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世界的科学指南 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包含着科学的本质要素,是名副其实的科学。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重要体现。
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当代中国如果丢掉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战乱纷争,经济停滞,社会动荡,殃及百姓。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再度发现”。
从1999年开始,英国曾组织过三次“千年思想家”的评选,马克思都是位居第一。列宁曾经说过:“沿着马克思的理论的道路前进,我们将愈来愈接近客观真理(但决不会穷尽它);而沿着任何其他的道路前进,除了混乱和谬误之外,我们什么也得不到。”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1年,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不可被超越?为什么“行”?因为,马克思主义的真理颠扑不破,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科学如何进步,它依然占据着科学和道义的制高点。
名副其实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揭示了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及发展规律,指明了人类社会必然走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道的客观规律。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马克思主义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研究对象、以实践为检验标准,包含着科学的本质要素,是名副其实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以实现人民解放、维护人民利益为立场,以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和全人类解放为己任,反映了人类对理想社会的美好憧憬。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实践品格,不仅致力于科学“解释世界”,而且致力于积极“改变世界”,是“伟大的认识工具”,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批判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有力思想武器。马克思之所以撰写《资本论》等著作,其“最终目的就是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运动规律”,从而利用规律,“缩短和减轻”历史进程中的“痛苦”。
马克思主义诞生一百多年来,一些人使出浑身解数试图证明马克思主义“已过时”,却令马克思主义的“未过时”不证自明。列宁曾经精辟地指出,资产阶级学者“曾经一百次、一千次地宣告唯物主义已被驳倒,可是直到现在,他们还在一百零一次、一千零一次地继续驳斥它”。因为尽管时代出现了阶段性变化,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没有变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弊端与内在矛盾并没有消除,人的自由而全面的解放使命没有终结。所以,如同美国学者海尔布隆纳在《马克思主义:赞成与反对》中写的那样:要探索人类社会发展前景,必须向马克思求教,人类社会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
充满智慧的方法
唯物辩证法大有用武之地。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真理性的重要体现。从方法论上来说,“中国奇迹”的产生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运用唯物辩证法,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思想路线,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滞后,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论十大关系》等著作都是唯物辩证法的中国成果,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和社会主义改革论等为重要内容的邓小平理论同样也是唯物辩证法的成果,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的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而系统地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始终贯穿着唯物辩证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正确认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新发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论述等一系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新成果,都无不闪耀着辩证法的智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正在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新的伟大胜利。
正确看待历史与发展的眼光
唯物史观已成时代共识。《马克思传》的作者戴维·麦克莱伦发现,“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我们现在都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倾向于把人看作社会的人,而不是孤立的个体;我们以历史的观点来正确评价经济因素在人类社会中的中心地位;我们看到,在特定的时代,思想是与特定的社会经济集团的利益联系在一起的;马克思的批判已教会很多人看到资本主义制度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现象,教他们至少要努力去减少这些现象。”在历史进程中,“两个必然”(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科学预言没有过时。二战以后,资本主义由国家垄断加速向国际金融资本垄断过渡。这在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同时,也在更大范围实现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进一步加剧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在金融资本的渗透和支配下,西方民主制度被金钱所“绑架”,使得本来就有局限性的资产阶级民主陷入更深的困境。
与此同时,社会主义中国正在创造“中国奇迹”。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现实国情相结合,站在时代前沿,坚定不移地实行改革开放,冲破僵化封闭模式的束缚,创造性地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同资本主义的竞争中赢得了比较优势,使社会主义在占世界人口近20%的中国呈现蓬勃生机,并且解决世界70%的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更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伴随着物联网的曙光,共享经济等社会发展新样态的出现使共产主义的现实趋势日益显现。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创新发展。面对苏东剧变后的世界社会主义的低潮,有人质疑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过时了。2013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进行了系统阐述和精辟分析,既说明了世界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及其演进,也说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船,始终航行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轨道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深刻论述写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是深深扎根于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实际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实践证明,今天之中国,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之中国,鸦片战争以后之中国,受困于金融危机、债务危机的欧美一些国家,陷入发展陷阱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政治动荡、社会混乱的西亚北非一些国家相比,“风景这边独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得对,走得好。历史和现实也告诉我们,当代中国如果丢掉了马克思主义,背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战乱纷争,经济停滞,社会动荡,殃及百姓。
被现实“再发现”的基本原理
有人以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过时了,但是《资本论》却一次次被重温、“再发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许多西方国家经济持续低迷、两极分化加剧、社会矛盾加深,说明资本主义固有的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依然存在。马克思早就诊断,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所患的疾病并非“一般感冒风寒”,而是“先天性心脑疾病”。德国学者埃尔玛·阿尔特法特认为:国际金融危机爆发时,“马克思主义理论被再度发现”,人们在危机中找到了马克思主义,它“有助于分析当下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现实积累与金融市场的关系以及劳动和性别关系的变化”“可以增进对资本主义运作方式的理解,能消除自我蒙昧,并助力政治实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批判性的,更是建设性的。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习、研究、运用,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创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对发展我国经济提出了独创性的观点,如提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提出统筹兼顾、注意综合平衡,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农轻重协调发展等重要观点。这些都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造性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同改革开放新的实践结合起来,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成果。比如,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理论,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等等。这些理论成果,是适应当代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政治经济学,不仅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发展实践,而且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特约评论员 钟君 系中国历史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