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为人民健康提供更可靠保障 宁夏回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主任 吕金捍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健康中国”作为我国2035年发展总体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再次强调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这是党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为民理念的生动体现,也是我们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报告从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到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到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从完善公共卫生体系,到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都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将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实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凝心聚力,团结奋斗,扎实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一步一步把美好愿景变为现实。
一、深刻认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人民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作出了“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改革举措,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取得新的发展成就,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重大考验,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当前,我国已经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作为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群众健康必然会被党中央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必然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谋福祉的根本宗旨,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强调:“人民健康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卫生健康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拥有健康的国民意味着拥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实现国民健康,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大力发展卫生健康事业,既可以增强人民体质,也有利于解除群众看病就医的后顾之忧,保护和提升生产力,积蓄经济发展的长久势能,扩大内需潜力,还可以极大带动医药、信息、装备制造等相关产业以及医疗康复、老年护理、健康管理、健身养生等新兴产业发展,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注入强大动力。我们必须把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切实发挥好人民健康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支撑作用。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和必经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提高卫生健康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也是实现经济社会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发展的基础。”当前,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不断深入,广大群众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必然带来层次更高、范围更广,更加多样化、差异化的健康需求,老百姓不但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可以持续释放改革创新活力,扩大优质资源供给,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健康新需求,解决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满足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
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路径和关键举措。发展卫生健康事业不仅是医疗卫生行业问题,而且是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问题。健康的、高素质的劳动人口是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劳动者健康状况,可以有效延长劳动力工作年限、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始终保持中高速增长,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健康的、受过较好教育的劳动力人口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有利于从劳动力要素驱动向人力资本驱动的转变,释放更多“健康红利”,有利于进一步凝聚起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决心,推动解决制约事业发展和国民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问题。我们要站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度,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公共卫生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筑牢公共卫生安全屏障,保障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
二、准确把握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基本原则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这是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理念的重大创新、发展方式的重大转变,必须全面、系统、准确地理解其核心要义和思路要求,确保各项工作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推进。
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问题,必须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对卫生健康工作的领导。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增强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自觉把卫生健康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贯穿于卫生健康各领域发展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的全过程、各环节,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卫生健康事业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要始终坚持健康优先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健康中国建设的深谋远虑和扎实推进,体现的是对人民健康福祉的高度重视、对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不懈探寻。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凸显了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我们要牢固树立“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大力引导各行各业把保障人民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健康优先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方面各环节,在发展理念上更好体现健康第一,在发展目标上更加突出健康权重,在发展规划上更多考虑健康因素,积极推动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和治理模式,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高质量发展。
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健康利益作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筑牢健康安全防线,全周期保障人民群众健康,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把握人民愿望、尊重人民创造、集中人民智慧,把维护人民健康从传统疾病防治拓展到影响健康的各个领域,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解决好制约群众健康改善的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问题,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良好局面。
要始终坚持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坚持以基层为重点,推动工作重心下移和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让群众享受更加优质、更加均衡、更加满意的医疗卫生服务;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卫生健康领域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促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以预防为主,以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为抓手,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持续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最大程度保护人民健康;坚持中西医并重,促进传承创新发展;坚持人民共建共享,促进卫生健康服务更加公平可及、人人享有。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领导调研自治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
三、大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在宁夏落地落实
党的二十大对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为加快推进卫生健康事业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确立了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抓好健康中国建设目标任务在宁夏落地落实,力争到2027年,人均预期寿命等主要健康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聚焦“防”,加快构建平急结合的公共卫生体系。把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作为首要任务,筑牢织密公共卫生防护网,提高重大疫情早发现能力,加强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和应急能力建设,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传播。一是坚持精准有效,加快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理顺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强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流行病学调查、检验检测、应急处置等职能,健全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专科疾病防治机构为骨干,医疗机构为依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加大自治区、市、县三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配备,建设自治区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强化各级公共卫生和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健全完善薪酬激励制度,落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公益一类保障,公益二类管理”和“两个允许”政策,充分调动疾控队伍积极性,全面强化流调队伍能力建设。二是创新医防协同,着力提高重大疫情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全区一盘棋、集中统一高效的应急指挥体系,完善多部门、跨地区联防联控机制。全面落实“四早”要求,强化公共卫生信息系统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对接协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处置机制,推动跨区域、跨部门信息互通和业务协同。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传染病救治网络,加强重大疫情救治基地、方舱医院建设,提高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建立公共卫生机构与医疗机构间的分工协作和医防融合机制,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救治中的独特作用。三是坚持早防早治,不断完善重大疾病综合防控机制。强化慢性病预防、早期筛查和综合干预,重点对高血压、糖尿病、消化道肿瘤、脑卒中等重大慢性疾病高危人群开展筛查干预,构建疾病筛查、临床诊疗、健康管理、效果评价闭环管理体系,最大程度降低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加强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传染病、布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持续推进职业病危害源头预防、专项治理,健全精神和心理健康服务体系,促进全民身心健康。
自治区卫生健康委领导调研红寺堡区卫生健康工作
聚焦“治”,加快构建优质均衡的医疗服务体系。围绕“大病重病在本省解决、一般的病在市县解决、头疼脑热在乡镇、村里解决”的目标,加快建设优质均衡、布局合理、协同服务、资源共享的医疗服务体系。一是注重质量效率,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是卫生健康领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对于解决我区群众看大病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引入国内顶尖优质医疗资源,集中政策和资金全面推进北大第一医院宁夏妇儿医院建设,陆续再争创中医、眼科等若干专科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面提升我区疑难病症的诊治水平。同时,积极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在区内再建设一批自治区级综合类和专科类区域医疗中心,争取每个地级市有1家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水平,每个县区建成“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全面提升市县两级医疗服务能力。二是注重公平可及,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和社区。加大人才资源、编制资源、职称资源、项目资金等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能力、补齐基层短板,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达到国家基本标准或推荐标准,发展壮大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做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儿科及儿童保健、老年保健、康复护理、中医药、口腔保健等医疗服务。稳步扩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范围,推动建立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平台、全科专科有效联动、医防有机融合的服务新路径。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持续保持乡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加快乡村医生队伍向执业医师转化。三是注重中医特色,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争取启动自治区中医中药产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编制示范区发展规划。积极争取建设国家、自治区级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促进全区中医药优质资源提质扩容,组建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和国家中医紧急医学救援队。推动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建设。实施“黄河名医”中医药发展计划,做优做强一批中医优势专科,以名科、名医、名药带动医院特色发展。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中医馆开展服务内涵建设,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服务能力,遴选推广一批适宜在基层广泛应用的中医药技术。
聚焦“全”,加快构建全民全程的健康保障体系。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健康需求,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全周期服务,开展全方位干预,强化全要素支撑,不断提高全民健康保障水平。一是突出全领域,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分级诊疗,以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为抓手,整合医疗卫生资源,为居民提供一体化、连续性医疗卫生服务。在县域,以县级综合医院为龙头推动人员、业务、财务、信息、药械“五统一”管理,建设“人力资源管理、运营管理、物资供给、医防管理、信息统计”五个中心;在城市,以高水平医院为龙头带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实行网格化管理、协同化服务、资源共享、分工协作。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开展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做优中卫市公立医院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稳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推进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建立健全机构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相结合的医疗卫生综合监督管理体系。二是突出全周期,加快发展“一老一小”服务。统筹推进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促进老年人健康,着力构建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提升医养结合水平,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安宁疗护一体化的服务,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
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加快完善税收、医疗、教育、住房、劳动用工等配套支持政策。以解决0-3岁婴幼儿“生活照料、安全照护、营养膳食、早期发展”为目标,加快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建设,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托育服务。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改善优生优育服务,向群众提供孕得优、生得安、育得好的全程医疗保健。三是突出全方位,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建立健康影响评估制度,将公民主要健康指标改善情况纳入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从环境卫生治理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转变。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公共卫生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健康城市、卫生城镇创建。加强健康知识普及,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三减三健”等专项活动。全面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融合发展。四是突出全要素,不断强化卫生人才科技支撑。实施卫生人才替代工程和骨干人才专项培养计划,加强高层次医学人才引进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培养。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建立健全公共卫生首席专家制度。按照“基层下订单、上级送服务”和“诊疗+技术”组合式培训模式,为基层培训一批具备医防管能力的复合型骨干人才和确有专长的中医人才。
健全科技支撑体系,积极推进传染病防控研究基地和临床研究中心建设。将“建设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卫生健康行业特色基地”作为深化“互联网+医疗健康”示范区建设的重要载体,充分发挥医疗健康大数据作用,综合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兴信息技术,全面深化远程医疗应用,推进智慧医院建设,落实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强化疾病监测预警,完善居民健康档案和健康管理,提升新发展阶段卫生健康行业的智能化、数字化治理水平。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