,才能够生存下去,繁衍生息,就拿lwb的事情来说,刚开始因为外挂这个事情是被大家深恶痛绝的,肯定是讨厌这点的,当我们有了同一个观点:“开挂sm”,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形成一个集体,这个集体不是说要有多少个人,而是要求要有同一信念和想法,在群体里面,个人的责任感会群体分化,从而荡然无存,所以当没有一个官方媒体来出现发表声明,提出解决方法平息事件时,我们就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我们急需一种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安抚情绪,此时的我们会变的焦躁易怒,很容易收到影响。

3,在我们收到消息后,很多关键性词语会给与我们第一印象,这边可以参考著名的心理学效应,首因效应

在这些舆论发展的初期,在缺少权威信息的情况下,一些小道消息就会在网络发酵和传播,甚至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会接机发表煽动性言论。根据首因效应,我们最初接受的信息给我们带来刻板的印象,人们倾向于第一时间接受到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干扰我们的判断,这个时候根据羊群效应,只需要再来一只领头羊,就很容易引起我们的“共鸣”,这些人可能是公知,也可能是媒体人,亦或者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人,都有可能,特别是一些所谓的“内部人员”抢先在权威人员前发表言论,这样既可以吸引网民的关注,又可以形成刻板的影响

脑子里一股脑的想法很难分清楚,这边先写几个大类,然后在开专栏逐个分析

原本想按论文格式写的,但感觉太复杂了,非专业研究人员,大家看了笑一笑就好。我写这个是为了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其次我本人也是一个思考多于表达的人,我也想把自己想的多写一写

上一篇: 网络社会心态调适与引导策略
下一篇: 互联网舆论引导的社会心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