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

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

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机制

每种经济形态都有与它本质属性相适应的经济运行机制。社会主义经济的运行机制是计划机制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的经济机制。这两种经济机制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属性决定的,客观存在于社会主义经济运动之中并调节着经济运行。

市场机制是商品经济的规律(包括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货币流通规律等)互相作用形成的对经济过程的有机制约功能,具体表现为商品货币关系中的价格、货币、供求、信贷、利率等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机制必然要起作用。但因为社会主义市场是有计划的市场,这种市场机制具有它本身的特点。过去往往把计划经济与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否认市场机制的存在。现在虽然市场机制的客观存在及其作用已为人们所公认,但它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作用的特点及内在规律性还远远没有被人们认识。我们对市场机制的认识和自觉运用的程度还很低。

计划机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等客观规律作用形成的对社会主义经济过程的制约功能。它具体表现为反映社会主义再生产客观要求的计划指标体系的内在联系,如速度、比例、效益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关系。它同市场机制一样是由社会主义经济本质属性决定的一种客观经济机制。但是,由于人们不承认计划机制的客观存在,所以在谈到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时,常常把它表述为“计划与市场机制结合”或“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结合”的模式。其实,这样表述不够准确,不合逻辑。计划、计划经济与市场机制不是一个层次的经济范畴,不能这样组合。

商品经济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史,人们对市场机制的认识尚极不充分。计划经济在地球上诞生至今不到七十年历史,人们对它的经济机制的认识远比市场机制更肤浅。过去按产品经济模式搞过于集中的直接计划调节,不是运用计划机制多了,而是违背了商品计划经济的机制,结果使经济失去内在活力。商品计划经济的客观运行机制,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很大的“必然王国”。所以,我们既要重视对市场机制的研究与运用,又要重视对计划机制的研究与运用。如果片面强调某一机制,忽视另一机制,势必哪种机制也运用不好。只有使两种机制有机结合共同调节经济,才能实现宏观计划目标,使社会总产品供给与总需求实现平衡。

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在社会主义经济运行中如何结合,理论界有各种结合的方案。我不同意把社会主义的生产与流通分成几块,一块完全由市场机制去自发调节,一块完全由计划机制去调节,另一块由两种机制结合去调节。这种板块式结合不符合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运动的实际。在生产社会化高度发展的今天,完全由市场自发调节的经济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就拿乡镇工业来说,它的很多产品的生产与流通,划定为市场调节的范围。但是,它的发展方向与发展速度要由国家控制,很多原材料是有计划生产的,很多产品是为有计划生产的大企业配套的,资金要纳入社会资金的综合平衡,而且很大部分来自国家银行有计划的贷款。所以乡镇工业的经济活动,实际上直接或间接受计划机制的制约。国家有计划地运用经济杠杆,通过调整价格、信贷、利率,自觉进行市场调节,可称为有计划的市场调节,其中就包含了计划机制作用。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存在完全脱离计划机制的市场调节;同样,也不存在完全脱离市场机制的计划调节。即使是指令性计划调节,也不能脱离市场机制的作用。指导性计划就更要依靠运用市

场机制来实现。

在现实经济运行中,两种机制既不是互相排斥,“有你无我”的;也不是互不相干,各行其是的;而是在共同调节社会劳动分配中有机结合的。就整个社会来说,两种机制作用的强度,由公有化范围、生产社会化程度、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等客观经济条件决定。公有化范围越大、生产社会化程度越高,要求计划机制作用的强度就越大。商品经济越发展,要求市场机制作用强度就越大。但是,在一定时期特定的条件下,由于经济活动的性质不同,两种机制作用的强度会有所不同。社会主义企业是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企业的产供销、投资决策等微观经济活动的调节,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度就较大,计划机制作用的强度就弱一些。这体现企业商品生产者的地位,使其具有灵活性,能灵敏地适应市场多变的需求,增强企业的活力。相反,在宏观经济调节中,更多地体现整个国民经济总体活动的计划性、统一性,如经济结构、发展速度、重大比例(如积累与消费、农轻重比例)、生产力总体布局、社会产品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综合平衡,以及财政、信贷、物资、外汇综合平衡等,要从社会总体、从长远发展宏观目标出发进行调节。所以计划机制作用强度就大,市场机制作用就弱,当然也不能脱离市场机制的作用。

总之,人们对两种机制的具体运用,要根据不同经济活动的性质及其在整个经济运动中的地位决定的两种机制作用强度,同时也要考虑人们对两种机制的认识程度、运用能力及现有的计划工作水平等主观因素。只有从现实的主客观条件出发,使两种机制有机结合,才能使经济运行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上一篇: 加快推进网络社会治理升级
下一篇: 诚信及其社会约束机制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