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让居民愿意走进来、坐下来、经常来——看武侯社区治理如何活化社区公共空间

让居民愿意走进来、坐下来、经常来——看武侯社区治理如何活化社区公共空间

让居民愿意走进来、坐下来、经常来——看武侯社区治理如何活化社区公共空间让居民愿意走进来、坐下来、经常来——看武侯社区治理如何活化社区公共空间

社区公共空间作为一个社区的地理坐标,是居民群众与社区接触的第一现场,直接影响着居民群众对社区的第一印象。但是近几年有不少社区存在一个“怪现象”,社区公共空间看起来修得越来越堂皇,设施设备越来越高端,服务活动越来越新潮,但是居民群众却反而望而却步。社区公共空间本应成为居民公共生活的一部分,却因其内外透出的“高大上”气质,让居民群众难以接近。

武侯区高度重视社区公共空间的“阵地”作用,不仅推动硬件上的改造升级,消除社区公共空间与居民之间的隔阂,还从运营方式、服务供给等“软件”上下功夫,使社区公共空间变成了居民群众愿意走进来、坐下来、经常来的“活空间”。

一、精雕场地建设,打破居民与社区空间的物理阻隔

武侯区的社区公共空间并非凭空而来,曾经有29个社区场所连300平方米的最低标准都未达到,甚至有个别老城区的社区用房面积不足200平方米,严重影响着社区功能的发挥。对此,武侯区开展了一系列社区公共空间打造行动,使公共空间成为展示社区风貌的新地标。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_公共生活_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

图1 金花桥街道金花社区升级打造后的社区公共空间

一是补短板,保障社区空间硬件基础。2015年至2017年,武侯区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提档升级”工作,按照“城市社区用房不低于300平方米,涉农社区用房不低于400平方米”的标准,通过国资划拨、底商返租、区域共建、市场化购买和公建配套等方式,完成了29个社区点位的公共空间提档升级,累计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为社区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铺设好了硬件基础。

二是明理念,打造社区空间亲民场景。2019年,武侯区实施了社区组织活动场所“提亮工程”,遵循“亲民化”“可进入、可参与、可共享”的理念,按照“办公极小化、服务极大化”的原则,支持街道、社区持续开展社区办事服务大厅、党群服务中心等社区公共空间的亲民化改造和公益服务空间建设。在使社区空间更加美观靓丽的同时,武侯区还推动社区实行开放式办公,打造“会客厅”式服务大厅,将以往社区的“群众来找我办事”转变为“我为群众服务”,进一步打通了居民群众与社区之间的阻隔。截至2021年底,已累计投入资金430余万元,打造面积超过6000平方米。

三是广动员,推动居民参与空间建设。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的发展理念,鼓励各街道、社区广泛动员居民参与,采用组建社区规划师队伍、开展居民民主协商议事等方式,转变居民群众对社区公共空间的认知,引导居民群众自下而上、群策群力开展社区空间设计与打造。

玉林街道于2018年组建起了一支国际社区规划师团队,吸引了武侯本土、国内各省市以及英国、日本等国家的规划师和设计师组成,其带领社区居民共同打造的玉东园、巷子里等社区公共空间,现在已成为网红打卡地,社区居民与社区空间、社区文化也相处融合得更加自然与妥帖。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_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

图2 玉林街道组建社区规划师导师团

二、细琢运营机制,激活社区空间的使用效能

为了进一步推动社区公共空间高效发挥功能,武侯区在推动硬件场地提档升级的同时,还大力支持各街道、社区基于自身情况和在地居民的实际需要,在空间运营理念和模式上不断进行创新尝试,撬动社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推动实现互利共赢,切实激活社区公共空间使用效能。

一是购买社会组织运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对社区公共空间进行整体运营,由社会组织积极链接资源,开展各种类型的公益项目为有需要的居民群众提供专业服务。如簇桥街道龙井社区就是采用这样的运营方式,将社会工作服务、心理咨询服务、婚姻家庭关系调解、残障人群就业辅导、困境家庭帮扶等服务植入社区公共空间,使其成为能够“服务本地、辐射周边”的公益地标。

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_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图3 社会组织在簇桥街道龙井社区公共空间开展便民服务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_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

图4 社会组织在金花桥街道花龙门社区公共空间开展手工艺术疗愈专业服务

二是以空间置换服务。社区以共驻共建的理念,将部分公共空间以免费或低偿的方式提供给社会单位使用,社会单位在正常开展主营业务之余,向居民提供公益服务或捐赠部分利润对社区进行反哺。社区建立基金,将所获收益纳入其中用于社区治理。

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引进了在地音乐文创企业—小酒馆,培育孵化优质文创团队,让社区与文创相融共生、合二为一,打造出了在全国享有一定知名度的“院子文创园”,周迅、丁真等多位知名艺人到社区与居民开展互动,文创团队在社区开展的“倪来听-古典诗词朗颂”等公益文化活动吸引了大量居民参与。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_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

图5 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院子文创园外景

公共生活_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图6 音乐创作团队在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公共空间进行表演

三是打造服务“超市”。由社区整合辖区内各类优质便民服务资源,落地社区公共空间直接面向居民开展“菜单式服务”,吸引居民自觉主动前来“点菜”。

最典型的是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整合辖区内华西医院等医疗资源,并充分利用商业网点众多等优势,围绕大健康养老服务、智能零售服务等主线,在社区公共空间植入乐邻康养中心、健康管理中心、小柏家护、邻里生活体验中心等便民服务,实施菜宅送“24小时电子菜市”“两味书屋”“每天小超”“嗨社区”等“互联网+”项目,逐渐做大资源池,不仅使社区公共空间充分盘活,还有效提升了服务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了社区居民对生活服务便利化、品质化、精细化的需求。

公共生活_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图7 玉林黉门街社区引入华西医院资源开展便民健康服务活动

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_公共生活

图8 玉林黉门街社区引入华西医院资源开展便民健康服务活动-肌筛活动

三、营造生活场景,提升居民对社区空间的亲近感

为了进一步激活社区公共空间,增强居民群众对社区空间的使用黏性,武侯区采取“组合拳”的思路,不断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功能场景,使公共空间成为社区居民乐享生活的新场所。

一是提升居民对社区空间的主导性。引导社区对居民群众进行增能赋权,通过发动居民参与制定社区空间运行管理制度、参与日常维护、协调空间使用等行动,提升居民群众对社区公共空间的“主人翁”意识,结合社区各类活动的开展,促进居民群众养成自主使用、自发维护社区公共空间的观念和行为习惯。

二是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当代城市生活节奏越趋繁忙,社区公共空间作为居民精神和社交生活的延伸,肩负着链接家庭的私密性空间与社会的公共性空间的功能。武侯区倡导各街道、社区以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舒适度和安全感为切入点,将社区公共空间塑造成为居民工作、住家以外的第三空间。

玉林街道玉林东路社区在公共空间里卖起了咖啡茶饮,于是会看到在社区公共空间里不只有来办事、参加活动的居民,还有独自玩着手机喝咖啡的、有三两好友相约在此聚会的,通过营造生活化的放松氛围,使社区公共空间凝聚了老成都悠然闲适的风韵。目前,武侯区已有20多个社区在公共空间里开设了咖啡吧、茶座等休闲设施,越来越多的居民群众不自觉地愿意“泡”在这里。

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_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

图9 玉林街道黉门街社区公共空间里的咖啡吧

三是提升社区公共空间的吸引力。当今生活中,科技、文创等行业逐渐成为居民群众的兴趣点和关注点。武侯区也鼓励街道、社区及公共空间运营机构筛选创新型企业商户入驻社区公共空间,使居民群众能够享受到具有丰富创意和新奇体验的特色服务。

机投桥街道潮音社区在社区公共空间办起了航天科技展览馆,还把天宫空间站体验仓摆到了居民群众的“家门口”,特别受到辖区内小朋友和家长们的欢迎。还有玉林街道倪家桥社区里定期举办的“后市场Postmarket”特色文创集市、“国际唱片店日”等活动和金花桥街道金花社区里开办的无声餐厅,通过别具一格的创意内容,进一步丰富社区公共空间的服务功能,持续激发居民群众的参与兴趣。

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_公共生活

图10 机投桥街道潮音社区-天宫空间站1:1模型体验展

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_公共生活_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有哪些

图11 金花桥街道金花社区无声餐厅

上一篇: (13分)社会流动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
下一篇: 古代社会阶层为什么分为“士农工商”?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