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新儒学八大家(新儒学的特点)
9月21日,“2019上海孔子文化节儒商论坛”在中国金融信息中心举行。活动由上海孔子文化节组委会、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主办,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孔子文化专业委员会和嘉定镇街道文化体育中心承办。
以下为会议实录:
致辞环节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孔子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孔庆然
上海炎黄文化研究会孔子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孔庆然表示,儒商论坛是互相学习、交流、思考的平台,共同探讨新时代、新儒商精神的丰富内涵,合力谋划儒与商相结合的美好蓝图,开创儒商文化研究,这是新时代孔子文化研究添深度、广度、高度发展的一次尝试与探索。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
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炯表示,儒家文化包含体现人类智慧的一系列精髓,对于所有适合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使之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徐炯表示,要注重学习和运用独具特色的儒商文化,为现代企业发展提供有益启发。要研究在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在新上海的发展进程中,如何把儒学智慧应用于企业的经营,如何运用儒商文化打造现代企业精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成为名副其实的新儒商。
上海市嘉定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顾惠文
上海市嘉定区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顾惠文表示,自2008年以来,上海孔子文化节已走过了11个春秋,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颇有规模和影响力的儒家文化系列活动,并成功跻身上海文化品牌建设重要项目150个之列。儒商论坛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以儒为根、合道而行,积极推动包括儒家思想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不断激发商业的活力,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探索。
主旨演讲
《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中美贸易战下中国企业家的挑战与机遇》
国务院发改委原司长宋承敏
国务院发改委原司长宋承敏在演讲中主要谈及了中美贸易摩擦所带给中国的多方面影响。他表示,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的影响分为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两个方面。
短期影响分为三个。第一,美国高科技产品对中国停止销售。第二,中国的高科技产品被禁止出口到美国。第三,关税的提升削弱了中国产品在美国的竞争力。对此,我国分别使用了三个对策:第一,加快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研发高科技。第二,产品销售的多元化,如出口给欧洲、拉丁美洲。第三,和美国代理商分摊关税。
在长期影响方面,主要表现在发展路线上。中国转向了高质量发展。而这迫使企业家做了五件事:第一,大力发展服务业,第二,大力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三,大力推动“一带一路”,第四,大力推动新型城镇化,第五,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
为了达成这五件事,企业需要一个“思维”和三个“讲”。这个思维指的是互联网思维,它的特点是平等、开放、合作、共赢,并且要讲质量,讲信用,讲创新予以落实。没有互联网,实现平等、合作、共赢将是不可能。
三个讲分别是“讲文化”、“讲信用”、“讲创新”。
第一,讲文化的关键是有思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是搞产品,相当一部分企业在搞品牌,极少数企业在搞规则,归根到底是搞思想。企业应当遵循3个思路,第一以人民为中心,第二以问题为导向,第三以效果为标准。企业卖产品,需要研究消费者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因为是他的大脑、思想来决定要不要买这个商品,这个道理很朴素。
第二个是讲信用,也就是信用建设。如何让别人相信一个企业的信用非常重要。举例来说,当年马云找到银行要贷款2000万,就要说服对方相信他还得起。一个企业有很好的产品和技术是不够的,还需要让市场迅速的相信。
第三个是讲创新。现在共享经济正如火如荼,除此之外还有数字经济、生命经济、绿色经济、创意经济、智慧经济、品质经济等。品质经济,客观上要高质量,主观上要耐人品位,受人喜欢。
最后,宋承敏表示,用传统文化发展经济和社会,是符合历史方向、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希望上海长三角的企业能在这一方向下,拥有光明美好灿烂的未来。
《百年变局,儒商的伟大梦想——儒商成功学》
中国台湾孔子学院院长、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孔维勤
中国台湾孔子学院院长、台湾辅仁大学教授孔维勤此次提到,面对二十一世纪,随着高科技发展,以孔子思想为主导的新儒商讲开始历史新页,重新发扬以人性为本的儒商文化。
孔子对后世有很深远的影响,论语里面第一句话就是“学”,学这个字有一个宝盖头的肩膀,这代表着每个人都是要有担当的。所以学习的人,永远学无止境,充满着好奇心和创作心。
现在企业在面临一个新的时代。而新儒商最重要的是学习孔子的精神、思想、和价值观。在面对目前“一带一路”的战略方针时,一个新儒商要做的,是与不同国家的交流,而不是交易、效率、赚钱。“一带一路”的目的是把中国好的文化,把中国炎黄子孙五千年前来传承的思想和价值带到国外去。同时,也要把人家的优点带到中国来,这才是“一带一路”的意义。
孔子的思想里面有两个“爱人”,三个“尊敬”,四个“规律”,和五个“行动”。两个“爱人”指的是要爱人如己,仁者爱人。三个“尊敬”是指,要敬天时,人和,地利。四个“规律”,像春夏秋冬。五个“行动”,第一个要学习,第二个要懂得修身,第三个要心静,第四个是以和为贵,第五个是乐善好施。
孔维勤最后表示,孔子的思想是帮助企业,也是新儒商成长的重要动力。
《从地域走向全国的江南儒学——以常州学派为中心》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亦
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曾亦作了题为“从地域走向全国的江南儒学——以常州学派为中心”的主旨演讲。主要从清代儒学及其社会背景、庄氏家族与常州学术的发端、常州学术的开拓与发展、维新变法与常州学术的鼎盛这四个方面展开。
中国自古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在北方,江南的开发相对较晚,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时候的吴越。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常州学派这四个学派都在江南这一片,整个清代学术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这四大学术流派而展开的。
从唐宋以后,中国社会转型,出现了几个新特点,一是农业文明与重农抑商的国策,二是科举考试与社会阶层的流动,三是新宗族与民间社会重建,四是理学与儒家新精神。宋代以后的新儒学,是围绕四书为中心建立起来的,其中“诚”是一个极其核心的概念,另外还有“良知”。这些观念,都对明以后的儒商的形成起着一种极其重要的作用。可见,中国社会从科举制度、宗法制以及儒家新的道德观念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儒商在近代中国社会越来越获得正面的形象。
常州学派主要的代表人物,都是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地位都比较高。庄氏家族曾做过吏部侍郎,常年作为乾隆皇帝的老师。刘氏家地位更高,其祖父做过军机大臣。常州学派产生于一个经济最繁荣的地区,所研究的学问又对社会政治具有深切关怀,很快影响到全国。
常州庄刘两家熟悉的人不多,但在传子弟,比如魏源和龚自珍两人的文章写得好,对政治的影响也很大。更知名的是康有为,康有为学术的根基却是春秋学。“小康大同”这个概念发挥得最好,最彻底的是常州学派。尤其是到康有为,把“小康大同”发挥得极为透彻,他认为中国几千年始终处于乱世,但西方已经进入小康大同。这一判断为晚清中国社会变革向西方学习进行中国自我革新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后来西方的各派思想,包括马克思主义,真正能够在中国取得主导地位,关键在于常州学派。康有为的那一套学说为后来的各派新思想的传入起了一个开创性的作用。所以常州学术本来只是一个很小的学派,但其能够迅速的影响全国,根本上的改变近代中国的走向,可见江南儒学的重要性以及跟儒商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继承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精华》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周瀚光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周瀚光作了“继承和弘扬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思想精华”的主旨演讲,演讲主要讲了三个问题,一是儒家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并融合了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二是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主要有哪些思想精华,三是新形势下新儒商的使命和情怀。
儒家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并融合了各家学说的思想体系
中国儒家从它创立的时代开始,就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孔子本人就是一个虚心学习、认真学习、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典范。他读“五经”,习“六艺”,礼仪、音乐、射箭、驭马、书写、算术,都非常精通。不仅在庙堂里面学,跑到太庙里面不懂,就问别人,非常虚心。也跟一般的老百姓认真的学习,三人行必有我师。孔子不远千里从山东到陕西去看老子,向老子请教关于礼的问题。又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四处学习,向社会学习,向生活学习,向各个诸侯国去学习。正是因为孔子的这种谦虚好学的开放态度,最终建立了一个以“仁”和“礼”为核心范畴的儒家思想体系。
稍后一点的孟子又学习和吸取了当时各家学派从政、当政的实践和理论,把孔子的“仁”的思想发展成为“仁政”的管理哲学理论。到了战国后期的荀子,则又在孔子“礼”的思想的基础上,吸取了法家学派的“法”的思想,提出“礼法并举”的管理哲学纲领,并最终成了先秦儒家的集大成者。
汉朝汉武帝是一个有雄才大略的一代英主,他希望有所作为,把汉朝治理得更加强盛,所以他颁发了一个诏令,诏举贤良对策,希望得到一个治理天下的最佳方略。汉武帝最终取了董仲舒的标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的管理哲学正式成为指导国家治理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儒家的思想是开放融合的,把各种各样的学派思想都能包容进来。所以这样一种开放并且融合了各家学术的思想体系正符合当时汉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汉武帝治理天下的雄才大略的需要,因此得以登上儒术独尊的地位。
宋代之所以会出现儒学复兴的局面,也是因为宋代的大儒们学习并吸取了汉唐以来的新的社会思潮精华,吸取并融合了佛教、道教、玄学等其他教派和学派的思想精华,从而建立了一个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并能够兼容佛教道教等其他教派学派的思想体系。这个思想体系以朱熹的理学为集大成的标志,成为了以后几百年间社会治理的主要管理哲学思维模式。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成为一种基本的和有效的管理哲学理论形态,从一定的意义上讲,就是因为儒家思想是一个开放的并融合了各家学说精华的思想体系。换句话说,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理论,实际上就是一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融合了各家思想精华的理论体系,一个开放的、不断学习、不断吸取、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理论体系。
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管理哲学主要有哪些思想精华
中国管理哲学的内容很多,精华也很多,总结为四句话“以人为本,以道为根,以法求治,以变求胜”。这个观点,我在20年前已经提出来了,这些年的研究,我还是觉得这基本上概括了中国传统管理哲学的思想精华。
中华民族从来就是一个崇尚变化、信奉辩证法思想的民族。中国最古老的一部典籍叫《易经》,它的基本内容就是讲变化的。其书名叫“易”,“易”就是变易、变化的意思。所以后来西方翻译这部书,书名就直接翻译成《变化之书》(TheBookofChange)。
儒家有一句名言,叫“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后来演变成一句成语叫“穷则思变”。这里的“穷”字,最早不是贫穷的意思,而是穷极、终极的意思。意思是说,事物到了极点,就一定会发生变化,而变化之后就一路通畅无阻了。所以求变才能创新,求变才有发展。
新形势下新儒商的使命和情怀
第一个关健词“开放和融合”,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正是我们坚持开放的姿态,把自己融合到全球化的浪潮中,我们的经济才取得如此迅猛的发展,我们的国力才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升。现在,我们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大目标,我们实施“一带一路”的伟大倡议,也是为了要把我们自己更进一步地融入世界,同时也把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民融入我们的队伍。
第二个关健词“知变而应变”,在《周易》这部“变化之书”中,就有好多知变而应变的思想原则。其中有一条叫“见微知著”,这里的“微”是微小的意思,“著”是显著的意思。这就是要求你在刚刚看到某一事物的微小萌芽的时候,就能够预测到这一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显著结果。这个当然很难,但我们要努力去做。
第三个关健词“行道而自强”,儒家的哲学从来就是一种阳刚的哲学,它追求的是一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也就是《周易》所说的“生生不已,自强不息”。按照《周易》的说法,这种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又包含了许多具体的内容,其中包括光明磊落、独立不惧、坚持原则、以身酬志、宽容谦厚、居安思危等优秀品质。打铁必须自身硬,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只站在树枝上的鸟儿,从来不会害怕树枝断裂,为什么?因为它相信的不是树枝,而是自己的翅膀。树枝断裂的风险随时都可能发生,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我们的翅膀练得更硬更强。
以上这三个关键词,其实就是我们新儒商在当前新形势下的使命和情怀。它包含了三种力量,一种是“开放和融合”的魄力,一种是“知变而应变”的能力,再一种就是“行道而自强”的定力。只要我们拥有了这三种力量,既能够开放和融合,又能够知变而应变,还能够行道而自强,那么任何风浪就都不能把我们击倒,任何情况下都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发展,不断前进!
签到现场
责编:夏寅
编辑:王昱晴刘暑冰
摄影:张舰月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