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以前的若干年中,由于经济高速增长和劳动力供给速度减缓的双重影响,我国就业形势良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甚至许多地方遭遇劳动力短缺。但是,当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以后,我国的就业局面就发生了变化,其主要表现为:就业增长减速,失业率有所提高。就大学生就业而言,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总体来说,大学毕业生具有较高的人力资本水平,是劳动力市场上的优势群体。但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冲击,青年初次与持续就业所需的能力门坎逐年提高,大学生必须具备能够满足新经济要求的核心就业能力才能成功发展,但现有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必要的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缺乏对创业行为的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现在高校不断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找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就业也就越来越难了。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增加了难度,但从国家长远的利益看,高校的扩招也是迫不得已的一个选择。高校的扩招对大学生就业有影响,但原因是多方面的,也不是主要的影响。大学生就业大多数集中到发达地区、高薪部门,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工作的较少。
把就业问题转向西部是我们解决就业难问题的关键,也有利于实现社会发展水平的均衡,国家的共同富裕,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某种程度是相对的过剩,这与大学生的观念选择就业造成空间布局不合理密切相关。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首先,劳动者个人不要丧失信心,而要积极寻找就业岗位,必要时可以接受待遇偏低的临时工作,尽早回到劳动力市场上。就业困难的时候,灵活就业渠道仍然是存在的。劳动者要乐于去发现并接受这样的就业岗位,蓄势待发。其次,在遭遇周期性经济危机时,往往也是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时候。对于个人也是一样,个人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对特殊性失业潮,首先,要把促进就业的职责从人力资源部门扩展到宏观经济部门、其他政府部门组织,也就是说,宏观经济政策和投资政策,应该把是否最大化创造就业岗位作为筛选标准,防止把“保增长”单纯理解为“保GDP”。要在“保增长”中真正做到“有保有其次,要高度关注青年就业。农民工、大学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在这次失业潮中首当其冲,单纯依靠主管部门,很难实施准确的扶助措施。因此,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组织可以更有针对性地介入。大学生就业难,属于青年失业范畴。在完善就业服务和政策引导的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就业实习制度,提高大学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
农民工群体也以青年为主。由于初中毕业生和高中毕业生是青年失业的主体,对于这些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应予关注。好环境、高地位、高工资是许多人的择业标准,“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反倒只是一句口号,这样对就业环境、职业认同,对能否体现自我价值提出了思考,也进一步加剧了社会解决就业问题的难度。所以社会必须扩大舆论宣传、引导,要求广大人民群众懂得,在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能一个人在一个岗位上“终身制”。变更工作或暂时失去旧工作,寻找新的工作是正常现象,以后也是经常现象。这体现了人们对职业选择的自由和职业对劳动者的要求,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总而言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对中国就业的经济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对中国就业的社会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只要我们看清形势,积极应对,实现就业结构、就业环境和就业制度的深刻变革,是可以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