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以社会体制发展为重要内容的阶段,需要进行利益格局的调整。”
>>现状
政府工作报告对2012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部署,但是尚未明确提及社会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对此,宋贵伦建议把社会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及政治体制改革一起推进,要加强社会体制改革的相关内容。
宋贵伦认为,中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了以社会体制发展为重要内容的阶段,需要进行利益格局的调整。大量单位人变成社会人,人员流动人户分离农民进城实体社会结构发生变化,虚拟社会越来越活跃复杂,原有体制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新需求,社会体制亟待改革。
“从管理体制来说,中国社会体制改革的最重大问题是如何适应人口流动的新情况,”宋贵伦解释称,“过去人是单位人,是村里人,见面问你是哪个村的哪个单位的。”而现在人口流动人户分离的情况非常普遍,许多老制度尤其是户籍制度,已严重束缚了社会管理的工作。
以北京而言,北京现在一半以上是流动人口,有的区县非户籍人口已经出现严重倒挂。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管理体系本身不调整不改革就很难适应新的需求。
>>建言
尽快打破区域户籍人群分类
宋贵伦提出,在社会管理方面,两大问题亟须破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及虚拟社会服务管理。
针对实有人口的管理,宋贵伦称,要尽快实施居住证制度,使包括流动人口在内的实有人口可以实现“以证管人”,实现服务到位。
同时,要尽快建立打破区域户籍人群分类的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即全国城乡一体化全覆盖的保障体系。
宋贵伦提出,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的现状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各省搞各省的,各省内城乡标准也不统一。虽然北京在社会保障方面实现了城乡统一,但是外来人口到北京以后,因为北京与外省市的标准不一,也存在很大的服务管理问题。
针对虚拟社会管理问题,宋贵伦表示亟须营造文明诚信的网上社会环境,为发表言论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目前,北京市实现了网络实名制的管理,但还有许多难题需破解。
建议综治委从政法系统分离
宋贵伦介绍,去年,市政府拿出了全国第一个省部级的社会建设规划,全面部署了今后五年的规划。规划对于社会建设领域多个方面的内容作了系统的规划和部署,其中,明确将探索建立流动人口动态信息与服务管理联动机制,建立健全青年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为其在京创业和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环境。
“实际上各个部门都有社会建设的任务。”宋贵伦表示,社会建设牵扯到六大体系,包括社会管理服务等方面。
基于此,宋贵伦建议,将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及其办公室,从政法系统分离出来,并在此基础上设立社会建设的综合协调机构。他表示,目前,政府部门履行全面职能受到一定的限制,社会建设需要有一个统筹性质的机构来系统领导。
>>纵览
社会改革与政经改革不可分
宋贵伦说,最近有专家提出,中国改革要分三步走。经济体制改革进行了30年后,应当把社会体制改革作为第二步,用10到20年的时间加强社会体制改革,第三步是加快政治体制改革,这样的设计,有一定道理。
社会体制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跟政治体制改革密不可分,应该防止那种认为政治体制改革停滞不前或者没有改革的观点。
实际上,我国改革的特点是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都是全面的改革,过去搞的政企分开,现在搞的政事分开政社分开,既是经济体制改革,也是社会体制政治体制的改革。
宋贵伦认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到位,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就会越来越少。
>>落点
本市正准备实施居住证制度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昨天介绍,目前,北京市正在加紧研究准备居住证制度的实施,一旦国家的政策有了明确要求以后,北京将结合中央要求和自身实际,加紧制定居住证制度。
张工坦言,人口问题是城市化发展不可避免的,除了带来一些管理压力外,人口的涌入对城市服务产业发展劳动力补充等是起到积极作用的。“目前北京市人口已经达到2000万,对城市的管理和运行承载带来一定压力。总理报告中提到中小城市户籍放开,但对特大城市还是要进行认真研究”。
此外,在居住证和新的户籍制度没有出来前,北京还将更多地关注人口的布局。目前北京正在对中心城进行疏解,考虑通过产业新城公共服务发展引导人口向新城布局。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