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党和政府一直把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作为自己的目标。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提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的改革发展思路。后来,党中央一直把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施政纲领。随着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问题的解决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起步,共同富裕问题就更加直接和现实地摆在党和政府以及全国人民面前。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共同富裕问题显得更加迫切。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
促进共同富裕首先要全面理解其内涵。富裕并不只是经济方面的,它还带有社会与文化的含义。在谈到生活状态时,我们一般会使用贫困、殷实、富裕的概念。这些概念中不但有经济的因素,还有生活方式、精神状态和社会关系方面的内容。经济因素包括收入,也包括财富;生活方式有家庭资源使用和持家理财的内容;生活的精神状态是贫困或富裕的重要影响因素和组成部分;人们的社会支持网络之多寡也是生活富裕与否的衡量指标。按照这种理解,走向共同富裕就不只是经济收入的问题,它还是在经济基础之上的全部生活问题,因此促进共同富裕要从多方面着手。
编辑
社会政策和社会工作在促进共同富裕中可发挥积极作用。虽然富裕并不完全是经济问题,但它是首要要素。对于低收入群体来说,走向富裕首先要增加收入。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资本力量不断加强的情况下,低收入群体生活状态的改善,既要靠自己的拼搏,又要靠经济-社会政策的支持。经济-社会政策是兼顾了社会效益的经济政策,它既关注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又考虑生产活动的社会意义和财富分配的社会公平性,并力图使二者相互促进。要使经济发展更具共享性——增加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参与机会、提高劳动在财富分配中的份额,在这方面,发展性社会政策、实施低收入者较多受益的公共建设项目、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等都是有效的。另外,切实落实好公共政策,提高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水平,也可以缓解低收入群体的经济压力,提高他们的生活品质。公共服务具有再分配性质,在全体居民受益的总格局下,良好的公共服务会使低收入群体更多受益。这一方面减少了他们的直接生活费用支出,客观上起到增加收入的效果,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良好的经济-社会政策、公共政策及其实施,可以增加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加其获得和获得感、参与和融入感、尊严和能力感。
社会工作服务可以提高困弱群体的生活质量。在适宜水平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下,良好的社会工作服务可以有效地向困弱群体提供较高质量的服务,不但减少了他们的必要生活性支出(也是增加了他们的替代性收入),而且还能获得个别化、人性化、高质量服务。还有,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有利于社会财富的精准、合理分配。这种包括了社会财富再分配内涵的社会服务,可以缩小人们生活上的过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各群体生活财富的共同增长。
社会工作通过倡导公益慈善和用好公益资源,可以帮扶困弱群体,减少贫富差距。社会工作作为帮助困弱人群的专业,不但通过直接服务向服务对象输送他们所需要的资源,而且具有倡导和资源链接功能,其中重要的是政策倡导和社会倡导。一个好的社会不但是经济富足的社会,也是财富得以相对公平分配和有强烈社会关怀感的社会。市场的自由主义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它的过度发展则带来不公平感和社会分裂,所以现代社会需要倡导人道主义和生活共同体精神,需要发展社会公益。社会工作以自己的专业性、责任感、专业方法,通过良好地运营慈善资源,可以激发和保持包括企业和先富群体在内的社会慈善精神,促进社会和谐,并促进各群体在经济社会精神生活上的共同富裕。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