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张謇简介(张骞简介资料)

张謇简介(张骞简介资料)

张謇简介(张骞简介资料)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时期的状元,因兴办实业和教育而名声大噪。他支持立宪运动,赞同共和,受到南北方政府重视,先后出任过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北洋政府的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对民族资本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但是在思想上仍是保守,担心大局发生变动影响实业前途,一直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1853年,张謇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家中排行老四,聪明爱读书,

张謇是江苏南通人,清末时期的状元,因兴办实业和教育而名声大噪。他支持立宪运动,赞同共和,受到南北方政府重视,先后出任过南京临时政府的实业总长、北洋政府的农商总长兼水利局总裁,对民族资本发展起到推波助澜作用,但是在思想上仍是保守,担心大局发生变动影响实业前途,一直在夹缝中艰难的生存。

1853年,张謇出生于江苏的一个富裕农民家庭,家中排行老四,聪明爱读书,十六岁便考取了秀才。因为家道中落外出谋生,担任过发审局委员孙云锦的书记,庆军统领吴长庆幕中,深得吴长庆的赏识,也奠定日后的发展基础。

张謇

张謇简介(张骞简介资料)

张謇简介(张骞简介资料)

1880年,法国发动对越南战争并直逼中国领域,张謇跟随吴长庆前往山东登州督办海防,遇到了以后影响革命胜利果实的重要人物袁世凯来投军,吴长庆让袁世凯从事候事一文职,张謇并为袁世凯批改文章,袁世凯知道张謇的才能便拜为师,这是二人最早的相遇,也为后来的再遇埋下伏笔。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兵变”,朝鲜国王求救于清朝,张謇出谋划策帮助平定叛乱后,有功被举荐但是张謇婉拒,随着吴长庆去世后离开庆军。

十年的游幕生涯,张謇边做事变读书,善于做理论文章而名声大了起来,才能也得到了彻底的锻炼提升,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施展自己的才能。

19世纪70年代后期,英法俄德日等国家侵犯中国邻国危及中国之际,张謇发挥自己的写文章特长,先后代江苏学政夏同善、吴长庆草拟《沥陈时事疏》、《陈中俄战局疏》、《朝鲜善后六策》等多批爆炸性文章,痛批洋务派的误国媚外、李鸿章的求和不战,得到上层刑部尚书潘祖荫、工部尚书翁同稣称赞。

看到张謇的才能,两广总督张树声、直隶总督李鸿章聘请他当幕僚被谢绝了,并立下“南不拜张、北不拜李”誓言,得到清流派官员一致好评。

两江总督张之洞非常赏识张謇,并请求朝廷批准在南京、上海、苏州设立商务局,苏州、通州设纱厂。张之洞委派张謇在通州、海门一带主办团练,在通州集资兴办纱厂。

1899年,大生纱厂建成,张謇在兴办大生纱厂上遭遇很大困难和阻力,自己身无分文并无资金,再加上出资的通州董事和上海董事闹反不欢而散,自己东奔西走连差旅费都没有了,书法不错的他只能卖字救济。

大生纱厂

纱厂建成不能关车,保证运转最后只能买花纺纱、卖纱收花,自给自足。

此时的纱厂原始资本四十四万五千两,纱锭二万多枚。纱厂能够立柱的原因在于有当地官府的支持,以及通州具有棉纺织业发展的原料来源、人工成本等条件优势,从而使得大生纱厂开始了盈利。

大生纱厂初期,人工开支都由张謇用自己的书院贴补而自己分文不取,制定了厂约,规定了人员职责,很快在通州站稳脚跟,不到几年将洋纱挤出了当地市场,带动鼓励当地民族资本积极兴办工厂,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04年,通过纱厂盈余和招新股的方式增加资本六十三万两,增加纱锭两万多枚。1907年,建成大生二厂,资本一百万两,纱锭两万多枚。1899年至1913年,大生厂累计获利五百四十万两,拥有资本二百万两和六万多枚纱锭,成为当时唯一成功的纱厂。

随着纱厂的发展势头迅猛,为了解决原料、出路、运输、维修等业务配套,1900至1906年,张謇又开办了星牧公司、榨油公司、面粉厂、轮步公司、铁冶厂、盐业公司等自办公司和电灯厂、铅笔公司、玻璃厂等多个参股公司,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企业资本总额一度达到九百万元。

与实业救国并行的是教育救国。应两江总督刘坤一的邀请,用自己在大生厂的薪酬两万多元,加上好友资助总计三万元,在通州千佛寺开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聘请大名鼎鼎的王国维和日本教师共计十余名。随后又创办了女子师范、幼儿园、中小学以及以农业、医学、纺纱为主的职业学校,并扩充为专科学校。并倡议以及资助设立吴淞商船学校、上海复旦学院等数所学校,还创办了图书馆、气象台、剧场等多个公共设施场所。

1904年,因兴办实业和教育成绩突出,被清朝授予三品商部头等顾问,1907年,被举荐为江苏教育会长,1911年,被任命为中央教育会长。

1895年,康有为在上海讲学,保守的张謇不参加活动,1898年,戊戌变法劝说康有为勿轻举,劝说翁同稣离开京城。1903年,参观访问日本看到立宪的成功案例,回国后呼吁立宪,1909年,各省成立咨议局,张謇出任议长,上书清朝召开国会,组建内阁,十六省纷纷响应,赴北京请愿,清朝均予以拒绝。1911年,清朝撤销军机处,改设内阁,国务大臣十三人,救人的是满蒙贵族,只有汉族成员四人,是典型的皇族内阁。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革命军光复上海,十四省宣布独立,看着大势已去,张謇和革命党人联系,公开赞成革命。革命军的软弱和幼稚以及妥协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代表大资产阶级利益的袁世凯登上政治舞台,建立起独裁统治,但是还慰问袁世凯出谋划策和辩解,出于对袁世凯的有能力统一全中国,以及在治理国家方面有才能,并把发展民族经济希望寄托在袁世凯身上,张謇先后拒绝孙中山、黄兴等人挽留。

袁世凯

1913年,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拉拢改良派,张謇出任农商总长,发表《实业政见宣言》;同年兼任全国水利局总裁,希望向外国借款,治理淮河的愿望因列强忙于欧洲战场落空了。

看清袁世凯的面目后,张謇辞官回家继续经营自己的实业和教育,1924年,大生纱厂已经发展四个纺织厂,资本到了九百万两,纱锭十五万枚,织布机一千五百多台,占全国华资纱厂纱锭数的7%,兴办二十多了盐业公司,资本二千万元,大生集团总资本三千四百万元。

1920至1922年间,因为天灾、经营问题以及国内军阀混战,大生纱厂已经由盈利变为负债千万元,上海银行团正式接管大生集团,虽然不气馁决心要再来,但是这个心愿也成为奢望,1926年74岁的张謇病故,民族资本发展的势头被扑灭,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需要的是彻底改革。

张謇的成功得益于时局造就,有政策的支持和政府的帮助,但是他虽然以实业教育挽救民资资本发展,但是到了需要改革的面前他确保守固执不愿意只想维持原有政权进行变革,不能彻底从根本上改变民资资本性质。

上一篇: 绿萝柱(绿萝柱的养殖方法和注意事项详解)
下一篇: 北宋发明活字印刷术的是谁和谁(北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