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公共舆论中需保持公共理性

公共舆论中需保持公共理性

公共舆论中需保持公共理性具有公共理性的网民可以通过各种平台积极的向国家建言献策,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网络虚假炒作事件

何谓公共理性?公共理性是一种具有主体间性和公共性的交往理性,它往往通过公共舆论的话语方式得以展现。它不是个体的实践理性,而是公共性的理性原则,不是以自我利益为中心、将他人看作自己的对立面,而是在交往中将他人看作是另一个“我”的存在,以同情之理解甚至是“移情”的方式与他人产生交流与共识。群体社会都应该在公共舆论中保持公共理性,正如曾国藩所说“养活一团春意思,撑起两根穷骨头”。

现代社会是网络信息发达的社会,目前网络已走入千家万户,QQ、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蓬勃发展。一方面给以表达政府的政策和意识形态导向的准公共舆论带来机遇,另一方面也对代表着公众意见的大众传媒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公共理性的网民可以通过各种平台积极的向国家建言献策,对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网络虚假炒作事件,比如“上海姑娘逃离江西农村”“霸气媳妇回农村掀翻桌子”等杜撰文章广泛流传,引起媒体和网民热议。凸显了我国公民在公共舆论中公共理性的缺失。

保持公共理性,网民应该自觉遵守网络秩序,合理理性的表达自己的意见。网民是网络舆论阵地的基石,为公共舆论提供大部分的舆论和方向。如果网民能够具有公共理性,将会给社会带来正能量,将会为政府问政提供有效的依据。相反,如果只是跟风,发泄私人情感,甚至不分是非对错,将会给周围人带来极大的负面情绪,甚至可能造成社会恐慌。因此,网民应该自觉遵守网络秩序和合理规范,在表达自己意见时应该对自己有基本的约束。只有保持公共理性,才能共同营造清朗的网络氛围。

保持公共理性,媒体应充分学习理解政策文件,同时注意行业自律。在公共舆论中除了网民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主体——媒体。一方面,媒体应对自身有更高要求,积极学习政策文件,领会政府精神。另一方面,作为媒体人应更重视自律。媒体人身上本应有更专业的职业精神和媒体责任。反观当下,有些媒体人为博人眼球,甘做“标题党”,给网民错误的指示,引导网民的舆论“剑走偏锋”,这都是媒体人失责的表现。因此,在深水区改革的今天,每一个媒体人更应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全面全局整体领会政策文件精神,并且时时用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

保持公共理性,知识分子要顾及自己的言行和良知,理性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知识分子是国家悉心培育的栋梁,是网民发声的指向标。然而,当今社会却有一些知识精英滥用政府和民众的信任,出现如“微博约架”的不良现象。知识分子本身拥有极高的学历和声望,有的在微博里一呼百应,被称为“网络大V”。这些人本来应该具备公共理性,受到民众的信任,并肩负客观解读政府政策,引导网络正能量的责任。但是在现实中有些人忘却了自身的责任和良知。不顾及自己的身份随意发声可能会让很多网民不明真相盲目追捧,最终导致知识分子的形象受到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受到质疑,雷军与周鸿祎的“约架”就是最好的例子。因此,知识分子首先应该肩负起社会责任,用良知去规范自己的言行,客观的发声,为国民谋福利,为政府献言献策。

公共舆论需要自由也需要秩序,而这仅仅依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处在阵地中的每一个主体积极的维护和发声。只有网民、媒体、知识分子们都保持公共理性,才能让我们的公共舆论真正发出“中国好声音”!

上一篇: 农村社会治理创新经验交流材料
下一篇: 谭安奎编 《公共理性(2011,浙江大学出版社)》小摘要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