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5534-0
定价:39.00
出版时间:2012-05
陈振明,男,1959年生,广东人,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社会科学部委员;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政治学学科专家评审组成员,第12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公共管理类本科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等四个教育部文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委员会委员或兼职教授;《中国行政管理》、《政治学研究》、《国际行政科学评论》(中文版)等十多家学术杂志的编委或学术委员会委员。
主要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及政治学理论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为厦门大学公共管理与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厦门大学“985工程”及“211工程”三期一流学科———“公共管理学科”建设项目的主要学术带头人。承担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或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包括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以及20多项省部级课题及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委托的调研咨询课题的研究工作,承担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政策科学”的建设任务。已出版《理解公共事务》等8部专着,主编“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系列”、“公共管理与政治学系列”、“公共管理学科前沿丛书”、“厦门大学公共事务文库”、“厦门大学公共管理系列”等丛书,主译“公共政策经典译丛”等译着,在《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作为独立完成人或第一作者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与教学奖20次,包括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1次,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次,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4次、二等奖6次。入选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获得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福建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特等奖提名奖,两度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2008年);被媒体评为首届“中国杰出社会科学家”。
本书是一本社会管理研究的导论性着作,其内容涉及社会管理领域的若干基本主题或热点问题,包括社会管理的概念基础与理论发展、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建设、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构建、社会管理的机制及方式改进、社会管理能力提升与社会发展、社会群体利益的协调、社会事业的社会化改革、集体上访的治理、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合作网络的构建、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的红十字会功能定位等。
代前言重视社会体制改革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研究
——社会管理研究的一个方案设计1
第1章社会管理的概念基础
1.1什么是社会管理
1.2社会管理的主题领域
1.3社会管理研究的进展
第2章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建设
2.1我国政府社会管理的现状及问题
2.2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社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2.3完善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基本思路
第3章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的构建
3.1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3.2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的现状、问题与挑战
3.3中西方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的历史沿革与经验教训
3.4我国社会管理格局和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
第4章社会管理能力提升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福建省“十二五”期间提升社会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4.1“十一五”期间福建省社会管理的进展及成效
4.2福建省社会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3提升福建省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对策.
第5章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创新——福建省的实践分析
5.1福建省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的运作现状
5.2福建省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
5.3福建省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第6章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公共服务有效提供——厦门市的案例研究
6.1厦门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
6.2厦门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6.3厦门市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定位
6.4厦门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供给体制的创新
6.5厦门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流程再造
6.6厦门市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方式的改进
第7章社会事业的社会化改革之路——加快福建省事业单位改革与发展的思考
7.1和谐社会建设与社会公共事业改革
7.2社会事业社会化的基本思路
7.3市场化——社会事业社会化的路径之一
7.4非营利化——社会事业社会化的路径之二
7.5社会事业社会化的基本取向
7.6构建社会事业社会化的制度平台
第8章收入分配公平与和谐社会建设——厦门市收入分配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8.1公平与收入分配理论
8.2厦门市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8.3厦门市农村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
8.4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8.5几点对策思考
第9章社会群体利益的协调——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与对策的研究
9.1群体性事件的态势与特点
9.2群体性事件的主要成因
9.3群体性事件的应对策略
第10章集体上访的特征、成因与治理途径
10.1集体上访问题的提出
10.2集体上访的政治特征
10.3集体上访的一般成因
10.4集体上访的治理途径
第11章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合作网络的构建——厦门市集美区未成年人溺水事故治理的案例研究
11.1城市公共安全治理合作网络构建的理论基础
11.2厦门市集美区未成年人溺水事故治理的案例研究
第12章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红十字会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
12.1为什么要研究红十字会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策略
12.2红十字会在和谐社会中的功能定位
12.3红十字会的组织发展策略
参考文献
后记
社会管理研究是一个涉及公共管理、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学科的跨学科、交叉性的研究领域。在国外尤其是西方国家,该领域往往以“社会行政”(social administration)或“社会政策”(social policy)的名称出现。在本章,我们将界定社会管理的内涵,划分社会管理的主题领域,并简要评述社会管理研究的新进展。
社会是人们依据一定的关系彼此结合而成的生活共同体,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从愚昧、野蛮、落后向自由、文明、繁荣演进的动态过程,也是由功能一元化、结构简单的早期社会向功能多元化、结构复杂的现代社会的分化过程。现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框架由政治国家、市场经济和市民社会构筑而成,它们各自有不同的活动主体、不同的组织目标、不同的社会功能、不同的组织结构、不同的激励机制、不同的运作逻辑。政府就是根据这三大领域的轴心原则和社会功能来分配其指导、规划和调控等管理职能的,而它们之间组合方式、力量对比的调整过程就构成了政府职能演变的根本动因。正是以政治为中心的一元领域向政治—经济—社会领域分离的发展态势,使得政府根据现代社会特点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成为社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条件。
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市场经济构成社会运行的基本面,复杂的分工、交易系统促进了经济生活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使得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社会结构阶层化、社会关系复杂化。这种情况加剧了社会张力的积蓄和社会矛盾的激化,客观上要求政府必须强化自身的社会管理职能,协调社会各领域的和谐发展;对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社会诸因素从宏观上进行管理,妥善处理好不同领域之间的职能分工问题;保证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与社会领域之间的均衡发展和健康关系,促成相对独立、相互作用的社会体系,共同推进社会进步与发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