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华东野战军在代司令员粟裕的指挥下,及时切断正向徐州收缩的黄百韬兵团的退路,并将其包围在山东碾庄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占了军事重地宿县,切断了徐州刘峙集团的陆上退路。蒋介石调杜聿明回徐州作战,敌人几路兵团云集逼近徐州,淮海战役形势异常严峻。国共双方统帅斗智斗勇,频频调兵遣将,经过十几天的激烈战斗,黄百韬兵团被歼,杜聿明集团被围困,黄维兵团全歼。蒋介石虽多方设法救援杜聿明集团,但终因军无斗志,终致全军覆灭,具有决定意义的淮海战役大获全胜。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70周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根据中央的指示,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搬上了大银幕,其中电影《大决战·淮海战役》作为其中的经典,流传至今。在电影中扮演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的粟裕的演员叫做谢伟才,他的一生和淮海战役密不可分。
淮海战役爆发的时候,7岁的谢伟才与家人失散,一年之后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华东野战军是它的前身)第十二军文工团,在一次演出中亲眼见到了粟裕大将,从此和这位骁勇善战的一代名将结下了一生的缘分。也正是因为出演《大决战》中的粟裕,让他找到了和他失散将近四十年的亲人。
粟裕孙子都是谁(粟裕的孙子叫什么)
更加神奇的是,他父亲作为国民党少校,他的部队就曾经在淮海战场上被粟裕的部队所击败。
谢伟才1941年出生在一个国民党军官家庭里,父亲谢德贵是国民党部队中的一个少校军官,在淮海战场上被解放军将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在逃离的国民党大军中,就有谢伟才的父亲,此时谢德贵正带着妻子和他的四个孩子,四处逃命,在逃离中,不小心把七岁的谢伟才弄丢了。
只有七岁谢伟才和许多国民党军队的家属一道,成为了解放军的“俘虏”。年幼的他根本不知道,指挥这场战争的是粟裕,他更不会知道,自己以后将会和他结下什么样的缘分。
到达解放军的收容所里,解放军战士询问他是否还有亲人,谢伟才怯生生地说自己的外婆就在南京附近的句容县,他想去句容找自己的外婆。
于是收容所的干部将他托付给一个被遣散回家的国民党士兵,给他们发了路费和路条,那个国民党士兵口口声声的答应解放军干部将谢伟才送到外婆家。可是见钱眼开的国民党士兵,一到了南京就把谢伟才撇下独自揣着路费自己一人走了。
谢伟才实在没有办法,只好加入了流民中一路要饭到了句容。
句容虽是一个不大的地方,但是只有七岁的谢伟才根本记不得外婆家的地址,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回到南京街头,做了一个小乞丐,一边讨饭一边寻找自己的父母。
1949年4月,百万雄师跨过长江天堑,南京解放了!
在解放南京的炮声中,谢伟才又被带上了一辆汽车,伴随着国民党的训导队一路来到了浙江义乌,一场激战过后,国民党部队全军覆没,八岁的谢伟才第二次被解放军“俘虏了”。
不过这一次谢伟才哪里也没有去,他决定留在共产党的部队里。
1949年5月6日,只有八岁的谢伟才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十二军文工团,没上过一天学的孤儿成为了一名文艺兵。
解放南京
谢伟才的第一次登台是在一部小歌剧中扮演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整部歌剧只有一句台词,就是重复地哭喊着叫“妈妈”,看似简单的一句台词,却让谢伟才表演了几遍都不过关。只是憋住了劲干嚎着,无论如何也哭不出眼泪来,后来演出队的班长给他支了一个高招。
“小鬼,你想想你的亲娘。”
越是没妈的孩子,越能体会到母爱的珍贵。
这句话,无疑打动了谢伟才的心,一下子哭的一发不可收拾,一直到演出结束,还在嚎啕大哭,演出队的所有人都哄不住,不明就里的部队首长还在夸谢伟才:“这个小演员演的真投入,感情真挚,让人动心。”
其实那位首长根本不知道是,谢伟才是个孤儿,所以才会表现得如此投入。
后来谢伟才回忆起此事,笑着说:“这就是我最初得到的艺术启蒙,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演的每一个角色,每一场表演,都在追求的再认真一些,在真实一些,再动心一些。”
当时谢伟才在部队里,不光是参加演出,还要一边跟着部队转移,一边学习文化知识,聪颖好学的他,竟然翻烂了一本字典。经过自学,他可以在不用其他人的辅导下,就可以完整地看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大部头小说,14岁的时候竟然学会了写诗。
由于部队需要经常需要转移,再加上谢伟才年龄尚小,部队首长觉得他行军打仗太辛苦,于是把他调到了十二军的京剧队,虽然是在二线单位,但还是要每天练功、拍戏、演出。
有一次在他在京剧《空城计》里扮演诸葛亮的琴童,没想到他由于睡眠不足竟然站在“城楼”上睡着了,诸葛亮正站在城头望山景的时候,城头另一侧的谢伟才还在美美的睡着觉呢。
忽然观众里发出了一长串的笑声,听到笑声他才醒来,原来他由于睡得太过于投入,从“城头”掉了下来,还把“城墙”砸倒了一大片。扮演诸葛亮的演员气的拂袖而去,由于自己贪睡,引发了一起演出事故。
京剧《空城计》剧照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十二岁的谢伟才个跟随志愿军京剧团来到了朝鲜战场前线慰问志愿军指战员们。
在朝鲜期间,给谢伟才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一次特殊的演出。
周恩来访问朝鲜的时候,志愿军京剧团为志愿军上演了一出传统剧目《铡美案》,主角包拯由裘派花脸方荣翔扮演,谢伟才在剧中扮演另一位主角秦香莲的儿子。
在观看演出的人群中,有一位个子不高、但是双目十分有神的一名志愿军高级将领在一群观众中显得极为特别,后台的人和谢伟才说,你说的那个人就是粟裕。
粟裕大将
朝鲜战争结束后,谢伟才从部队调到了山东省京剧团,随后又被借调到山东省话剧团,但是在那个讲究阶级斗争的年代里,谢伟才的出身让组织犯了难:
他是国民党军官的后代,是属于出身不好的人,可又是八岁就参加革命工作“年轻的老革命”,他究竟属于什么阶级的人呢?
不清不楚,让谢伟才在话剧团里略显尴尬。
再加上他性格比较孤僻,不会处理人际关系,因此一直没有入党,组织也不敢批,工作上虽然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是一直还是一个小小的龙套演员,有时候有登台演出的任务,演的也是那种“匪兵甲”、“匪兵乙”的那种可有可无的角色,台词只有一两句,或者有的时候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有一次好不容易得到了一次在样板戏《奇袭白虎团》当中出演朝鲜人民军某部侦查员金大勇的角色,但是在演出海报的演职人员名单上都没有他的名字,如果是他自己不讲,根本不知道自己在戏中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现代革命京剧《奇袭白虎团》剧照
一直到1989年6月的一天,经过了四十年平庸的舞台生涯的谢伟才终于迎来了一次人生上的转折。八一电影制片厂给山东省话剧团发了一封电报,邀请谢伟才前往北京进行试戏。
山东省话剧团的领导将这个好消息告诉了48岁的谢伟才。
谢伟才此时既兴奋,又感到不安,想着自己平平淡淡的几十年演艺生涯碌碌无为,这一次终于迎来了八一厂的垂青,自己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呢?
他收拾好行囊,踏上了北上的列车。
谢伟才来到八一厂试戏的第一天,化妆师很快地就给谢伟才按照粟裕的样子为谢伟才化了妆,还比照着粟裕的照片说:“老谢,你的条件很充分,和粟裕大将还是比较像的”谢伟才穿上军装,往录像室走去。
谢伟才
在通往录像室的走廊里有一面大镜子,谢伟才经过大镜子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他激动的心突然凉了一半,镜子里的他虽然外形很像,但是心里还没有粟裕大将身上的那种感觉。感觉镜子里的自己像是一个老兵,根本没有在淮海战场上挥斥方遒指挥三十万大军的一代战神的气势。
谢伟才当了半辈子的小兵,又怎么能有粟裕身上那样的气质呢?
谢伟才无奈地叹了口气,硬着头皮进了录像室。尽管气势不足,凭借着自己四十年的舞台经验,还是把粟裕的一段戏演了下来。
导演对他的试镜表示满意,但是又告诉他“你外形虽然像粟裕,也有一定的表演功底,但是你缺乏的就是气质,你要多揣摩人物心理,多看一些资料,把人物丰富起来。”
一个演员最重要的就是气质,没有气质,扮演的角色就没有灵魂,谢伟才为了扮演好粟裕,翻阅了有关粟裕的所有资料,一部《名将粟裕》让他看了不下几十遍,专门跑到军事博物馆,复印了所有粟裕的照片,仔细揣摩粟裕的心理活动,寻找高级将领身上那些独特气质。仅仅是为了模仿粟裕走路,在西柏坡拍摄期间,竟然有一块地方被谢伟才踩得连草都长不起来了。
还专门找到淮海战役的各种军事地图,贴在自己的宿舍里,一遍遍复盘着战役发展的进程。
在自己的摸索和体会当中,渐渐地注意了粟裕将军沉浸善思的主要特征,而且感觉自己一步步地靠近粟裕这个人物,慢慢地由小兵逐渐成长为了将军。
虽然粟裕在《大决战》电影中粟裕的镜头不是很多,但是谢伟才成功地将一革命儒将的形象塑造的相当完美,一时间获得了全国人民的赞誉。在电影的首映礼上,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握着谢伟才的手说:“伟才,你这个粟裕演得好,演的和真的一样!”,“中央重大革命历史题材领导小组”的负责人丁峤也说到:“粟裕大将是我的老首长,我是最了解他的,谢伟才把人物诠释的相当完美,演出了粟裕大将的风采。”
谢伟才
而谢伟才也通过在《大决战》的演出迎来了自己演艺生涯的转折点,他不但获得了“解放军艺术贡献奖”还在他的粟裕三部曲——《豫东之战》、《七战七捷》、《英雄孟良崮》,还有《济南战役》《大决战》、《大进军大战宁沪杭》等一百多部剧集中扮演了粟裕。
由于是经常扮演粟裕,以至于将粟裕的气质也逐渐渗透到了自己的骨子里,以至于谢伟才在生活中也粟裕化了,达到了“人戏不分”的境界。
有一次谢伟才去粟裕的夫人楚青家做客时,她的司机打开门,脱口而出:“首长回家了!”而粟裕的孙辈也对谢伟才扮演的粟裕十分认可,在餐桌上,粟裕的外孙和孙子,看着谢伟才说:“叔叔你看上去好眼熟,看上去好像我的外公。”
因为粟裕,自己与父母分离,又是因为粟裕,自己找到了家庭,谢伟才的人生堪称奇迹。
自从1949年与父母离散后,谢伟才在夜晚经常梦到自己父母的身影,他的女儿出生以后,他专门为自己的女儿起了一个谢伟的名字,希望早日与家人重逢。
孩子思念自己的爹娘,做父母的难道就不挂念自己的儿女吗?
不尽然也。
解放之后,谢伟才的父亲谢德贵来到了上海,在上海港做一名修理工,母亲靠给别人带孩子挣钱,平日里生活很辛苦,每年过年的时候,父母都要在桌子上多摆一副碗筷,表示谢伟才一直还活着,但是就不知道在哪里,一直到谢伟才的母亲去世前,还一遍遍的叮嘱子女“你一定要找到大哥,让我们一家团圆。”
1991年的一天《大决战·淮海战争》在上海首映,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叫谢伟兴的水文技术员看了电影,觉得扮演粟裕的演员好像失散四十多年的大哥,他为了确认,又买了张票看了一遍,还特别注看到电影之后的演职人员表上的名字,果然是叫谢伟才。
谢伟兴回到家里,和自己的两个弟弟和四个妹妹高兴的说:“我找到阿哥了,他现在是一名演员,还演了粟裕呢!”兄妹六人这次一起去看电影,在大荧幕里寻找着自的哥哥。
而这个时候谢伟才已经离开上海,回到了北京,因为弟妹们看到上海的《新民晚报》采访过自己的哥哥,于是他们寄希望于新民日报社的同志能够联系到自己的哥哥,让他们一家团聚。
双方已沟通果然是自己的哥哥,大家都喜出望外,马上约定在中秋节在济南相会。
1991年的中秋节,谢伟兴带着自己的六个弟弟妹妹来到了济南谢伟才的家里,分离四十年的思念化作两行热泪,兄妹七人抱在一起高兴的流着热泪。
谢伟才大进军·大战宁沪杭剧照
聚散皆有缘,这个缘分就是来自粟裕大将。如果当年不是和父母走散,谢伟才根本不会成为解放军中的一员,也不会扮演粟裕大将。
谢伟才后来回忆说:“有时候我经常思考,是否真的神秘的力量操控着一切,粟裕将军在淮海战役上取得了徐州大捷,让我和父母走散。在几十年后,我在大银幕上扮演粟裕大将,将粟裕大将的飒爽英姿显现在大银幕上。”
“更加神奇的是,由于我在电影中扮演了粟裕,不仅让我收获了之前无法企及的荣誉,也让我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兄弟姐妹。与家人团圆之后,才得知父母已经相继去世的消息。”
“我人生道路上的几个重大事件和悲欢离合,都让我和这位战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呢?”
最后谢伟才说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来描述他和粟裕大将冥冥中的联系。
“我不信命,但是我讲缘,我觉得这就是缘分。”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