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新发展理念一、教学目标必备知识:知道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含义;理解我国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具体措施;五大发展理念之间的关系。关键能力:能够结合实际阐述坚持新发展理念的原因和重要性,用实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是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二、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认同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树立新发展理念的意识。2.科学精神:明晰坚持新发展理念的重要意义,能够阐释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和要求,深化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认识。3.公共参与: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参与国家经济建设。4.法治意识:学习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明白发展要遵守相关的法律知识。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新发展理念的内涵;明确新发展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2.教学难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新发展理念。四、课前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70年的中国,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个怎样的历史跨越?201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视频播放《新中国跨越70年经济成就加速跑》2、新课讲授(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1)学生合作探究教材第33页“探究与分享”,了解周围的人对美好生活有哪些需要,分析制约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思考如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补充材料: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教师总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更优质教育的需要、更好工作和更高收人的需要更高医疗水平的需要、更多文化生活的需要、更舒适居住的需要,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制约因素主要是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2)学生归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内涵、原因和要求。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把实现人民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原因: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反映了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确立了新发展理念必须始终坚持的基本原则。要求:发展为了人民,就是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依靠人民,就是要把人民作为发展的力量源泉,充分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过渡: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新时代需要新的发展理念。(二)贯彻新发展理念1、创新发展(1)学生合作探究教材第34~35页的“探究与分享”结合材料和生活实际,以“科技创新生活”为题谈谈自己的看法。结合材料和自身发展,谈谈青年人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材料补充:人是创新最关键的因素,“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指出,创新正当其时,圆梦适得其势。创新之道,惟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诸之,创新的事业呼唤创新的人才,创新的人才需要教育的培养,教育对于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问题1:结合材料说明,创新是如何推动经济发展的?问题2:结合自身发展,谈谈青年人如何成长为创新型人才?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问题1:为什么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问题2: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有什么要求呢?教师总结:原因: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要求:坚持创新发展,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2、协调发展(1)学生观看《辉煌中国》第三集:协调发展。举例说明我国发展不平衡的表现,并谈一谈如何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2)教师点拨: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经济结构不平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3)学生归纳: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协调发展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发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统一。坚持协调发展,要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材料展示:20世纪90年代某村凭借山里优质的石灰岩资源,成为当地规模最大的社石灰石开采区,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石矿被村民称作“钱袋子”,然而“钱袋子”鼓起来的代价是灰蒙蒙的天、浑浊的水、尘土飞扬的山。从2005年开始村里重新调整发展规划,封山护水,把全村划分为生态旅游区、美丽宜居区、田园观光区,陆续完成污水处理、垃圾清理、山塘水库修复、厂区拆迁、道路“三化”、河道整治等工程。如今该村青山环绕,漫山翠竹,小溪潺潺,鸟语花香,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风景”的转变,逐步形成了旅游观光、河道漂流、户外拓展、果蔬采摘、农事体验的休闲旅游产业链,走出了一条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路子。问题1:该村的可喜变化受益于什么样的发展理念?问题2:结合材料说明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学生:思考回答知识总结: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绿色发展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发展,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4、开放发展材料展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到未来,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从新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 区,谋划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不 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1980年8月26日深圳经济特区正式设立,经过多年发展,甚至已经 成为国际化大都市。1988年4月13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批准建立海南经济特区。 1990年4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2001年11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 贸易组织签字仪式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2013年9月起,国务院先后批复成立12个自由贸 易试验区。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 问题:材料体现了哪一发展理念?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发展理念?如何坚持这一发展理念? 学生:思考回答 知识总结:开放的发展理念。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开放带来进步,封 闭必然落后,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
坚持开放发展,要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 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5、共享发展 (1)学生合作探究教材第38页“相关链接”,说说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走势说明了 什么。列举党和国家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实例。 (2)知识总结: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 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享发展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 现。坚持共享发展要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坚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 享,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6、五大发展理念之间关系 知识总结: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创新、协调、 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 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要增强贯彻落实的全面性、系统性,不断开拓发展新 境界。 3、结束新课 要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需要社会提供更多更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要让人民的幸福感更强, 离不开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 坚持新发展理念。
这样才能让国家发展的更好,人民生活的更好。 4、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坚持这一思 想、怎样坚持。掌握新发展理念的内容以及各个理念注重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坚持这一理 念和如何坚持。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能够树立我们的新发展理念思想,为国家的经济建设 和人民幸福生活出一份力。 六、板书设计 坚持新发展理念七、课后作业 完成本框同步训练,预习下一框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教学目标 必备知识:知道现代经济体系的科学内涵;建设经济体系的原因;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措 关键能力:能够理解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明确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的是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二、核心素养 1.政治认同:我国建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 本经济制度背景下进行的。 2.科学精神:准确理解现代化经济体系构成之间的关系;明确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以及推动 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3.法治意识:劳动者、消费者、经营者都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建设创新引领、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 发展体系;建设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
2.教学难点: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四、课前准备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贯彻新发展理念 创新发展 协调发展 绿色发展 开放发展 共享发展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十九大报告提出,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新时代, 新矛盾,新时代的经济建设有了新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建设现代化经 济体系。 2、新课讲授 (一)经济体系必须强 1.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原因: (1)学生合作探究教材第38-39页“探究与分享”,上述材料反映出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哪些 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何解决?为什么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学生合作探究并回答 (2)教师提示:我国经济形势总体良好,但仍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粗放, 经济增长质量不高,增长动力不足以及供给矛盾突出等问题。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建设现代化 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 迫切要求。只有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 发展潮流,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