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是中国历史上由党项人在西北地区建立的一个朝代,其自称是邦泥定国或大白高国,而因为其在西北故称之为西夏。
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政权与北宋,其开国历史根源可追溯至唐末,唐末党项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唐王朝还赐封五洲之地,结果北宋吞并了五洲之地,时任党项首领的李继迁出走创业。
990年,李继迁被辽朝封为夏国王,陆续占领了河西走廊诸州。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打赢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后形成三国鼎立局面。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年,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七年),由于宋朝在宋夏战争中屡屡失败,且军费开支过大、人民负担严重。只好与西夏握手言和,签订了庆历和议,可一纸和议书怎么可能止得住野心。
宋夏和议(宋夏和议又称什么)
一直到夏惠宗年间,夏惠宗登基的时候年纪还很小,便由母亲梁太后掌权。外戚大力发展势力,提倡番礼,排挤反对派。夏惠宗长大亲政后也不肯干,元丰三年(1080年)春下令废止番礼,梁太后等人反对。紧接着第二年,夏惠宗计划将黄河以南还给宋朝,划疆而治。再次遭到外戚反对,这一次的反对要了夏惠宗的命,一时间西夏国内大乱。
西夏统军禹藏花麻因为跟后党梁乙埋有嫌隙,写了封信请求宋发兵攻夏,宋朝这边呢刚经历了王安石变法。国力有所增强,且十年前宋在熙河之战中占领熙河路,对西夏右厢地区造成威胁。宋朝廷便觉得,刚好可以趁西夏内乱,赶紧打败它。北宋元丰四年(西夏大安七年,1081年),宋发40万大军,五路出师。
直奔西夏王城兴庆府(灵州)而去,宋人万没想到这灵州一战输得如此惨烈,而党项人却就此崛起。王中正率军6万、民夫6万出麟州(今陕西神木北)西进,种谔率鄜延和畿内兵9.3万出绥德(今属陕西)北上,高遵裕率蕃、汉步骑8.7万、民夫9.5万出环州(今甘肃环县)。刘昌祚率兵5万出泾原路,李宪率熙河、秦凤兵出熙河(今甘肃临洮)东进。
另外还有吐蕃首领董毡引兵3万侧击凉州(今甘肃武威),牵制西夏右厢军,宋这一次可谓是来势汹汹企图一举灭夏。那边的梁太后听了不慌不忙,这位虽然是女性,却也是个狠人。此前便是她为提高国内威望,多次指挥西夏出兵攻宋,屡屡挑起战事。这次她采取坚壁清野策略,纵其深入,集精兵于兴、灵、夏州。遣轻骑抄绝其粮道,待其粮草不济,不攻自困。
事实上也是如此,宋五路大军没有主帅,缺乏统一指挥。说白了各打各的,四十万大军,就是零零散散的几万。又长途奔袭,粮饷不继,所想的一举灭西夏最终只得了个兰州。得这么一个兰州,还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光是抵达盐州(今陕西定边)的鄜延便只有三万人生还。另一边的王中正抵达奈王井(今陕西定边东),军士死亡两万,其余也是损失惨重不等。
同年11月19日,夏军决黄河七级水渠水淹泾原、环庆兵营垒,宋军冻溺死者不计其数。高遵裕仅率1.3万兵走免,这还不算完,回去路上还时常遭到夏军偷袭。第二年宋朝采取碉堡战术,在夏、银、宥三州界筑造了永乐城,并在此屯兵戍守。结果夏军出动号称的骑兵抢渡城东无定河,与北宋军激战,宋军尽被击溃。
西夏主力又围困永乐城,截断水源不久后攻克,再次歼灭宋兵二十余万。宋朝不得不与之议和,宋的惨败,却是西夏崛起的一战。此后宋朝想要灭掉西夏的梦想已成泡影,甚至在很长时间内,是处于下风的那一方。这样的状态一直维持到宋绍圣二年(1095年),宋哲宗派人进攻西夏,在米脂大破夏军才算是结束这段耻辱的历史。
参考资料:《西夏王国与东方金字塔·第三章·开盛时期的大夏国》、《宋史》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