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1660-1780 年英国文化消费 :社会变革推动了英国近代化的深入发展

1660-1780 年英国文化消费 :社会变革推动了英国近代化的深入发展

1660-1780 年英国文化消费 :社会变革推动了英国近代化的深入发展前言1660-1780 年是英国向近代化迈进的一个重要时段,政治、社会、经济均发生新的转折。政治领域由王权至上变为议会至上;社会分层中出现了中产

前言

1660-1780 年是英国向近代化迈进的一个重要时段,政治、社会、经济均发生新的转折。政治领域由王权至上变为议会至上;社会分层中出现了中产阶层,三层式社会结构逐渐明朗;经济上在重商主义推动下英国逐步形成了世界市场,英国人消费明显增长,进入了消费社会。

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政治、经济、社会变革的爆发共同铸就了现今英国的模样,特别是社会变革在推动英国近代化发展的作用不容小觑。而文化消费作为社会变革的具象化表现。

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文化消费兴起的原因

文化消费作为相对高雅的非生存性消费,旨在满足个体的发展需要。从 17 世纪 60年代开始,随着英国消费社会的出现和形成,较高的工资、灵活的就业方式给下层民众提供了享乐的契机,他们将大量时间用在休闲娱乐上,据约翰·霍顿观察:机织工或者丝袜工的工资都很高,他们很少在星期一和星期二工作,而是把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啤酒屋或九柱戏上。

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

社会财富的累积、休闲时间的增多使得英国人整体生活状态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转变。

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又推动了这一时期科学、艺术、文化的繁荣发展,在此基础上,文化消费品大量出现,走入了英国人尤其是以约曼及其他固定职业者为代表的中产阶层的日常生活。

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文化成果借助戏剧、艺术品、绘画传达,通过展览、拍卖等方式使人们得以接触、欣赏到这些优秀的文化作品,

从事文化活动的机构和组织大量出现,比如皇家科学院、皇家艺术学院,以及流动图书馆等等,进而促进了文化产品尤其是书籍绘画知识的普及。

由此可见文化消费兴起的原因就与消费社会的推动、休闲时间的增多、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文化产品的商业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与文化

消费社会的推动

消费社会是指物质丰盈,消费成为社会成员获取和享受物品的主要方式,且消费变为推动社会发展主要动力的社会发展阶段。有关英国消费社会兴起发展的一系列问题在尼尔·麦肯德里克、约翰·布鲁尔、普拉姆合著的《消费社会的诞生:18 世纪英国的商业化》一书中有系统论述,按照消费革命和消费社会相伴发展的思路,探讨了消费社会的诞生过程。即:伴随着消费革命的发展深入,消费社会日渐成型,变为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

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按照消费社会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从物质享受的丰足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来看待消费社会为文化消费创造的优越条件应当可行,并重点关注各阶层的行为活动。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借助所处的地理优势迅速发展为新的商业强国。物质产品日渐丰盈,工业产品增多,进出口贸易庞大,首都伦敦很快就成为了世界商品的集散地,这一时期英国国力的强盛及发展速度之快早已为人所知。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与文化

强大的国力和惊人的消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商品纷纷涌向英国,首都伦敦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繁多,有来自欧洲、亚洲、美洲等地的原料和商品,英国本土也凭借工艺和技术革新创造了许多新的消费品。与此同时,17 世纪中期英国摆脱饥荒困扰,食品价格下降开始成为普遍商品。

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市场的扩张,使得许多商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原先的家庭支出比例得到了明显改观,食品比例下降,工业制品增多,消费品日益多样化。消费场合逐渐增多,商店成为了主要出售产品和消费的场所,在整个英国风行开来,街面上众多商店的陈设借助橱窗、广告来吸引行人,商店内部装饰考究、销售技巧和销售手段来诱导顾客的商品消费,逛街购物变为了一种消费文化活动。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

阅读鉴赏能力的提高

作为一种特殊的消费活动,参与文化消费活动的必要条件是获取文化产品或者是享受文化服务,但它同时也对文化消费的参与者提出要求,个体需要对文化产品进一步的解读,也就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阅读、品鉴。

而实现这一过程的首要条件是掌握语言文字,简单的识别、读写尤为必要,诸如印刷品的消费就是读取、辨别信息,并将影响商品价格的消息应用于商贸活动当中,书写成为他们的必备技能;其次经过系统化培养或自学形成了一定的学识素养,可以感知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产品尤其是文学艺术、抽象的绘画、艺术品内涵的解读工作。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与文化

最后拥有了双重文化身份,既参与文化消费活动,又从事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这一时期英国人参与大陆游学的广度在威廉·爱德华等人所著的《18 世纪英国大陆游学》中有所体现,英国人是 18 世纪最活跃的旅行者,他们比欧洲其他民族更富有、更有闲,也有着更好动的天性。

因而大陆游学对于整个英国人的美学认知起到的巨大推动作用不容忽视。游学归来的人群带回许多艺术品供陈设观赏,并参考游历地区的建筑风格修筑房屋,如仿造法国、荷兰等地的人工风格建造花园,直至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自然园林的建造。

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

而且借助古典文化遗迹、古典艺术品的实地观摩、考察,吸收了大量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在文化艺术品的欣赏上有了更深刻的体会认知,以他们为首开始了新一轮的美学文化的普及课,拍卖所、展览馆给了许多中等阶层接触高雅艺术的机会。

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

文化产品的商业化

通常情况下,文化消费需要借助文化产品或文化服务来进行,因而成为了文化消费得以进行的前提,关注有形的文化产品或服务在 1660-1780年间取得的成果及发展状况,特别是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对于认清近代英国社会现实有很大的助益。

消费者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既体现了其消费趣味,又在这一消费过程中塑造出了新的消费旨趣。文化产品的商业化正是在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以获取更大的商业利润的动机下逐步扩展。

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文化产品的范围也由原先的文化用品扩大到大规模的报刊书籍杂志的售卖,日益频繁的图像拍卖、艺术品画作展览的增多,戏剧音乐曲目的增多和表演形式的多样化,音乐会、画展观赏群体的拓展。这些均是文化产品商业化的直观表现,有四个方面来论证文化产品的商业化发展,分别是艺术品的拍卖、等级式观剧价格、面向公众音乐会的出现、文化产品创制群体的增多。

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从事文化产品创制的群体增多,绘画、艺术、音乐等不再完全依靠王室赞助生存,画家、音乐家开始走出宫廷,进入城市和市民阶层的生活当中。文化产品的服务对象开始转向,以律师、医生等为主的专职人员和富有的乡绅成为了他们主雇,这一时期从事音乐、绘画、文学创作的人并未减少,反而有所增加。

而且英国人对文化产品有着十分旺盛的需求,德国音乐家海顿在 1794 年拜访英国就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他的盈利性音乐会的净利润达到了 800 英镑。正是英国人对文化产品的旺盛需求加速了文化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

休闲时间的增多

作为一种高雅、深层次的消费活动,文化消费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消耗,更为重要的是需要较长的时间投入。因而对于休闲时间也有着较高的要求,这一时期休闲时间的增多正是文化消费繁荣发展的一个条件。

作为前工业化时期的一个阶段,中世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状态早已随着手工业的发展而消退,少数乡村仍旧保留这一习惯;城镇当中的人们仍带有乡村色彩但已经向适应工业生活节奏的方向变化,并出现了所谓的休闲时间。

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与文化

这一时期英国人整体生活状态显示出独有的奢靡、清闲,丹尼尔·笛福在其《鲁滨逊漂流记》中大致勾勒了这一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指出“以快活王查理二世等国王为首的上层贵族过着骄奢淫逸、挥金如土的生活;中等阶层拥有愉快的交游,各种令人喜爱的消遣,各种称心如意的乐趣。”

英国社会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福利制度

托马斯·曼利刻薄的批评英国劳工,指责他们整日忙于九龙戏或者是打桥牌等赌博活动。而著名的日记作家萨缪尔·佩皮斯的日常生活中离不开打桥牌活动,每日延续的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这些正是休闲时间增多的具象化表现。

英国社会福利制度_英国社会与文化_英国社会

结语

正是这些消费改变了英国的社会图景,引发了社会经济变迁,出现了众多服务文化消费的场所如咖啡屋、剧院、音乐厅等;伴随这种消费进行之时,群体心态也悄然发生转变,享乐的社会氛围,追求品位、文雅、修养,一改先前粗俗、无知的作法,关注到了个体的社交礼仪形象。

最后英国的文化消费不可避免的带来了文化的繁荣,消费的前提是生产,大量文学、戏剧、音乐、艺术作品应时代需求出现,并试图摆脱其先前追随欧洲文化的角色。因而探讨这一时期英国的文化消费十分必要,只有充分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图景,才能形成完整具体的认知,进而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文化消费在社会生活当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不可或缺的社会地位。

上一篇: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与当代中国的发展
下一篇: “脱欧还是不脱”?反映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角逐,造成英国社会大撕裂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