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打小就有个爱吃女孩口唇上胭脂的毛病,表象看是警幻仙子所说的意淫。宝玉不仅爱吃胭脂,也是制作胭脂的专家,第四十四回宝玉向平儿讲胭脂制作,就相当专业。宝玉说道:“这不是铅粉,这是紫茉莉花种研碎了,对上料制的。”平儿倒在掌上看时,果见轻白红香,四样俱美,扑在面上也容易匀净,且能润泽,不象别的粉涩滞。…宝玉笑道:“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子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
曹学思想下的读者认为,《红楼梦》中胭脂都是天然原料制作的,可以食用,作者只是记录古代胭脂制作工艺。索隐派也有说宝玉影射传国玉玺,玉玺离不开印泥,胭脂影射的是皇帝专用印泥。我们从第四十四回这段文字,确实看不出胭脂有什么寓意。读者对林黛玉的《桃花行》并不陌生,诗中写道:
胭脂鲜艳何相类?花之颜色人之泪。
古代胭脂(古代胭脂是指什么)
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
在古代诗词中,桃花常常比喻美人,如“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等。读者都明白《桃花行》也是以花咏人,只不过是林黛玉的自喻,写的是红颜薄命的悲歌。诗中反问读者:“胭脂鲜艳何相类?”却没有引起读者的共鸣,若将“人泪比桃花”,我们应该将什么比作胭脂之色呢?笔者认为,只有无数忠臣良将的鲜血可比。从《红楼梦》背后的故事分析看,“花之颜色人之泪”是比喻爱国志士面对亡国的悲情感怀,胭脂只能比喻他们的鲜血。
在封建时代“伴君如伴虎”,这样的例子实在不胜枚举,皇帝喜怒无常,横生祸端,一些耿直谏言的大臣随时会有杀身之祸。宝玉除讨要诸女子口唇上胭脂外,比如金钏、鸳鸯等,也有偷吃湘云盒中的胭脂,这些都是表象文章。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