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郑洁、姬全生: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导

郑洁、姬全生: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导

郑洁、姬全生: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影响及其引导大学生群体在接受和了解了当代社会思潮所提供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念后,不会仅仅满足于文字叙述上的表达,他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检验去求证,而当今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

大学生群体在接受和了解了当代社会思潮所提供的新思想、新理论和新观念后,不会仅仅满足于文字叙述上的表达,他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去检验去求证,而当今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在发展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现实问题和矛盾,都能够也应该成为大学生深入思考和分析的鲜活“案例”。当代社会思潮也就从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大学生群体主动去关注国际国内在发展中所遇到的种种现实难题。

3.增进大学生的现代意识

当代社会思潮中包含许多先进的现代意识和现代理念,在其带动下,将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民主自由意识和实干效用意识。这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独立自主观念,使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个性的发展和竞争意识的培养;另一方面将使青年大学生群体远离不切实际的空想,努力将计划付诸实践,勇于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和创新。

(二)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往往取决于某一具体社会思潮的类型、属性和特点,因此,在这里我们选取三种较有代表性且在以往和现今都对大学生群体产生过较严重负面影响的社会思潮进行分析。

1.新自由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自由、民主、平等是新自由主义最常用的“外衣”,对于青年大学生来说,这层“外衣”也是其最具有欺骗性的一点。首先,新自由主义中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观念动摇了部分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第二,新自由主义中的“无政府主义”和“绝对自由主义”理念对大学生群体影响颇深;第三,新自由主义中的个人主义思想助长了部分大学生的个人本位倾向。

2.民主社会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民主社会主义所主张的一些关于人道主义、自由、平等、公正、互助等人类理性原则,虽然在客观上增强了青年大学生追求民主、自由、社会公正、互助合作等意识,但是由于其本质上的特征,加上其复杂性和蒙蔽性,使得其在大学生中产生了一些赞同民主社会主义的思想倾向,这对青年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负面影响。具体来看,一是民主社会主义从概念来看就具有较大的蒙蔽性;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倡导多元化的指导思想动摇了青年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三是民主社会主义政治多元化的主张使得部分大学生推崇多党制;四是民主社会主义所主张的经济多元化思想使部分青年大学生质疑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3.历史虚无主义对青年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历史虚无主义常以“重新评价”为名歪曲历史,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在当今的大学生群体中也产生了非常恶劣的影响。首先,历史虚无主义使部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产生悲观情绪。其次,历史虚无主义使部分大学生认同中国应全盘西化的错误观点。第三,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理论严重伤害了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

当代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大学生通过不同的渠道接触到社会思潮;第二个阶段是在接触或了解社会思潮后,进行不同程度上的理解;第三个阶段则是在理解了社会思潮后,借其来对个人或社会行为、现象、热点问题等进行分析和思考。因此,要积极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应该从这三个环节入手。

(一)畅通和规范大学生接触当代社会思潮的网络路径

虽然传统报刊书籍和课堂教学仍是当前大学生接触当代社会思潮的主渠道,但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现代生活中基于互联网所衍生的电子书籍刊物和网络远程教学的应用已经越来越普遍,这不难推出,未来社会思潮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传播路径势必朝着互联网传播的方向发展。因此,充分利用和发挥好互联网的传播能效,将有利于青年大学生通过这一新兴渠道对当代社会思潮进行正确的认识和了解。

在具体做法上,要改变过去一味去“堵”的管理思维和管理模式,既要“堵”,更要“疏”。首先,在国际互联网中,在社会思潮这一部分,对含有反动、极端、分裂等有害思想理论的信息源,要予以坚决地屏蔽,而对于科学合理地阐明各种社会思潮的内涵、历史、观点等的信息源,要予以适当的“放行”,这种“放行”可以只针对大学生群体开展。其次,在我国的互联网中,也可以建立关于介绍当代社会思潮的专业理论网站,这样既可以满足大学生群体,也可以满足社会其他人群对于理论知识的需要。另外,在让大学生群体通过互联网接触各类社会思潮的同时,我们在网络中向大学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主旋律”也不能丢,在调查中发现:在被问及“您在上网的时候会主动浏览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的相关网站吗?”时,12.25%的大学生选择了“经常会”,49.7%的大学生选择了“偶尔会”,有38.05%的大学生选择了“不会”。这说明当前我们在网络中的马克思主义宣传工作有一定效果,但还不够,还应在高校内部网络和社会公共网络中继续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

(二)加强和深化高校历史文化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群体学习和生活的主要空间主要集中在高校校园中,再加上前面我们谈到的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产生的诸多负面影响,其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要归结于大学生对社会思潮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为此,高校中的课堂教育对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当代社会思潮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要深化高校中的历史文化教育。当前部分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对中国共产党的道路历程,对中国革命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以及对现实世情、国情的认知缺失,成为了一些不良社会思潮能够轻易突破其思想防线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有必要为青年大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补上人文历史文化这一课。具体来说,可以在学生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开设人文历史文化方面的基础课程,并在高校的学术、社团生活中,积极组织和开展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专家讲座或师生交流互动等活动。这些都有利于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为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大学生补上重要的人文历史素养和知识,使其能够更科学、更理性、更客观地审视和理解当代各类社会思潮。

第二,要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前大学生理论功底的不足,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理解和掌握不够透彻,是一些不良社会思潮能够在一些大学生面前显得“不可辩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此次调查中,在被问及“您认为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您正确认识社会思潮有帮助吗?”时,25.45%的大学生选择了“有很大帮助”,55.17%的大学生选择了“有一些帮助”,13.79%的大学生选择了“帮助很小”,5.59%的大学生选择了“没帮助”。这说明当前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正确认识当代社会思潮有所成效,但有待加强和提高。为此,一方面,我们可以在高校现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拿出一部分课时或单独开设选修课程来专门讲解当代社会思潮,将当代社会思潮所涉及的各个方面的问题为大学生们讲通、讲透,化解大学生对当代社会思潮本身的困惑。另一方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对比”是最能够辨别优劣真伪,也是最具有说服力的教育方式。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相关教学工作时,不但要将马克思主义讲解好、传播好,更要积极将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作对比、作分析,用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来解读当代社会思潮及其传播和发展,努力让大学生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对的,对在哪里;一些不良的社会思潮为什么是错的,错在哪里,化解大学生对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困惑。这不仅为在高校中提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觉、理论自信和理论自强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更为当代社会思潮影响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

(三)及时作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

当代社会思潮对青年大学生影响的第三个环节就是大学生会就其所理解的社会思潮来反观或反思社会现象和社会现实。在这一环节中,存在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即社会舆论。由于社会思潮无论是在形成还是在传播的过程中,都和社会舆论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致使在许多情况下,一些大学生自认为是在以社会思潮中的理念、观点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实则却是在受着社会舆论的左右。因此,在青年大学生借助社会思潮的观点来评价社会现象时,应及时作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具体来说,应从社会舆论发起的根源做起,一方面,要对在道德、公益等方面,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的个人、现象和行为进行大力的宣传和颂扬;另一方面,要对违法犯罪行为和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予以坚决地抨击和谴责,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引导社会舆论工作的根本方法和重要准则。

参考文献

[1]佘双好. “90后”大学生价值观念发展特点的多元透视[J].青年探索,2013(2):5-10.

[2]魏红霞.当代社会思潮的新特点及其对大学生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4):53-58.

[3]刘世涛,邓卓明.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J].理论探索,2008(6):46-48.

[4]孟丽艳,刘加星.青少年手机使用与日常生活方式的变迁[J].青年探索,2013(4):64-67.

[5]彭庆红,邵艳.引导大学生科学认识社会思潮的途径与方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3):30-32.

[6]梁娅华,代丽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引导[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1-153.

(郑洁:重庆邮电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博士,中国社科院博士后)

上一篇: 中国公司为何对“多元化”如此淡漠?
下一篇: 探索文化多元化视域下高校思政教学路径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