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全国确定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全国确定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全国确定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全国确定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日期:2010-12-08 作者:孙春英 周斌阅读:3,485次 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

全国确定35个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 日期:2010-12-08 作者:孙春英 周斌阅读:3,485次 探索“以证管人、以房管人、以业管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机制,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创新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新模式,积极落实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破解“两新组织”和互联网虚拟社会管理难题……今年以来,各地认真贯彻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解决突出治安问题为突破口,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效。

记者从今天(7日)召开的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推进会上了解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社会管理创新提到检验和衡量党委政府执政能力及科学发展水平的高度来对待,树立“发展是政绩、社会管理也是政绩”的理念,用抓经济建设的劲头抓社会管理。各地专门召开省(区、市)委常委会或全省(区、市)综治工作会议、综治委全会、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推进会等进行研究部署,许多地方成立党政领导亲自挂帅的社会管理创新工作领导小组,扎实有力地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

各地在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纷纷制定了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实施意见或方案。北京市出台《社会服务管理创新行动方案》,重点围绕社会保障体系、社会组织服务管理、互联网等新媒体管理创新6个方面、34项重点工作,提出了具体措施和要求。天津、河南等地把各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任务逐一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单位,明确责任。各省(区、市)及综合试点地方的政法委、综治办会同发改委等部门进行深入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提出了一批社区管理项目,积极争取纳入“十二五”规划立项建设。

据介绍,中央政法委、中央综治委确定了35个市、县(市、区)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并制定了《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指导意见》,细化了社会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从中央到各省(区、市)、地市、县(市、区),层层开展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下发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或指导意见,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培育典型,推动了试点工作有序进行。

各地抓住社会管理的主要环节和瓶颈制约,围绕服务民生和社会矛盾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综治基层基础建设、“两新组织”服务管理、互联网管理等工作,积极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造了一些新的经验和亮点。北京市东城区针对当前社会安全稳定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重点难点问题,充分运用网格理念和现代化信息技术,综合考虑“人、地、物、事、组织”等因素,在全区17个街道、205个社区划分社会管理网格588个,通过精细化管理使基层真正成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屏障”和“第一道防线”。浙江省诸暨市坚持发展“枫桥经验”,通过构建组织化的社会稳定保障体系、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立体化的社会安全防控体系、人本化的社会事务管理体系、信息化的社会管理网络体系和规范化的社会公平执法体系六大工作体系,形成了科学、高效、惠民的社会管理新路子。安徽省合肥市突出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进一步创新工作理念,扎实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建立了综治工作中心,较好地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实现了社会稳定风险早知道、早防控、早化解。江西省丰城市以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为突破口,整体推进社会管理创新,通过破解刑释解教人员在信息互通、人员交接、过渡安置、就业扶助四方面难题,实现了刑释解教人员出监所评估、衔接管理、安置帮教等工作“无缝对接”;通过对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建立定期排查、分类处理、经费保障、部门协助四项机制,有效防止了肇事肇祸精神病人引发的治安灾害案件及刑事案件。

上一篇: 《社会管理的共构》
下一篇: 无处安放的乡愁:在乡村社会结构解体的背景下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