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机制
(一)互联网机制
在全球信息科技革命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覆盖范围已扩大到我国城镇生活生产的各个方面,互联网在信息、通讯以及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得到了广泛推广与应用,缩短了金融创新各主体之间的距离,促进了金融创新各主体间的紧密联系,不但提升了金融创新能力,还提升了创新要素的流动效率,节省了时间成本与创新成本的同时,也延展了知识外溢的辐射范围。现如今,互联网金融作为金融界的创新点,可以通过互联网网络产生信息并进行信息传播,实现点对点的直接交易,进而优化金融资源配置,不仅促进了区域间与省际间的良性互动,同时还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协作,拓展了科技金融发展的空间。因此,互联网技术对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会产生向心力的作用。
互联网机制主要体现为:其一,在地理上的集中降低了科技金融信息的获取成本,有效化解了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二,改善网络信息交流方式的发展,促使企业间进行信息往来,便于各企业、组织间建立起良好的信誉机制,既减少了机会主义倾向,又降低了合约执行及监督成本,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在现有的公共科技金融体系影响下,需要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下,通过互联网金融向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和股权投资,成为解决科技型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重要途径。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认为在推动科技型和金融服务型实体企业互联网化转型升级的进程中需要将互联网思维融入服务之中,不断创新商业模式,有效介入实体经济,才能在新常态下实现中国经济增长软着陆。从互联网金融视角出发,认为互联网金融交易平台对解决科技金融信息不对称问题有莫大的帮助,且互联网金融大数据有利于科技金融风险的识别与管理,同时认为互联网金融为科技金融创新在信息传递、融资渠道、风险控制和服务体系建设上提供了新的思维框架,通过推动互联网思维下的组织创新,构建互联网科技金融发展机制是解决科技金融创新深层次体制问题的有效途径。
上述阐明了互联网技术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对快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使企业创新能够更精确地满足于社会和时代的需求。互联网的传播与发展成功打破了时空限制,不仅使各种科技金融创新知识和科技金融创新经验得到了即时传递,还使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融合产生了内在动力,不但有利于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的紧密结合,还有利于推动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
(二)信用机制
在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拥有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不仅为实现科技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还为金融机构推广信用贷款等金融产品提供有效帮助,是各类金融组织机构、融资性担保机构、创业风险投资、研发机构、科技型中小企业等产生信任的基础,这种利用创新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网络和金融信用关系,从而获得融资支持的方式,加快了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步伐。
科技型企业是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的主体要素。通过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示范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信用评价,有利于科技金融投融资与金融信息的交流。在优化科技金融资源配置外部环境的同时,对企业和个人的信用服务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保护科技金融市场中各参与主体的合法权益。鼓励投资者积极参与到科技金融创新活动中,充分调动耦合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竞争意识与研发能力,引导社会资本向科技金融领域聚集,提高科技金融资源的流动性,实现科技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构造了稳健的信用环境。
空间机制
(一)空间关联性
科技金融系统与区域经济发展系统的耦合协调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空间的匹配,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发展方式相近的省、市、区域之间具有更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在中国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当中,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是推动两者交融的重要力量,不同时期背景下,不同地区的区域性发展战略是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形成空间关联特征的最重要因素。
时至今日,已有多项研究表明中国的区域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关联性,其中,空间上
的溢出效应被认为是这种空间关联性形成的主要原因。无论是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新经济增长理论,都强调了区域之间劳动力、资本等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商品的自由交易,以及经济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必然会产生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构建空间关联网络模型,运用我国1978—2012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关系,认为地理位置的空间相邻、产业结构和投资消费结构的相似是区域经济增长产生空间关联效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科技金融体系建立的过程中,会在研究区域内产生落实在经济空间、社会空间以及实体空间上的空间效应;此外,科技金融发展还会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的空间变形,如带来产业空间重组与社会空间重构等,并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重要的综合支撑。
根据“中心—外围模式”的理论,如果创新产业中心与外围地区的产业结构和城市功能结构能够进行调整和优化,进而合并为一个整体,可以有助于这些地区从地域之间到各个科技企业之间,由以往的竞争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从而对相关资源和要素的配置、产业布局和城市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为科技金融和区域经济的良性耦合协调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交通通达性
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近些年,交通与经济发展关系研究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交通发展对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开发与空间结构的影响研究,以及交通改革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与作用规律等方面。交通基础设施及其通达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密切,由于核心地区具备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等明显的区位优势,往往最先吸引科技金融创新在城镇的核心地区集聚。改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边缘区的交通可达性,加强核心与外围联系,交通的便利将有助于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调。
交通的通达性是改变经济活动区位、影响各地理单元空间相互作用的广度与深度的重要因素,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交通通达性与经济发展之间显现出明显的同步波动关系。研究发现公路交通通达性的改善对第二产业的发展表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具有正向影响,对第三产业发展的正向影响也显著上升,但却削弱了第一产业的发展。以成渝高铁为例,通过研究其对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的化以及区域空间格局重构这三个作用效果的机理分析,结果发现成渝高速铁路的建设显著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速度。
交通通达性的提升对于科技金融和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度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区域经济空间溢出效应的增强。当交通通达性提高之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降低,会有更多地区相互之间产生经济联系,空间邻近的贸易往来逐渐增加,地区经济发展对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将变大,同时还进一步吸引更高水平的人才资源和更多的科技资本进入到相关地区,增强对周边地区的经济吸附能力,从而使得区域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得到提高。
以路网密度最大、应用性和适应性最强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为例,研究发现,高级别的快速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关联性所产生的正向促进作用大于普通公路对区域经济发展所产生的空间关联作用,而只有当区域的公路网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才能得以体现。当前我国地区间的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差距较大,这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程度有直接关联。因此,交通通达性的提高是实现交通一体化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条件,也将直接影响着科技金融和区域经济的发展程度。
(三)区域间互动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不仅可以推动科技金融产业集聚,增强区域的生机与活力,从而形成产业联动;还可以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并成为区域经济不断发展的强有力依托。目前来看,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耦合已成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加强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子系统在区域内与省际间的联合互动,有利于促进子系统内各要素在区域内传输和融合,以期实现产业活动空间组织和资源要素和空间配置的最优化。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及向外扩散的基本前提,当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通过技术扩散、产业资本转移、创新资源流动与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等方式带动相邻地区的经济发展。
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在不同地区产生的差异,不仅与各地区自身的经济发展条件、地理区位因素、自然环境资源等先天性条件密切相关,还与各地区之间的协同合作机制不健全有关。因此,无论是科技金融发展还是区域经济发展,若想通过自身发展,同时对周边地区产生溢出效应,首要任务就是要突破区域行政壁垒,打破区域间的屏蔽效应,使资源和要素可以在不同地区之间进行合理流动。积极调动科技金融产业在区域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发挥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所带来的溢出效应,不断加强区域间、省际间科技金融资源、科技金融创新与科技金融融资等的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
鼓励各地区建立科技金融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地区的科技研发人员的交流,如实施各地区无差异化的科技贷款政策,来减少贸易壁垒等。在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要秉着平等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通过相互激励与相互约束行为,不断强化地区间进行有序分工协作,同时要寻求利益上的平衡点,既要保证各地区之间的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又要确保资源和要素向效率更高、潜力更大的区域流动并进行重新配置,最终形成互惠互利、共赢的协调发展机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或者在合作中受损的一方,政府或其他金融组织与机构等有必要给予一定的照顾或资金补偿,以调动这些地区参与合作的积极性。
一般情况下,经济基础较好、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可以凭借知识外溢、科技金融人才流动、发达的交通可达性以及政府管制等因素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与科技金融的耦合协调发展带来积极的作用。我国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显现出比较明显的非均衡性,各地区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空间关联作用以及空间互动作用,空间依赖作用明显,即相邻地区的科技金融发展可以有效带动本地科技金融水平的提高和集聚,且两地区在地里距离上越是靠近,接受到区域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就越大,其受到中心城市在知识溢出、创新人才流动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就越深,导致科技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水平也相对较高。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