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戴武堂工作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一、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核心内容同志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可见,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是人的全面发展,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态等各方面的需要,发展的意义在T.社会不断进步和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生态权益,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本质,也是社会发展的本质,更是生态环境发展的本质。因此,它是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核心内容。可以这样认为,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就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为了表述的简单,可以把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简称以人为本的发展规律。
(二)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本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1、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要求全面发展。同志指出,“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3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以人为本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以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为前提。人的全面需求包括物质需求、精神需求、生态需求。满足人的全面需求又必须以全面供给为前提。因此,必须全面推进物质产品生产、精神产品生产和生态产品生产的发展,也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发展、政治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发展,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2、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要求协调发展。同志指出,“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协调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实现全面发展,必须处理好各方面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这就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的本质,就是要正确处理好各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各方面发展的关系是由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态承载力即资源和环境承受力决定的。人们的物质、精神、生态需要的满足,都不能脱离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生态生产的现实能力,从而不能脱离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和生态承载力。现实的生产力和资源环境承受载力的总量和结构,决定了物质产品、精神产品、生态产品的总量和比例,从而决定了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生态发展的程度和比例,进而决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程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脱离现实生产力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出过高的消费要求,也不能脱离现实生产力结构和资源环境结构提出超现实的消费结构。协调发展不仅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而且是社会总供给结构和社会总需求结构的平衡,还是经济社会各方面、各环节运行的协调,包括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国内经济和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协调发展,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协调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协调发展。3、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要求可持续发展。同志指出,“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障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2“可持续发展是一种以人们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以知识经济为主导,以生态经济为基础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人的可持续发展过程,客观要求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求我们在推进发展中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特性
(一)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具有全局性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同发展的其他规律相比,具有全局性。发展的其他规律,如人口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生态发展规律等,都分别揭示了人口、经济、社会、生态发展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局部性。而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将发展所包含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内容作为一个完整而不可分割的大系统来进行观察和分析,揭示了这个大系统发展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具有全局性。因此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认识所形成的科学发展观,具有统领全局的意义。
(二)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具有共同性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全局性,决定了它的共同性。由于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揭示了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共同规律,因而这个规律也就揭示了经济社会每一方面发展规律的共同性质。也就是说,人口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生态发展规律等各方面发展规律中,都共同存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可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各方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某一方面发展的客观要求。以生态发展规律为例,生态发展规律,主要是生态平衡规律。生态平衡规律中,除了自然规律以外,包含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平衡规律,也就是以人为本,实现人口、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口的发展,不能脱离资源环境的承受力。资源环境的发展,要以人为本。为了人的全面发展,必须节约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合理适度开发资源,进行生态的生产和再生产,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人口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都包含着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客观必然性,这是不言而谕的。
(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具有决定性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同发展的其他规律相比,具有决定性。人口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政治文化发展规律,生态发展规律,都由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决定,受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制约。当然,其他发展规律也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产生影响,但这种影响,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其他发展规律只能决定经济社会某一方面的发展,而不能决定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对其他发展规律的抽象,它包含其他经济规律的共同内容,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办事,也就遵循了其他发展规律的共同要求。但是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没有包括其他发展规律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办事的同时,还要切实注意按其他发展规律的特殊要求办事。只有做到按经济社会一般规律要求办事和按其他发展规律特殊要求办事的辩证统一,才能实现科学发展。
(四)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具有长期性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同其他发展规律相比,更具有长期性。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共有的规律。这个规律赖以存在的条件就是人类社会。只要存在人类社会,这个规律就必然存在并必然要发生作用,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因而具有长期性特点。一切人类社会形态都要遵循这个规律,违反这个规律,就要受到惩罚。例如,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决定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以资本为本,一切服从资本家阶级增加剩余价值的需要,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不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就违反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的、一般的规律。结果,使资本主义社会发展陷入周期性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危机之中,迫使资本家阶级及其国家不得不按照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进行调整,以缓和资本主义各种矛盾。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虽然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但并不意味着就能无条件地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办事,如果不认识这个规律,违反了这个规律的要求,同样会受到惩罚。我国当前出现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经济结构失衡,社会发展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社会诚信缺失等问题,就是违反了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产生的恶果,必须按照这个规律的要求办事,将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方面发展纳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即使将来实现了共产主义,仍然存在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问题和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程度不断提高的问题,同样也要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办事,否则,共产主义社会也不能顺利发展。
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
(一)调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第一个作用是可以调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仅是指经济、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又好又快发展,而且是“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同其他规律一样,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遵循这个规律的要求,经济社会就能又好又快发展;违背这个规律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为这个规律中包含着人的全面需要机制,人的全面需要机制自发调节着一切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生态活动等一切人参与的活动,从而调节着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而经济、社会、生态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当经济社会发展离开又好又快发展要求时,也就是经济社会发展不能满足一定阶段人的全面需求时,人们就会以各种方式提出诉求,迫使决策者调整经济社会政策和决策,从而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来说很快的,年均增长速度1953—1957年为9.340/0,一958—1977年为5.23%,1978—1989年为9.73%,1990—2008年为9.52%。
国家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由一个被列强欺凌的弱国变为独立自主的国家。目前,中国GDP总值和进出口总值都上升到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中国人均GDP解放初只有几十美元,1978年也只有1%美元,但2008年增加到3266美元。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从两亿五千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第一,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第二,经济增长不平稳,出现较大经济波动,存在明显周期性。建立新中国以来,经济以两位数增长的时期有1963—1966年年均10.05%,1969—1970年年均为一5.150,0,1983—1985年年均为13.2%,1987—1哭8年年均为飞1.45%,1992—1996年年均为12.86%,2005—2007年年均为10.97%。但同时存在着负增长:1960—1962年年均•11.07%,1967—1968年年均一4.9%,1970年为一1.6%。
还存在低增长时期,1972年为3.8%,1974年为2.3%,1990年为3.8%,说明经济增长大起大落,特别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经济的波动大而频繁。中国经济增长也同世界经济一样,具有周期性,而且中国经济增长周期同世界经济周期基本一致,一般为ro年左右。在世界经济危机爆发时,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也同时急剧下降。1957—1958年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从1956年的巧.0%降到1957年的5.1。%,1973—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由1973年的7.9%下降到!974年2.3%,1979一一1982年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由1978年的11.7%降到1981年5.2%,在1990—1991年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由1988年11.3%,降到19%年的3.8%。当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出现世界经济衰退时,中国经济由1995年的10.5%降到1997年的8.8%。当2008年开始爆发世界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由2007年的11.8%降到2008年的9%和2009年的8%(预测数)。第三,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拉大趋势还未根本扭转,基尼系数达到0.47一-刃.48,超过公平分配警戒线。
城乡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还有相当大的数量,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难度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民生问题比较突出。第四,农村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的局面尚未改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促进社会协调发展任务艰巨。第五,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适应,政治体制改革需要进一步深化。第六,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对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七,社会结构、社会组织形式、社会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面临诸多新课题。第八,当前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长期存在,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增多,统筹发展和对外开放要求更高。第九,经济发展,人口增加对资源的需求增加,对生态的破坏加重,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上述问题的存在,说明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但质量和效益不高。没有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遵循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发挥人的全面需求机制的作用,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硬道理,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第二个作用是可以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是要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的要求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坚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些正是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可见,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办事,就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三)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第三个作用是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同志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本国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几代党和国家领导人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探索,总结了世界特别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长期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不断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找到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和要求,同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内容和要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因此,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要求办事,就能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四)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第四个作用是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办事,实现科学发展。而实现科学发展,就能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更加繁重,迫切要求充分发挥,.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作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当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面临着不少困难和问题,突出的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仍不平衡;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卫生、居民住房、安全生产、司法和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思想道德建设有待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同新形势新任务不完全适应,对改革发展稳定等一些重大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不够深入;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作风不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比较突出,奢侈浪费、消极腐败仍然比较严重。这些问题都阻碍和谐社会建设,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按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要求,逐步加以解决,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