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刊号
保国会演说(保国会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一八九五年四月下旬的一天,北京城还春寒料峭,天空阴鑫密布。景山附近的一条小巷,走着两个青年书生,正在窃窃私语。
弃文从政——
一天,康有为的大弟子梁启超来访林旭,只见林旭双目凝窗,嘴里喃喃地不知在说些什么,待到梁启超走近身边,方才惊醒相迎。原来,林旭正在吟诗咏绝,为着一个字在苦思冥想。梁启超劝他要关心当前的世事,不宜沉溺于这种闲情逸致之中。林旭表示会照梁启超的意见去做。几天后,梁启超又去看他,只见林旭“幡然戒诗,尽割舍旧习”。书案上堆满康有为等人提倡维新变法的论著,正在埋头攻读。梁启超对林旭的规劝,虽然有些偏颇,但林旭说到做到,毅然割舍己爱,弃文从政,足见他救亡图强的爱国心是如何炽烈了。
“保国”猛士——
“公车上书”后,康有为组织强学会,广泛宣传变法主张。
不久,强学会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强令封闭。一八九七年,康有为想把各地变法志士组织起来,成立保国会,鼓励士气。事前,打算先由各地分别成立地方学会。康有为晓得林旭博识多才,又爱国情切,在福建士子中颇有名望。于是就找林旭商量,希望他能在三五日内把闽学会成立起来。林旭一听,二话没说,当即四出奔,拜访乡好,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完成了筹备组织工作。一八九八年一月三十一日,即农历正月初十日,北京的福建会馆张灯披彩,“闽中名士夫皆集”。闽学会的正式成立,为当时维新政坛上增添了一支活跃的力量。而闽学会的实际领导人,就是二十三岁的林旭。
那时在北京,除了闽学会,还有蜀学会、陕学会、浙学会等其它地方学会。蜀学会的带头人是张之洞的得意门生杨锐。林旭同杨锐系旧交,两人都致力于维新变法,来往甚密。“公车上书”后,杨锐住在北京伏魔寺,林旭几次去访,曾作诗赠送杨锐,其中写道:
言战言守言迁都,
三十六策他则无。
深官追念先朝痛,
根本关中敢轻动?
掷鼠忌器空持疑,
喂虎割肉有尽时。
书生不自有科第,
能为国家作什么计?
诗中充分反映了他不满国力孱弱,力主革新图强的志向。
闽学会成立后,林旭又去拜访杨锐,两人追古论今,眼看山河日碎,国土沦丧,痛心疾首。他与杨锐相约,决心冲锋政坛,为“保国”尽瘁。林旭作诗写道:
世界愁风复愁雨,
肝脾为苦亦为酸。
一八九八年四月,在各地学会纷纷建立的基础上,“保国会”正式成立。林旭是创始人之一,现任董事。成立大会那天,康有为发表开场演说后,梁启超、林旭等先后发言。他们纵论时局,诘难朝政,疾呼国权日削,民生益贫。林旭说:“身为炎黄子孙,岂能坐视不理?当振臂而起,群策群力,只要有利于国家民族,虽一死亦何辞!”
致力新政——
随着林旭在维新政坛上的名声日隆,注目他的人渐多。一八九八年六月十一日,光绪皇帝克服重重阻力,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向全国下达了变法的基本方针和政策。这时,经王锡蕃的推荐,光绪皇帝在八月底召见了林旭,对林旭的政见颇为欣赏。九月五日,林旭、谭嗣同、杨锐、刘光第一起被授予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为了推行新政,光绪皇帝把那些守旧、不堪使用的老臣,或打发回家,或有职无权,而破例起用林旭等四人,让他们直接参与新政事宜。凡各地官员的奏折,均需经他们阅视提出意见后,再上报光绪皇帝批准;凡光绪皇帝的谕旨,也都由“军机四卿”代为起草,再由他签发全国。这样,林旭等四人实际上掌握了军机处的大权。
正式任命的那天,光绪皇帝把林旭等四人召到跟前,亲自把一个装着他的谕旨的黄色匣子授与他们,要他们“竭力赞襄新政,无得瞻顾”。但是,光绪皇帝同慈禧太后素有矛盾,推行新政,更遭到顽固势力的强烈反对,后党在军机处也有一定的势力。所以在林旭等人领谕去军机处办公时,即遭到阻挠。顽固派大臣借口房子紧,不让他们设案办公。林旭和谭嗣同去汉族官员的地方,那班旧臣们说:“我们系办旧政者,你们办新政的请另往他处。”他们到满族官员的地方去,那班老朽又说:“我辈系满股,你们又搀杂进来干什么?”对着这明目张胆的挑衅,林旭和谭嗣同厉言相驳。
新政日行,言路渐开。自变法以来,各地给光绪皇帝的奏折每天多达几百件,林旭等人经常通宵达旦地工作。在“军机四卿”中,林旭是和杨锐一班的。光绪皇帝颁布的上谕,大多出自林旭的手笔。每有地方奏折,林旭看见行文顽逆,就犀加批驳,签语颇为激进。他深感自己肩负着救国救民的重任,悉抛心力于维新事业。正如他在颐和园咏葵花的诗中所写的:“抚心无愧汝,飘落复何言?”为了维新大业,林旭已经置自己的生死于度外了。
慷慨赴义i——
光绪皇帝的维新变法,既无群众基础,又无军事实力,因而经不起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守旧势力的反扑。九月十四、十七日,光绪皇帝两次通过林旭密诏康有为,要他们迅速出京,急筹良策。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商量后寄希望于袁世凯,因为袁世凯当时表面上拥护维新,又是掌握军权的实力派,但林旭不以为然。光绪皇帝第二次密诏上写着要袁世凯利用天津阅兵机会,杀掉荣禄。谭嗣同准备将密诏直接给袁世凯看,以激起其义愤,但林旭以为不妥。他收掉了密诏,仅抄录了其中有关“另议良法,相机行事”的一段给谭嗣同带给袁世凯。后来,奸雄衰世凯果然将光绪皇帝密诏内容向荣禄告密,慈禧太后借口发动政变,囚禁光绪皇帝,下令搜捕维新志士。“军机四卿”全部被捕下狱。
林旭在狱中忆昔思今,感慨万千,作七言诗一首,赠谭嗣同:
青蒲饮泣知何补?慷慨难酬国士恩。
欲为君歌千里草,本初健者莫轻言!
“青蒲饮泣”是讲东汉时何进因主张改革而被董卓谋害的故事。林旭自比何进,立志为维新不惜献身,但也感叹壮志未酬。“千里草”,是指董福祥,“本初”是三国时袁绍的字,喻指袁世凯。后两句意思是,如欲寄希望于袁世凯,不如去信赖童福祥。现在变法虽然失败了,你袁世凯得势也休要狂言得意。
林旭入狱后,自知难免一死。当时也曾有人劝他写信向荣禄求情。荣禄曾任福州将军,林旭又是朝廷名臣沈葆桢的孙婿。荣禄在天津时曾几次要拉林旭入幕。若去相求,或可免一死。对这种屈辱求生建议,林旭却不屑一顾。
九月二十八日,京狱的西门开了。凡熟悉刑部规矩的人都知道,犯人如出东门有望宽赦,若出西门必是死刑。林旭在刑部待过一段时间,他马上明白这是怎么一回事了。但是,他面不改色,泰然自若。到了菜市口刑场,他责问监斩人:“吾何罪之有?”监斩人避而不答,林旭乃仰天长啸:“君子死,正义尽!”然后放声大笑,视死如归。
林旭就义后,他的妻子沈鹊应执意去京收尸,为家人劝阻,她含泪写了一首挽词,调寄《浪淘沙》:
报国志难酬,碧血谁收?箧中遗稿自千秋。肠断招魂魂不到,云暗江头。
绣佛归妆楼,我已君休,万千悔恨更何尤!拼得眼中无尽泪,共水长流!
这首词意切情悲,为当时传颂一时的哀调。不久沈鹊应坠楼自尽,她决意以自己的死和林旭的就义,来唤起千百万后来者的觉醒。
下期继续。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