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1月6日,对于党和军队来说是沉重的一天,开国上将杨勇和开国中将徐立清病故。邓小平作出批示:他俩治丧通盘考虑安排。
对于杨勇上将,了解军史的人都不会陌生,打仗虎虎生威,与杨得志、杨成武并称为“三阳(杨)开泰”。
杨勇在解放战争时期,担任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在刘邓麾下打过不少好仗、硬仗。杨勇的综合能力强,会打仗,能搞政治工作,也能干外事。
尹先炳张维翰王长江(尹先炳简介)
在二野组建兵团时,刘邓没有用最能打仗的王近山为司令员,而是选择他担任。邓小平对王近山说:杨勇打仗不如你,其他方面都强过你。
邓小平是了解杨勇的,1955年杨勇担任志愿军第四任司令员,在朝鲜有诸多外事活动,如何处理工作,都非常考验人,能打仗并不一定能处理外事工作,杨勇在朝鲜三年中,深得中朝两国领导人的信任。金日成曾经访华时,见到毛主席,当着面夸奖杨勇是一位难得的好同志。
从朝鲜回国后,他被安排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兼副总参谋长。
曾经在六十年代末,七十初靠边站5年,1972年被安排到沈阳军区担任第一副司令员,没有任何怨言,不计较名利。因北境局势紧张,一年后被调任新疆军区司令员,驻守边疆。
1977年回到北京担任专职副总参谋长,协助邓小平工作。1980年,原本被提拔为总参谋长,因一些原因没有实现,他协助杨得志抓总参全面工作,并担任军委副秘书长、中央书记处书记等职。
1983年1月6日因病去世。
说到徐立清中将,他三让军衔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新中国成立之前,他担任兵团政委,在新疆工作。总干部部成立后,王震推荐他到北京工作,认为他公道正派,到总干部部更能发挥作用。
徐立清任总干部部副部长后,主要分管干部任免工作,他用人标准是知人善任,搞“五湖四海”的原则,总是一碗水端平。深得广大干部的信任,也赢得口碑。
自1955年,评军衔工作结束后,他的身体累垮了,因心脏病5年没有怎么工作,四十多岁一头白发。
在生病期间,徐立清觉得身体越来越差,为不耽误工作,建议免去自己的职务,或让自己退出现役,上级最终没有答应他。
徐立清不仅是让军衔,曾经让过军级,生病后让位子,作为一个共产党员能克服名利思想,实在是不容易。
1973年,他重新被安排工作时,很多人都抢着要他,新疆军区的赛福鼎,济南军区的杨得志等人,最终他到济南军区工作。
徐立清一直伴有心脏病,在特殊时期受到冲击,能工作的时候忘我工作,身体越来越差。最终1983年1月6日病故。
杨勇和徐立清的病故让老部下尹先炳很伤心,他俩都是尹先炳的老首长。同一天病故打击很多,没多久,尹先炳也因病去世。
军委对杨勇、徐立清的丧失非常关心,邓小平在批示杨勇的治丧报告上批示:他俩治丧通盘考虑安排。
这意味着,徐立清葬礼的规格提高,与杨勇一样,这对于一个大军区领导的治丧安排是少有的,也充分说明邓小平对徐立清的重视,以及他在军队的贡献和威望。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