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在薄命司看了“金陵十二钗”的判词。原文中判词共分为正册、副册和又副册等三册。涉及到三十六个与贾宝玉相关的女儿。
十二钗判词(十二钗判词及对应人物)
然而,除了金陵十二钗正册全部出场之外,副册只有香菱,又副册只有晴雯、袭人出场,其他能够位列副册,比如薛宝琴、邢岫烟、平儿、尤二姐、尤三姐,又副册鸳鸯、麝月、紫鹃、彩霞、金钏儿、玉钏儿这些人,却一概忽略没写。
为何只写有香菱、晴雯和袭人这三人能够出场,其他人不写呢?当然是有原因的。
首先,行文需要分主次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场景有限,必然有详有略。
金陵十二钗正册中人必须全部交代,其他又副册、副册,作者根据人的翻阅习惯,写贾宝玉不耐烦,草草翻阅一两页,是以只有晴雯等几人被看见。
没有流水账一般全部详写,是避免了累赘。
其次,人物要有主次
香菱、晴雯和袭人三人的作用,对原文起到脉络伏笔的作用。
她们三人的关键性,并不比金陵十二钗正册十二人人差,必须要交代。
书中其他人尽管也有重要性,却不到非交代不可的地步。
香菱是又副册之首,必须要交代。主要源于她是《红楼梦》第一个出场的金陵十二钗中人,贯穿始终,是主要脉络。
甄英莲(香菱)定调了“真应怜”的女儿薄命基调。并将“莲”与娇杏的“杏”对应,成为“怜”与“幸”的分列。
与“莲”相关的都可怜。芙蓉、菡萏、蓉、琏、藕、菱(龄)、荷、菂、茄等都可怜。
与“杏”相关的都侥幸。桃花、梅花、海棠这些都有幸运。
香菱对应女儿薄命的主轴,自然需要着重交代。
最后,香菱、晴雯和袭人三人太重要
曹雪芹只写又副册和副册的晴雯、袭人、香菱三人,就因为她们是又副册和副册之首。
那为什么是她们排在首位?因为她们与正册的林黛玉和薛宝钗关系密切。
金陵十二钗正册,第一首判词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共有。
有说林黛玉在薛宝钗之前是正册之首,对也不对!
林黛玉排在前,肯定更重要。但薛宝钗与她共享一首判词,开篇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随后才是“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作者故意混淆就是不分主次。
与又副册的晴雯和袭人不同。又副册中晴雯第一毋庸置疑,袭人则是第二。
之所以要讲清楚林黛玉和薛宝钗在正册的关系,主要是晴雯、袭人、香菱三人与钗黛密切相关。
先说又副册的晴雯和袭人。脂砚斋的总结为:晴为黛影,袭为钗副。意思是说晴雯是林黛玉的影子,袭人是薛宝钗的简本。
“晴为黛影,袭为钗副”作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影子,成为金陵十二钗又副册之首被提到名正言顺。
曹雪芹开篇就写晴雯与袭人,就是提示读书人,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很多不写之写,隐藏在晴雯和袭人身上,要注意她们的故事。
①袭人
晴雯影射林黛玉没有疑问,但花袭人影射薛宝钗并不完全准确。
袭人与晴雯不同,她本身具有“钗黛”双属性,与秦可卿的“兼美”一样。
所以,袭人被单独拿出来,与晴雯区分开。而没有钗黛合一,在于二人相对独立,没有互补性。袭人一人就兼具了钗黛合一。
袭人在贾母房中时叫珍珠,名字就是金玉人。她与薛宝钗的性格、人品和价值观基本相同,实打实地“袭为钗副”。
不过,袭人给了贾宝玉后被改名袭人,她本姓花,花袭人就属于草木人性质了。
更关键的是袭人与林黛玉都是二月十二花朝节的生日,也是她影射林黛玉的重要线索。
从袭人的人生轨迹看,她的为人是影射薛宝钗无疑。但袭人以准姨娘的身份却最终被外嫁给蒋玉菡,则是林黛玉与贾宝玉定亲后,被迫外嫁为王妃的结局伏笔。
芙蓉花签和潇湘妃子都影射了这点。不多赘述。
与袭人的双属性相同,作为副册之首的香菱,同样也是钗黛的影射。
香菱是甄士隐的女儿甄英莲。甄士隐一家三口身上,分别对应了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三人的故事和结局。
“莲”为女儿薄命写照,但真正的莲主却是“花神”林黛玉。
香菱与冯渊本有三日婚约,却被薛蟠(字文龙,号呆霸王)横插一脚抢走为妾。就影射了林黛玉与贾宝玉“订亲”后被某位异国帝王“抢走”为妃的结局。也与袭人外嫁对应上了。
而香菱在薛家给薛蟠为妾,薛蟠对她并不上心,也引出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后,“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的可怜结局。
③晴雯
晴雯排在又副册之首不意外,她主要影射的是林黛玉在贾家的结果。
王夫人和贾元春反对宝黛姻缘和林黛玉,借由晴雯体现出来。
王夫人说晴雯得了女儿痨,是病西施,以勾引贾宝玉为借口将她撵走,致使晴雯被撵后惨死,又恨得将她挫骨扬灰,都是对林黛玉的厌弃。
晴雯的经历预演了林黛玉被“外嫁”的根源在王夫人和贾元春。她也是离开贾家后才泪尽而亡,客死他乡。
关键晴雯之洁被小人造谣诟谇,都符合林黛玉的品德和经历。
林黛玉最终离开,也是她不堪与贾宝玉的关系被诽谤。“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就是林黛玉彼时的心路历程。
而秦可卿重病,晴雯之死,金钏儿之死都因不堪谣言,也是林黛玉之谶。
基于以上几点,曹雪芹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之外,只写了晴雯、袭人和香菱就清楚了,别人不具备这三人的作用,也就不用赘述。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