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社会治理的重心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如何发挥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的前沿阵地作用,创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模式,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亟须应对的重要课题。
一、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把理性审视当前形势作为基本前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均取得令世人瞩目的辉煌成就,社会治理也取得了长足进展,为我党长期执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治理的范畴、内容、对象和外部环境正发生着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与市场化、多元化、网络化、动态化的社会环境之间不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一是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的压力并存。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环节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同时分配对生产有反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决定作用。当前,一方面,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我们在分配领域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成为影响发展的因素。二是群众利益诉求主体多元、渠道多样、形式不一,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随着改革开放深化和现代化进程加快,社会治理的范畴、内容、对象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社会治理模式与市场化、多元化、网络化、动态化的社会环境之间不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显。三是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快速推进中会产生一些问题。四是广大党员干部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存在一定差距。为此,党中央把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努力在思想上培树新的理念、在工作上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为巩固执政基础、提升执政能力做出贡献。
二、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把做好群众工作作为根本途径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社会治理工作同样也不例外,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一方面,群众工作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基石,群众工作能力更是一项最基础、最核心的能力,是不可或缺的“第一能力”;一方面,社会建设和治理主要是对人的服务管理,说到底是做群众工作。因此,我们必须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途径,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以此做到服务人民、管好社会。首先,必须端正对群众的态度。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把人民群众视为衣食父母,充分认识到人民群众是我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并在工作实践中,坚决做到一切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其次,必须认真对待群众意愿。既要广泛深入实际,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又要对群众意见和要求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加以概括和总结,通过科学的工作方法,把群众中落后的、片面的认识加以否定和纠正,使群众在正确的引领下生活得更好;将群众中进步的、正确的认识加以提炼和概括,使群众认识理论化,进一步指导我们更好开展工作。第三,必须坚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群众的觉悟。当群众还不理解,还不愿意执行某一决策时,必须对群众进行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说服教育工作。第四必须珍惜党在群众的形象。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征途中,之所以能在各种困难、风险和挑战面前一呼百应并不断取得重大胜利,关键在于以实际行动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拥护和支持。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倍加珍惜、继续巩固这种来自群众的信赖和支持,时刻注重表率作用的发挥,为进一步提升党和政府的公信力添彩注力。
三、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把改善民生作为主要任务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群众谋幸福、谋利益是我们党不同时期的共同任务和始终不渝的唯一追求。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综合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当前,不仅要继续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将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群众。就复兴区而言,作为主城区、工业区和城乡接合部,最明显的差距是城区功能不完备,最艰巨的任务是高质量发展,群众最期待的是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改善。为此,我们把2023年定位为全面提升之年,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全面提升产业质效,打造活力四射的经济场景;全面提升发展内劲,打造千帆竞发的创新场景;全面提升环境质量,打造鸟语花香的生态场景;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打造便捷舒适的宜居场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造多姿多彩的三农场景;全面提升群众福祉,打造幸福美好的民生场景;全面提升治理能力,打造和谐稳定的安全场景;全面提升文明素养,打造健康向上的文化场景,奋力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让居民群众感受到有一种幸福叫“生活在复兴”。
四、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把化解社会矛盾作为当务之急
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各类社会群体的利益格局也在发展变化,各种利益矛盾相互冲突,化解稳控各类社会矛盾始终是基层的重点难点工作。以我区为例,地处城乡接合部,辖区驻企众多,厂村交错,隶属关系复杂,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多,社会治理压力大。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和实践中由重管理向重服务、重事后处置向重源头治理转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稳定大局。一是坚持无保留公开信息,让群众应知尽知。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宜,适宜公开的全部公开,最大限度地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二是坚持多层次交流沟通,让群众有事好诉。实行区级领导分包乡(镇、街道)、区直部门包联村(社区),畅通群众反映问题渠道;实施“周一群众工作日制度”,所有党政领导每周拿出一天时间深入到基层一线和群众当中,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三是坚持大力度解决问题,确保社会公平正义。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实行领导“首接责任制”,全程负责,限期办结;对重大疑难问题,实行区级领导分包、主要领导会商,确保案结事了。四是坚持无空档落实责任,力促和谐稳定,严格执行“一岗双责”“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确保群众反映的难题有人管、及时管、能管好。五是坚持从源头治理防范,减少诱发因素。决策安排实施、重点项目谋划以及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事项都要把社会矛盾风险评估作为前置条件,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讨论证,及时调控风险、化解矛盾,尽最大可能减少各类矛盾隐患的产生。同时,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坚决做到依法施政、依法办事,让群众相信法律、遵守法律,形成规范有序的信访秩序。
五、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把舆论引导作为有效手段
传播技术的快速变革,受众个性的高度多样,价值理念的日趋多元,使舆论引导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提高各级党委、政府舆论引导和治理水平,已成为社会管理的崭新内容。我们要坚持正面引导,营造科学发展浓厚氛,积极宣传加快结构调整的新举措、推进产业转型的新突破和科学发展的新成果,为更好更快发展鼓劲造势。要坚持及时引导,消除不和谐因素,在客观、准确、透明、公开的前提下,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焦点问题,通过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新闻协调会、新闻阅评、新闻发言人、多媒体发布等多种形式,第一时间发出声音,有效回应社会关切,有效引导社会情绪。要坚持主动引导,按照“围绕大局、把握大势、关注大事”的要求,增强舆论引导的前瞻性和针对性。
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把党的建设作为根本保障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同样也不例外,必须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主力军作用,通过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综合水平和社会治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使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水平与时俱进。一是强化理论武装。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固定时间充电式学习、思考问题探讨式学习、参加培训系统式学习”,时刻以党的最新理论武装头脑,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工作能力。二是树好用人导向。坚持“实干论业绩、一线选干部”用人导向。三是筑牢基层堡垒。基层组织建设是党执政的基础,也是搞好基层社会治理最基本、最直接、最有效的力量。要以选优配强社区班子为重点,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规范完善机制建设,关心爱护基层干部。四是加强党风建设。扎实开展廉政教育,引导干部见贤思齐,筑牢思想上的“防火墙”;始终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努力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邯郸市复兴区 陈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