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墓
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刘秀墓,这位埋葬于此的帝王也是一位伟大的帝王,而且声名显赫。他的陵墓虽然和秦皇陵的规模是比不了,但是还是拥有一位帝王陵该有的规模,这就是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陵墓。
刘秀墓(刘秀墓景区)
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公元前6年腊月初六-公元57年二月初五),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人,出生于陈留郡济阳县(今河南兰考),东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新莽末年,刘秀在家乡起兵。公元25年,刘秀与更始政权公开决裂,于河北鄗南千秋亭登基称帝,为表刘氏重兴之意,仍以"汉"为其国号,史称"东汉"。经过长达十二年之久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关东、陇右、西蜀等地的割据政权,结束了自新莽末年以来长达近二十年的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刘秀墓景区
北邙,即邙山,古代王侯公卿所钟爱的埋骨地。唐代诗人王建的《北邙山》中曾写到"北邙山头少闲土,尽是洛阳人旧墓";唐沉佺期《邙山》中曾云"北邙山上列坟茔,万古千秋对洛城";民间也一直流传着"生在苏杭,刘秀墓,葬在北邙"的谚语。
从东周时期开始,东汉、曹魏、西晋等六个朝代的皇陵集中在这里,邙山汇集了各个时期、各种类型的古代墓葬数十万个,有很多的王侯公卿已经通过文献、文物等方式证明的确是葬于邙山,例如冉伯牛、班超、石崇、孟郊、狄仁杰、石守信、王铎等,但是有些却存在争议,而争议最大的要数汉光武帝陵的真正位置了。
现如今,人们一直把孟津县白河乡铁谢村的"刘秀坟"当作汉光武帝刘秀的原陵,但是从风水来看,汉光武帝陵则不应该建在此处。铁谢村的汉光武帝陵所在地,当年是黄河(现在成为滩地),一些学者认为墓葬不大可能藏于水中,现有的陵墓土堆可能是北魏的祭天或祭水的仪式台。
刘秀墓在哪
河南省洛阳市北20公里处孟津县白鹤镇铁榭村有一个墓,古人称“原陵”,今人称“汉陵”,刘秀墓,里面埋葬着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当地人也称它为“刘秀坟”,它还有一个学名叫做汉光武帝陵,始建于公元50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一般历代皇帝选择寝葬所,皆是“背山面河”,以开阔通变之地形,象征其襟怀博达,驾驭万物之志,东汉刘秀之后的皇帝选择陵墓的时候也都在邙山之巅,唯刘秀陵墓坐落在黄河之滩,为二千年封建社会史上之孤例,至今还是一个谜。
和历代皇陵一反常规的光武帝陵,这样的安排,同样是出于独特的风水上的考虑,也就是头枕黄河,足蹬邙山,陵园中郁郁葱葱的柏树苍翠的颜色,又给人一种头戴皇冠、身穿龙袍的印象。
这历代的帝王为了死后的尊崇,陪葬了丰厚的珠宝财物,刘秀墓,也吸引了盗墓者的目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