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结构:教育格局的规定因素社会结构在社会学中主要是指社会阶层结构。但是,在欧美社会理论语境中,社会结构常常还在更加抽象的层次上使用,用来指独立于有主动性的人并对人有制约的外部整体环境,经常与“能动性”对立使用。一定意义上,这种对立类似于“社会VS个人”的对立。社会结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位、角色、群体和制度。社会结构的内容实际上是社会的主体——人及其生存活动——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存在方式,一般表现为:1、人口结构;2、人群组合结构;3、人的活动位置结构(在社会中所从属的集团阶层);4、人的生存地域空间结构;5、生活方式结构;6、以及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等等各方面各领域的构成及相互关系等。经济结构,一般可以有两种含义:社会经济结构、国民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特点:划归“农业社会”类型的社会的经济结构通常存有科学(技术)含量极低、身分等级差异明显以及变化十分迟缓这三个共同的基本持征。在产业结构方面,农业劳动人口在全部就业人口中所占比例最高,农业总产值在同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最大或极大在劳动力结构方面,体力劳动者远多于脑力劳动者,无文化层劳动者远多于高文化层劳动者;在生产力地区结构方面,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的地区之间生产力水平差异很大;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结构、生产组织结构及收入分配结构方面都存在着法定的或准法定的持殊社会阶层或社会集团。
农业社会的经济结构背景下教育的社会职能主要承担着“社会防范职能”或“社会控制职能”,而培养精英与教化庶民刚是这一职能的两项具体内容农业社会的教育功能在于承担现存的不平等生产关系以及相应的整个社会关系的再生产职能。这一“社会需要”正是源于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以身分等级差异为主要标志的各种不平等关系。在这些不平等关系中处于高位(尊位、贵位)的社会统治阶层无一例外地希望维持关系现状,巩固本阶层利益。并因此而无一例外地在实行阶级专政的同时,诉诸于教育。工业社会基本特征: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是多变的、流动的经济结构,这其实是上述两个特征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其次,至于庶民教化职能,基本上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行的。与农业社会所不同的是,工业社会中的庶民教化已不再是与劳动力再生产几无干系的一种“纯教化”活动了,而是与劳动力的专门培养与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教育职能首先,在精英培养职能上,与“开放式”不平等的经济结构相适应,工业社会中的教育在制度上逐步开放了其培养对象的范围,直至最终面向社会所有阶层的子女在工业社会中,教育在承担社会职能时,通常并不采取、至少是很少采取专门的、外显的强今认同与硬性灌输的方式,而是采取、至少是更多地采取随伴的、内隐的潜移默化与启发思考的方式。
其原因有三:一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教育需要大量时间向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致使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可占用的时间大为减少;二是工业社会中群体化教育本身便是以工厂为结构范型而建立起来的,其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等特征无一不是“工业化模式”的体现。在这种教育中,学校生活过程本身的许多自然特征(如守时、服从、死记硬背、重复作业等)便是学生每天都在学习的“隐蔽的课程”,便是实际的教育内容;三是工业社会的经济结构多变、流动的特征也促进了社会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发展,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中,硬行灌输一元价值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于是,工业社会的教育职能由不容“异端”的显形控制转变为“宽容”的隐形控制社会防范社会调适三、后工业社会贝尔认为,后工业社会具有如下五个重要特征:第一,80年代以来,欧美及日本等经济高度发达国家将教育的作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教育大改革。教育改革并非消极地被动“防范”社会变化,而是积极地主动“出击”。出击的基础是新技术、新产品、新结构、新制度、新关系、新网络。教育改革说到底,是为了不断造就出能进行这些推陈出新的新型人才。第二,建立学习化社会。建立学习化社会是经济结构与社会面貌的变化日趋频繁与剧烈的必然要求,而学习化社会的建立,则又必将“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不仅能很好地适应这些频变与剧变、而且会有意识地不断促成与创造新变化的社会成员。
社会调适社会更新教育职能第二节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权力的分配与运作问题。政治最集中的表现的国家政权。政治制度中最核心的内容的国家政权的性质与类型。所谓政治的结构,主要反映了国家政权中的权力分配及其运作模式。国家政权的基本职能不仅是直接、间接地组织、调节、干预经济生活,更主要的是要维护国家问题。教育作为国家的一个基本制度,便直接受制于政治的控制和制约。中央政府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是一种绝对的领导与服从关系。维系这一关系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其一是将地方政权“国家化”,其重要措施便是掌握地方实权的官吏均由中央政府或中央部门任命与派驻,其职权也由中央政府或中央部门确定或授予。政治权力中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立法地方官员组织关系中央政府绝对控制中央统一中央任命自上而下层级分明法国法国有一套组织严密、完全受教育部垂直领导和监督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到1977年,法国全国划分为26个大学区,各大学区设总长一人。各学区总长由三名教育部长提名,总统任命,代表教育部长行使教育领导权力,管理本学区所有教育事业。每一个学区负责二至三个名,每省设大学区仔学一人。
大学区令学同样由三名教育部长提名,总统任命,代表大学区总长在省内行使领导职权,掌握本省除高等教育以外的全部教育行政。这样,整个教育的领导权便被牢牢控制在国家手中。换言之.此时的法国的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实际上已经完全国家化了、中央化了。法国教育控制中的中央集权,不仅体现在对地方与学校处理重要事项的大政方针与基本原则的规限上,甚至还体现在对地方学校处理一般事项的操作过程与具体方法的规限上,各教育权力机构之间乃至学校之间几乎在所有方面均无明显差异,以至于如果你要寻找这个制度任何一部分的某一特殊规定,你一定会在全法国的相应部分找到完全相同的规定。同样,课程和结构也是统一的。二、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政治权力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立法地方官员组织关系地方政府相对控制(权限分明)有统一的国家立法有各地的地方立法各地竞选各自为政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很难对教育实行全国统一的控制。美国所选择的教育控制方式就是分散的、多样化的。美国于1867年始设联邦教育总署,此后有所调整与变化,但基本上不负领导全国教育的责任。美国的50个州在教育上独立自主,自行决定义务教育年限,通过各项教育法案,最终负责本州教育经费,规定有关教师资格、聘用条件、课程内容等方面的条例或方针,并制定实施、评价与修改教育计划。
美国教育控制模式“地方自治加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与教育控制日本的政治结构在二次大战之前本为中央集权型,战后才废除中央集权制,并借鉴美国的政治运行机制,导入地方自治制度。日本的地方自治由各地方公共团体实行。地方公共团体有权自行负责处理除“国家”事务之外 的所有地方公共事务。 日本的教育控制模式在主要特征上与其政治结构类型高度吻合。 其一,日本设有统管全国教育行政事务的中央机构:文部省。 与美国的联邦教育部不同,日本的文部省不只是一个收集和分发统计资料 及指导研究的单纯服务性机构,而是享有包括执行教育预算,管辖图立大学,批准 设臵公立、私立大学,确定学校设臵标准,制定教学大纲,审定教科书及干预地方 教育行政等在内的范围甚广的权限(达25大项之多) 但另一方而,日本的文部省与法国的国家教育部也不一样,它在行使其职权时,只要法律上另无规定,就不得进行行政上及管理上的监督,它与地方公共团体 及其教育行政机构之间并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它主要不是通过强制性的权力,而是 通过非强制性的、依照法律精神进行的指导、建议、援助及劝告等方式来影响地方 公共团体及所辖国立学校的教育行政,不过,对于地方公共团体的首长或教育行政 机构作为国家机构所处理的行政事务,文部大臣又有权指挥监督,这又不免使其职 权行使多少带有一些强制性成分。
其二,日本设有作为地方公共团体之教育领导 机关的“教育委员会”。 教育委员会是以委员间协商为运作机制的行政结构, 即所谓协议制行政机构。它有别于首长制行政机构,旨在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依靠民意来执行行政。 但是教育委员会的委员并非由公选产生,而是逐层由 上级机构控制,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弱化着地方教育委员会 的“协议性”与“相对独立性”。 其三,日本的学校即便是私立的,也具有公共 的性质。 从学校的设臵标准到班级编制、教育课程的标准、教育目标等等,均由国家法令规定,且必须以此为据。因此,学校管 理可以说是在国家或地方公共团体的教育行政规定和指导下 进行的。但与此同时,国家法令所规定的标准多为最低标准 ,留有许多灵活运用的余地,这样,学校管理又必须依靠校 长和教员的独立性和独创性 日本教育控制基本模式 第三节 文化结构与教育取向 文化资本 文化资本可以以三种形式存在: (1)具体的状态,以精神和身体的持久 “性情”的形式; (2)客观的状态,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 片、书籍、词典、工具、机器等等), 这些商品是理论留下的痕迹或理论的具 体显现,或是对这些理论、问题的批判 等等; (3)体制的状态,以一种客观化的形式, 这一形式必须被区别对待(就像我们在 教育资格中观察到的那样),因为这种 形式赋予文化资本一种完全是原始性的 财产,而文化资本正是受到了这笔财产 的庇护。
文化分层 事实上,看戏、听音乐,尤其是光临博物馆人数的统计足以说明,对于我们前辈所积累和遗传下来的文化财产的继 承权,实际只属于(虽然从理论上讲属于每一个人)那些掌 握着获得财富方式的人们。把文化产品作为象征性的户品 来理解和占有(及伴随着这种占有的象征性满足)只是对于 那些掌握阐明文化产品之秘诀的人才成为可能。换言之, 要把象征产品据为己有.就必须先占有据为已有的工具。 因此.文化传播规律的自由运用足以使文化资本相聚密集 ,并使不同阶级之间文化资本的分配结构得到再制。 ——布迪厄《文化再制与社会再制》,见厉以贤主编:《西 方教育社会学文选》,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2年半 孩子来自于家庭的文化资本与父母本身的社会位臵的有紧密的相关。对这些父母而言。在教育事业上对孩 子的投资,是被整合进再生产策略的系统的。 这些策略的适用性取决于什么资本要被传承下去。而也是透过这些策略每个世代努力地要将他们自身的优 势传承给下一代。在教育层级以及文化实作之间存在 着的、充满权力与排外的关系中,必须去注意的是教 育系统的作用之所以有效率,在於受教育的人在接受 教育体系的作用之前,在家庭已经培养起有关艺术方 面的能力,致使其在进入教育之前对於艺术的世界已 经有一定程度的熟悉。 这些在家庭累积起来的文化资本在孩子进入教育体系时,就开始产生作用,区别出彼此之间的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