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观看回归影片、“一国两制”专题讨论、宪法基本法问答、国情知识知多少……这是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四年级学生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的课堂。
【解说】日前发布的《行政长官2021年施政报告》指出,取代通识教育科的公民与社会发展科已于本学年从中学四年级开始推行。据悉,改革后的新课程包含“‘一国两制’下的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的国家”和“互联相依的当代世界”三个主题,涵盖国情教育、宪法和基本法教育、国家安全教育等内容。
【解说】香港中学生蔡安城在课后向记者表示,自己对改革后的新课程非常感兴趣,尤其期待课程中赴内地考察的内容,希望借此机会学习新知识、开拓新视野。
【同期】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学生蔡安城
很有必要推行这个科目,第一就是可以更加了解我们国家的发展。例如,“一国两制”(的课程)就有国家与香港的关系,又或者关于经济、科学、科技、环保这些课题。这样就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培养善思明辨的能力,以及联系不同学科的知识。如果(科目考核)只是设立达标和不达标的话,学生要应付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我们也没有那些独立的专题探究,压力就会小很多。我都比较期望这个课程里面的一次内地考察活动,我就觉得可以令我和我的同学一起亲身感受一下内地的人文和文化。
【解说】在中学教师罗安妍看来,与改革前的通识科相比,公民科通过优化教材、明确教纲,释放了学生学习与老师教学的压力,让中学教育真正地回归初心。
【同期】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教师罗安妍
现在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修整了课程重点以后,其实(课程内容)是比较聚焦的,课程的重点也比较清晰化和明确化,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发展需要来说也比较契合。另外,在评核方面,基本上要求学生以达标和不达标作为一个指标。从我们的学校情况来看,其实反而令同学的学习压力得到了舒缓,令他们可以享受课堂,让他们可以巩固基础知识,然后再有更深刻的思考和分析。
【解说】作为通识教育科的改革与优化,公民科如何更好地在香港中学落地?中学校长邱春燕表示,除教师的专业培训外,学校还在教学资源的选取编纂和课程内容的优化安排上格外谨慎,力求培养学生国民意识和身份认同。
【同期】东华三院甲寅年总理中学校长邱春燕
自从有了这一科以后,我们的老师也接受了很多教育局的培训,也在课程方面做了很多的准备。所以我们在这个科目推展的教材,也经过了特别严谨地筛选,也遵从了教育局的指引去推展教材。我们的学生在这个课程里面不仅有课堂,其中有一个部分是内地的考察,这个考察对于学生很重要。因为他们可以亲身去内地,了解人们的生活面貌,和当地的人、当地的学生做交流。
【解说】今年九月以来,越来越多的香港中学先后推出了优化后的公民科课程。作为香港较早为社会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东华三院至今已有141年的办学历史,现时营办1间专上学院、18间中学、15间小学、18间幼儿园及3间特殊学校,总学生人数超过27000位、总教师人数接近2000位,长期秉持“有教无类、作育英才”的教育理念,致力于培养贡献社会,服务国家的优秀人才。东华三院董事局主席谭镇国兴奋地告诉记者,改革后的公民科,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东华三院的办学理念。
【同期】东华三院董事局主席 谭镇国
东华三院的每一个中学在收到新的课程资料以后,我们都马上规划和设计好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活动,本院的老师也积极参与相关的培训,我们的属校也配合本院自己编制的德育课程,举办了很多活动,包括内地的考察团、中华文化周等等,让学生能够了解近年国家在高科技、医疗卫生、基础建设、脱贫等方面的成就,借此希望能够让学生更加了解国家,让他们提升对国民身份的认同感,也拓宽他们的视野。
记者 范思忆 李越 罗嗣昱 梁源 香港报道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