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马戛尔尼访华事件(马戛尔尼访华时间)

马戛尔尼访华事件(马戛尔尼访华时间)

马戛尔尼访华事件(马戛尔尼访华时间)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算是继明末中英虎门冲突后,双方第一次比较正规的外交接触了。马戛尔尼访华事件(马戛尔尼访华时间)但是这场外交活动最终以失败收场了。一方面固然是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但另一方面也是英国方面提出的条件不切实际,甚至部分通商条款严重损害清朝

1793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派遣马戛尔尼使团访华,这算是继明末中英虎门冲突后,双方第一次比较正规的外交接触了。

马戛尔尼访华事件(马戛尔尼访华时间)

马戛尔尼访华事件(马戛尔尼访华时间)

但是这场外交活动最终以失败收场了。

一方面固然是清朝统治者固步自封、盲目自大,但另一方面也是英国方面提出的条件不切实际,甚至部分通商条款严重损害清朝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如要求清朝免税或协定关税、割让或租借海岛等。

乾隆君臣的拒绝也无可厚非,不能全部给他们扣上封建顽固的帽子,要是乾隆答应就跟孙子道光没有区别了。

总之双方的第一次正式交往很不愉快,所以马戛尔尼对清朝的吐槽也极多,其中对清朝军队的吐槽最多。

在从浙江到天津再到热河的路上,以及从热河到北京再到广州的回程中,马戛尔尼细致入微的观察清朝军队,最终得出清军费拉不堪的结论。

那他眼里清军到底有多拉胯?清军主将们又是怎样一副愚昧无知的面孔呢?

1、清军手里都是冷兵器

在1793年8月的时候,马戛尔尼使团在大沽口登陆,当地官员在海神庙接待了使团。

接待官员告诉使团成员,海神庙是直隶总督的行辕,用来接待英国使团足以彰显对他们的重视,马戛尔尼一行也表示很荣幸。

而且有一队清军列阵欢迎和护送,所以马戛尔尼有机会好好看看清军的装备,结果令他大失所望。

因为列阵欢迎的清军都是手持钢刀等冷兵器,却没有人拿着哪怕是火绳枪等热兵器,似此足见清军装备之拉胯。

“行稍近,帐中兵队即出帐外站班。各兵手中均执钢刀,无有荷火器者。”

随后还有一队奉命赶来的骑兵部队,这支骑兵部队虽然手里没拿冷兵器,但也没有人使用火枪等远程兵器,但是却配备了骑射用的弓箭。

“又有马兵一队,排列庙前,手中不持刀,亦无手枪,但有弓一张、矢一束。为状与吾英古代之甲士同也。”

这里马戛尔尼说拿着弓箭的清军,有点像他们中世纪的装甲骑兵,也不知道是调侃还是嘲讽。

反正是对清军的武器瞧不上。

此后使团一行抵达直隶总督所在的天津,并在天津受到盛大欢迎,同时也有更多的清军赶来迎接和护卫。

“戏园而外,复有兵队甚多,排列两岸,延长可及一英里。”

马戛尔尼这次对清军的评价还不错,虽然这支清军手里拿的仍然是冷兵器刀矛,但是他们的军容仪态颇有威风。

至少从气势上看是相当有战斗力的。

“各兵均着军服,兀立不动,军旗之多不可胜数。自远望之,气象森严,不可逼近。”

尽管马戛尔尼说清军军服严整,军威凝重似乎是支虎狼之师,然而马戛尔尼使团的随行画师亚历山大,却在出使途中画了多幅清朝各方面的图画。

其中也有不少对清军的描绘。

亚历山大笔下的清军

但他却一针见血地评价清军的着装是花架子:

“士兵服装臃肿,不利于行动,军事训练时十分不便。远远看去,他们的服装十分精美且英气逼人。然而,近看便会发现,他们的甲胄还比不上棉布做的被子,上面布满金属薄片,装饰较多,给人一种看起来很好的假象。”(亚历山大《中国的服装》)

马戛尔尼就是清军的这种军服严整的假象给蒙骗了。

2、清朝文武官员对火器的排斥与反感

在马戛尔尼进献给乾隆的生日礼物里,有几尊英国最新式的野战火炮,马戛尔尼希望给他接待官员进行实弹演练。

希望表明英国武器装备的强悍,对清朝官员进行“武力震慑”,借此获得他们的重视和尊崇。

然而当他在天津提议演射火炮时,随行接待的周大人、樊大人和金大人三位官员,对此则表示毫无兴趣,并且称这玩意就算你真拉到热河,皇帝也不一定会赏脸观看,那你还带过去干嘛?

对新式火器的态度极不热心。

“此种武器亦不妨留置北京,恐带至热河之后,仍无试验之机会与时刻,故不如不带之为是。”

在使团抵达通州的时候,马戛尔尼再次提议试射火炮,这次几名官员表示同意,你愿意显摆就显摆吧。

于是马戛尔尼让人拉出一尊野战铜炮,当着一众官员的面让士兵发射,然后心里洋洋自得觉得必然震惊他们。

“余遂命炮匠取出试之,约每分钟开放二十响以至三十响,余初以此种速率,三大人见之,必甚以为异。”

结果发射完毕后回头去看三位官员,发现三位官员对轰击效果一脸茫然,完全没有兴趣追问和研究,甚至连礼貌性的夸奖都没有。

这让马戛尔尼心里翻江倒海,你们清朝有没有这样厉害的大炮,干嘛看完不当回事嘞?

“不料彼等虽用心观玩,而意态殊觉落寞,若无足轻重者。然而此非炮之不善,吾敢决言中国全境,必无此种轻快之炮。”

当然像这样的咄咄怪事还有很多。

在热河行宫觐见乾隆的时候,恰好乾隆身边的红人和爱将福康安也在,马戛尔尼等人有意向福康安示好。

“此人既以熟于洋务自命,余当设法以娱之,使至皇帝之前为吾吹嘘一二,或者于吾此次来意不无小补。”

所以特意邀请福康安观看英国新式火枪操演。

本来想着福康安作为久经沙场的战将,肯定不能跟前面周、樊、金三位文官没见识,肯定会对英军的火枪火炮大加赞赏。

福康安画像

结果马戛尔尼请福康安赏脸观阅火枪操演时,福康安是一脸的鄙视和不屑,然后就说出被后世轮番拉出来打脸的大话。

“福大人意颇冷淡,岸然答曰:看亦可,不看亦可,这火器操法,谅来没有什么稀罕!”

后世经常引用福康安的话,对清朝统治者批判说不重视火器,其实福康安这么放肆是有特定背景的。

在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前一年,福康安刚率领清军翻越喜马拉雅山,极限远征西南小国廓尔喀(尼泊尔),差点打下廓尔喀的首都将之灭国。

而在与廓尔喀军队交手的过程中,福康安发现廓尔喀军队里,有英国印度、孟加拉殖民军充当顾问或参战,但最终仍然被福康安势如破竹的击败。

事后福康安汇报过英军和廓尔喀军队的事,马戛尔尼抵达天津时就被盘问过,逼得马戛尔尼发誓赌咒,说英国没有支援廓尔喀叛军,差一点点就见不到乾隆了。

“后乃果于开战之时,见叛军中有西人数名,为之指挥。而所戴帽子则与贵国之兵相若,故疑为孟加拉之英军。余以此事苟不加以明辨,颇足酿成国际之恶感。”

所以福康安轻视马戛尔尼的火枪队也说得过去,毕竟他也算是跟英国殖民军交过手了。

但接下来马戛尔尼接触的,另一位满洲高级武官溥大藩(音译),则属于是正经的固步自封了。

他洋洋得意地告诉马戛尔尼,清军的八旗兵将战斗力奇高,尤其是骑射功夫更加引以为傲,每次南征北战都是所向披靡。

马戛尔尼则反驳说,八旗兵固然勇猛善战,但也应该注重武器的革新。

“旗兵诚勇矣,但军器终当改良。吾欧洲诸国此前亦用刀、枪、弓、矢为战器,今则大半已用火器代之矣。”

结果溥大藩的态度比福康安还嚣张:

“弓箭毕竟是好东西,打起仗来少不了它。”

马戛尔尼对此只能表示无语,福康安多少还有轻视的资本,溥大藩就是实打实的无知了。

3、清军的操演让马戛尔尼确信他们很拉胯

在马戛尔尼使团与乾隆的通商谈判失败后,马戛尔尼一行就被礼送出热河打道回家。

别看乾隆拒绝的时候底气十足,其实乾隆特别害怕得罪马戛尔尼后,招来英国的报复进而引发战争。

“今不准其留人在京,该国王奉到敕谕后,或因不遂所欲,藉词生事,不可不豫为之防。”(《清高宗实录》)

于是在这边刚送走马戛尔尼使团,那边就迫不及待地下令沿海备战:

“因思各省海疆,最关紧要,近来巡哨疎懈,营伍废弛,必须振作改观,方可有备无患。”(《清高宗实录》)

同时为了震慑马戛尔尼一行,乾隆决意在使团经过的重要城镇进行军演,希望能够恐吓住使团不让他们回去撺掇开战。

“英咭唎使臣过境时,务宜铠仗鲜明,队伍整肃,使之有所畏忌,弭患未萌。”(《清高宗实录》)

如果说以前有福康安这样的猛将垫底,马戛尔尼只是怀疑清军费拉不堪的话,那通过近距离观赏了清军的几次操演后,马戛尔尼终于确信了一件事:

那就是清军真的是费拉不堪。

在经过镇江时,马戛尔尼就发现清军在进行操演,并且好像有示威的意思。 “过镇江时岸上有清兵2000人,左右整列,鼓乐而过,有军旗导之,观其状,似此间方举行阅兵式也。”

此后没经过重要城镇的后,马戛尔尼都会看到同样的操演,咋一看确实挺吓唬人。

“此种兵队衣服极整齐,军械亦极锋利,吾至中国后,眼中所见,求其形式之像得兵队者当以此队为第一。此队兵士对于吾卫队之军容亦颇注意。”

只不过马戛尔尼也是个聪明人,所以他很轻易就看穿了乾隆恫吓的企图:

“今兵队向吾等行礼而夹有示威之性质者,吾料其心中必须有一语,谓汝辈洋人看者,吾中国兵备甚佳,汝等若敢犯顺,吾辈无时不有对付之具。”

但马戛尔尼对这种军演完全不感冒,就更不用替能够吓唬住他了,这在他看来完全就是纸老虎,除了人多与阵势浩大外,几乎不具备多少战斗力。

甚至马戛尔尼还做出了预言,就清兵这费拉不堪的鸟样,压根不可能抵挡住英军和其他外国军队的进攻。

“然以余观之,此种宽衣大袖之兵,既未受过军事教育,而所用军器又不过刀、枪、弓、矢之属,一旦不幸,洋兵长驱而来,此辈果能抵抗与否?”

事实证明,马戛尔尼的说得完全没有错,此后50年的时间不到,就爆发中英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已经不是乾隆时代的英军,战斗力比马戛尔尼时更为强悍。

而清军还是乾隆时代的清军,但是战斗力却比乾隆时代更费拉不堪了。

(一家之言,求同存异,感谢您的阅读)

上一篇: 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国宝大熊猫生活在哪里)
下一篇: 苇名国(苇名国原型)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