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胶鬲怎么读(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的故事)

胶鬲怎么读(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的故事)

胶鬲怎么读(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的故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牧野发动了对商王朝的战争,史称牧野之战,当天决战就取得决定性的胜利。你看,一天就结束了战斗。,商王的军队在牧野丧尽,朝歌暴露在联军面前,帝辛(纣)自焚,周部落联盟占据了朝歌之后,宣告了殷商天命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牧野发动了对商王朝的战争,史称牧野之战,当天决战就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你看,一天就结束了战斗。,商王的军队在牧野丧尽,朝歌暴露在联军面前,帝辛(纣)自焚,周部落联盟占据了朝歌之后,宣告了殷商天命的终结。

胶鬲怎么读(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的故事)

胶鬲怎么读(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的故事)

这就是武王伐纣的故事。此时的周还只是商朝西部一个邦国,当时的周人自称是小邦周,称宗主为大邑商,其兵力远远逊色于殷商。

为何商王帝辛(纣)牧野失败后不回殷都整军再战而是选择自杀呢?要知道鸣条之战后夏桀都知道逃奔东南,纣王又何至于一战不克而自焚?

牧野一战消灭的只是纣王临时拼凑的军队,殷商故地贵族们的军队和地方势力是没有受损的。(真正的灭商之战是武庚之乱,周公耗费三年才平定。)

朝歌仅仅是商朝后期的““陪都”,真正的国都仍然是殷地安阳。

很大可能是商王回不去了。殷商内部的反叛贵族已经控制了国都安阳,也切断了他逃往东方的路。

在武王克商之前,商王朝内部就已经出现了极大的动荡:

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何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遂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

比干是纣王之叔,箕子也是王室贵族。

殷商后期,商王和子姓贵族的矛盾已经开始突出,主要是商王开始加强自身的权威,同时降低了旁系先王的祭祀规格,这对于重视鬼神的旁系商人来说难以接受。

武丁以后,五世以内的旁系也有享人祭的。但是在帝乙、帝辛卜辞中,除上甲外,享人祭的又只见大乙、祖乙、祖丁、武丁、祖庚、康丁、文丁、武乙了。——钱杭《周代宗法制研究》

在文丁、帝乙时期的卜辞里,堂祭卜辞有其固定的格式。这个时期的正式堂祭对象仅限于武丁、祖甲、康丁、武乙、文丁五位直系先王。——晁福林《先秦社会形态》

在这样的情况下,殷商内部的高级贵族出现了大量二五仔。

比如在《清华简》中,有一篇名为《耆夜》,讲述的是伐黎之后周人举办庆功宴的盛况,《耆夜》开篇是这样说的:

这次饮宴上出现了几个人,都是周初大名鼎鼎的人,包括毕公高,召公奭,周公旦,辛公甲,作策逸,吕尚。这些人都应该是征黎战争中有所表现的人。

黎国在哪呢?在山西省黎城县,和殷都安阳隔太行山相望。拿下了黎国可以说是飞龙骑脸了。

“周公东征”鼎(现藏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

可见这位辛甲,在西周很可能是作为谋主存在的,本身很有计谋,同时还曾经是商王朝的高级官员,这样的人加入周,为周谋攻黎,甚至在灭商之战中也出了很大的力。

除了辛甲之外还有两个人,他们在周伐商的战争中起的作用也颇令人玩味:

著名的伯夷、叔齐奔周时,文王已死,武王即位。两位孤竹王子来到周国境内,遇到了两场盟誓。

第一场是周公旦和纣王近臣胶鬲的盟誓,在盟誓中,周人保证对胶鬲“加富三等,就官一列”,意思是保证胶鬲的富贵和在官僚中的地位;第二场盟誓则在微子启和召公之间进行,盟誓内容更加劲爆:“世为长侯,守殷常祀,相奉桑林,宜私孟诸。”

也就是说召公保证微子启世代为诸侯之首,领导殷商之族的祭祀,占有殷商的宗教圣地“桑林”,并且分封孟诸之地为其私地。

要注意,这时候武王还没有克商!胶鬲和微子启一个是殷商高官,一个是殷商高级贵族,他们两个人和周人签订了这样的盟誓,是在商王朝仍然存在的时候进行的。

那么微子启是谁?

微子开就是微子启,太史公为了避汉景帝刘启的讳,写作微子开。这里讲得很清楚,微子启是商王帝乙的长子,是商纣王帝辛的亲哥哥。他之所以没有成为商王,是因为他是庶出之子,没有获得继承权。

商王世系

在得到了太师、少师的鼓励之后,微子启就跑掉了。而微子启逃离殷都之后,至少是到了关中的周,进行了一场盟誓的。

看到这里,我们大概就能猜到微子启和召公的盟约是什么了。就是回到商,组织商王朝内部的贵族们向周投诚。

胶鬲又是谁呢?

周有玉版,纣令胶鬲索之,文王不予;费仲来求,因予之。是胶鬲贤而费仲无道也。《韩非子·喻老》

费仲是商纣王的近臣,可见胶鬲也是纣王的近臣。

孟子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胶鬲应该来自东部沿海,有可能是东夷出身。

再看后面的记录:

武王至鲔水,殷使胶鬲候周师,武王见之。胶鬲曰:“西伯将何之?无欺我也!”武王曰:“不子欺,将之殷也。”胶鬲曰:“曷至?”武王曰:“将以甲子至殷郊,子以是报矣!”胶鬲行。天雨,日夜不休,武王疾行不辍。军师皆谏曰:“卒病,请休之。”武王曰:“吾已令胶鬲以甲子之期报其主矣,今甲子不至,是令胶鬲不信也。胶鬲不信也,其主必杀之。吾疾行,以救胶鬲之死也。”武王果以甲子至殷郊,殷已先陈矣。至殷,因战,大克之。《吕氏春秋·贵因》

武王伐纣的路上,胶鬲早早就来求见,武王直接告诉他,我要去伐纣,甲子日到。胶鬲走了之后,天降大雨,武王为了不耽误和胶鬲说的甲子日这个日期,轻装倍道而行。在甲子日到了牧野之后,一战克商。

这段记录里,你可以用两个读法来读,第一个读法,胶鬲是商纣王派出的,武王告诉他自己的军事机密,胶鬲回去复命,武王遇雨之后,因为仁厚之心,怕胶鬲因欺君被杀,于是加速行军。

第二种呢?

那就是胶鬲的”主“并不是商纣王,而是殷商贵族,这里胶鬲是殷商内应和西周的信使,串联消息,约定发动战争的时间,共同消灭纣王。

你觉得哪个解释更接近”理性“?假如我们把胶鬲在周和周人暗通款曲的情节一起考虑上,这里是不是第二种解释更加合理?

这样一个纣王近臣,和微子启一样,已经跟周王朝接上头了,周王朝许以高官厚禄,这是不是耐人寻味?

还有一个人,是商容:

商容也是商王朝高级贵族,这位直接逃出殷都,自己在太行山建立根据地准备武力伐纣了。

这些都说明商王朝的高级贵族、官员和纣王之间已经势成水火,他们需要除掉这个侵犯他们利益的君主。

有了微子启的穿针引线,周和商贵族们的联系就建立起来了。看到这,我们也明白了。为什么商纣王的军队在数量优势且以逸待劳的情况下,接战瞬间崩溃,然后倒戈而战——他们早就准备好投降了,他们的敌人不是周人,而是在朝歌鹿台上的商纣王。

综上,在商王朝末年,武王伐纣之前,商王朝的贵族、臣正们早就跟西周穿一条裤子了,辛甲加入了周王朝成为高级智囊,胶鬲、微子启潜伏朝内随时反正,商容太行练兵准备支援,他们都背叛了商王。

可以说,伐纣之事与其说是商周两族之战,不如说是周人联合商王朝贵族消灭纣王的战争。

至于此时的纣王,满朝都是反贼,无兵,无将,不过是案板上的肉而已。这正是牧野之战失败后,明明大邑商主力并未覆灭,绝望的商纣王只能在鹿台上自焚的原因。

所谓伐纣,不过就是商王朝贵族们联络了外族打手除掉纣王而已,他们打算在除掉纣王之后马照跑、舞照跳、继续砍人牲玩。但没想到的是,西周如此能打,当然这就是另一个故事了。

更有趣的是,在灭商之后,周武王重新安排政治秩序的时候

封商纣子禄父殷之馀民。

武王让王子禄父(武庚)继承殷商遗民,原本许诺给微子的殷商社稷呢?没给。

那么是不是周武王违背了承诺呢?

在召公和微子启盟誓的时候,我们注意到,如果双方的盟誓内容只是“伐纣”,那么,在殷商末期的继承顺序上,王子禄父的继承权要先于微子启,微子启获得殷商社稷这一点就名不正言不顺。

既然如此,那么双方盟誓的内容就只能包括除掉王子禄父在内了。也就是说,消灭王子禄父在内的纣王一系就是周王朝上层的原定计划,不管这个计划到底是在第一次伐纣时就完成,还是在伐纣之后的某个时机下完成。最终,这个计划就是要消灭禄父,并且让微子启以殷商贵族之长的身份获得殷商社稷。

说到这里,是不是要感叹:“好黑啊!

上一篇: 发丘中郎将(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谁官职更高)
下一篇: 2023年江西高考(2023年江西高考生大概有多少人)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