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专题研究考核方法一、出勤情况: 20% 二、课堂发言与讨论: 30% 三、学期末小论文: 50%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专题七 建议阅读资料:1 、邓正来、J·亚历山大 主编:《国家与市民社会》,北 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1999 年。2 、何增科 主编:《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北京:社会 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 年。3 、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08 年。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建议阅读资料:5 、(美)米格代尔:《强社会与若国家》,张长东等译,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12 年。6 、文史哲编辑部 : 《国家与社会:构建怎样的公域秩序》, 商务印书馆, 2010 年。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一)古典范式:市民社会 = 文明社会? 1 、拉丁文( civilis societas ) : 意为文明社会,指业 已发达到出现城市的文明政治共同体的生活状况(法典、 城市、礼仪、合作),以区别于野蛮人的生活。? 2 、从 14 世纪开始,欧洲人开始使用 civil society, 同样 是指文明社会,即人类脱离了自然状态,进入政治状态 之后的生活状态。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一)古典范式:市民社会 = 文明社会? 结论:从 Civil Society 的起源可以看出,这个词的本意 是指文明社会。文明社会之所以等同于政治社会 ( Political Society ) , 是因为人类在进入政治社会之 后,就脱离了野蛮状态或自然状态 ? ( Nature State ),而以法治、礼仪和良善的风俗来治 理社会。 ? 甚至可以说,此时的市民社会的含义可以等同于国家, 即作为政治社会。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二)契约论范式:市民社会先于国家而产生(洛克)1 、社会是自然的产物,而国家则是社会中的人们通过契约 建立起来的。“社会先于国家而在,国家只是处于社会 中的个人为了达致某种目的而形成契约的结果”。2 、国家至多是社会的保护工具 ; 是一种必要的恶。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三)国家优先范式:国家先于、且优于市民社会(黑格尔)1 、市民社会是界于家庭和国家之间的特殊领域。它产生于 国家之后,以国家为前提;国家作为目的,而将社会作 为手段。
2 、国家产生的合理性普遍基础是市民社会中特殊利益与普 遍利益的冲突,它的使命是协调和整合市民社会的多元 利益,实现特殊利益与普遍利益的实体统一。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四)唯物主义范式:市民社会等同于物质关系的综合(马 克思)1 、 1844 年以前 , 马克思使用的 市民社会 是与 政治国家 相 伴随的 , 主要指 资产阶级社会 ;2 、 1844 年以后 , 随着法哲学批判转变为经济学研究 , 马克思 的“市民社会”则指“物质关系总和”。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一、国家与社会:研究范式(三)唯物主义范式:市民社会等同于物质关系的综合(马 克思)3 、不是政治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政治国 家。见《黑格尔法哲学批判》4 、市民社会“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从生产和交往中发展起 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 基础以及其他观念的上层建筑的基础。”市民社会是国 家的真正构成和基础,是原动力。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模式(一)(一)国家与公民社会的相互制衡? 古典自由主义认为,一方面公民社会需要国家调节社会 内部的利益冲突;另一方面又需要公民社会来制约国家 权力的扩张。
因此,国家只能是必要的恶(社会由国家 界定,但国家又受制于公民社会)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模式(一)? (二)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对抗? 托马斯·潘恩认为,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是一种此消彼 长的关系。公民社会越要完善,就越要需要缩小国家的 活动范围。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模式(一)? (三)公民社会与国家和谐共存? 迈克尔·伯恩哈德认为,一个强大的国家需要一个强大 的公民社会来支撑;而一个强大的公民社会也需要一个 强大的国家来卫护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模式(一)? (四)国家超越于公民社会之上? 黑格尔认为,公民社会内部是一个私人利益的战场,并 且存在着自我削弱的趋势。因此,应该由超越于公民社 会之上的国家来代表普遍利益调节特殊利益。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模式(一)? (五)公民社会与国家的合作互补? 塞拉蒙认为,国家与公民社会之间不应该是一种对立和 冲突关系,而应该是一种合作和互补的关系。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二、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可能模式 ( 二)A :强国家——强社会 B :弱国家——强社会C :强国家——弱社会 D :弱国家——弱社会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三、市民社会:当代的界定(一)定义:市民社会是介于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各种社会领域,这个 领域由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个组织在同国家的 关系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地结合而形成,以 保护或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三、市民社会:当代的界定(二)构成:1 、私人领域:即市场领域,以实现个人私利而结成的领 域。市场机制与私有产权是该领域的两大要素。2 、志愿性组织:超越血缘关系、超越地缘关系、超越私 人物质利益的非政府、非营利性社团组织:教会、社区 福利组织和邻里组织、体育俱乐部和艺术协会等志愿者 协会(又被称为是第三部门)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三、市民社会:当代的界定(二)构成:3 、公共领域:哈贝马斯为代表。是界于私人领域和公共 权威之间的一个领域,一个非官方的领域,是各种公众 聚会场所的总称。自由的、理性的、批判性的讨论是这 个领域的基本特征。(沙龙、咖啡馆等)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三、市民社会:当代的界定(二)构成:4 、社会运动:公民的不服从传统与和平造反权利的行使 场所: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等街头政治场所, 即公民的非暴力不合作场所。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三、市民社会:当代的界定(三)特征:1 、个人主义2 、多元主义3 、公开性4 、自愿性5 、自治性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四、市民社会的作用(一)一个日渐增长的市民社会可以改变国家和社会之间的 力量对比使之有利于后者,因此有利于形成“势均力敌 的反对派”。
(二)它通过实施公共伦理标准和行为准则并改进政治家和 行政人员的责任制度来限制国家的作用。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四、市民社会的作用(三)市民社会作为国家和社会之间的一种媒介体或传送带, 决定着单个公民和正式的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因而发挥 着潜在的关键作用。(四)市民社会可以避免国家从威权主义向民粹主义、激进 民族主义再向威权主义的剧烈变动。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五、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一)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1949-1978 )1 、总体特征:国家职能在经济、政治、社会领域无限膨胀;国家权力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角落;社会自身的自组织能力、自治能力极度萎缩,非国家、 非权力关系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罕见。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五、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一)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1949-1978 )2 、主要表现:A :强政党,弱国家——党政不分党创国家的历史路径依赖党管干部的组织原则党委领导下的权力体制(立法、行政、司法等)以党的政策代替法律的直接指挥与命令。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五、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一)建国后改革开放前( 1949-1978 )2 、主要表现:B :强国家,弱社会——国家社会不分城市的单位体制 :政治经济社会合一,对居民的高度控制。
农村的人民公社: 政治经济社会合一,对个体的高度控制。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五、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城市的单位体制:? 撇开行政单位,一般的企事业单位具有如下特征: ? 单位组织资源的公有制或国有制; ? 非独立性; ? 功能多元化; ? 单位组织之间的“行政式”差别。 ? 单位是国家和个人的一个连接点,形成了单位依附于国 家、个人依附于单位的依附链条。 专题七:当代中国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五、中国的国家与社会关系(二)改革开放后( 1978 —世纪之交)1 、党政关系重新调整:政府获得部分自主性。党的权力: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政府的权力:决策权,执行权,制度与法律上的自主性。两者的关系:相互分工,互相配合,以宪法为准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