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辉)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中,产生许多让人叹为观止的历史故事,出现了许多承载中华历史的国家宝藏,书写了中华文明的历史变迁、兴荣历程。其中国家宝藏青铜器《大盂鼎》的问世与出土,所产生的故事、所历经的磨难就是中华民族古代史与现代史的真实写照。
袁保恒(袁保恒书法)
大盂鼎(GreatYuTripod),又称廿三祀盂鼎,是西周时期的一种金属炊器,是西周早期青铜礼器中的重器。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市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1952年藏于上海博物馆,1959年转至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大盂鼎铭文291字,记载了周康王在宗周训诰盂之事。大盂鼎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大盂鼎的铭文笔法秀美生动,庄重肃穆,文字数量多,为金文中之佼佼者。作为酒具的青铜器,制作精美,并饰以图纹,书以铭文,说明饮酒是上古社会现实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盂鼎铭文中提到酒不敢多饮,以及殷以酗酒亡国,两次提到酒,于此可以得知上古对酒的认识是多么深刻,多么认真,甚至把国家的兴衰也与酒联系在一起,是中国现代社会生活与古代社会生活交相辉映的真实写照。
大盂鼎造型雄浑,工艺精湛,为研究西周奴隶制度的重要史料。其书法体势严谨,字形,布局都十分质朴平实,用笔方圆兼备,具有端严凝重的艺术效果,是西周早期金文书法的代表作,可以说是中国文字从实用纪事走向书法艺术的鼻祖。
大盂鼎,清道光年间(公元1849年)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今宝鸡眉县常兴镇杨家村一组,即李家村),出土后便被贩卖至文物市场。清朝道光时期的岐山首富宋金鉴把铜鼎买下,因为器形巨大,十分引人瞩目,鼎很快被岐山县令周庚盛占有,他把鼎转卖到北京的古董商人。宋金鉴在考中翰林后出价3000两白银又购得了宝鼎,在他去世后,后代以700两白银卖给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幕僚袁保恒,袁深知左宗棠酷爱文玩,得宝鼎后不敢专美,旋即将大盂鼎献给上司以表孝心。左宗棠在发迹前曾为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理湘省全部军务。虽非显贵,也颇得春风。加之自视极高,恃才傲物,不免为人所阴嫉。
咸丰九年(公元1859年),左宗棠被永州总兵樊燮谗言所伤,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上奏咸丰皇帝力保宗棠,且多方打点,上下疏通,左才获脱免。潘乃当时著名的金石收藏大家,左宗棠得大盂鼎后遂以相赠,以谢当年搭救之恩。此后,大盂鼎一直为潘氏所珍藏。虽然也时而有人觊觎此鼎,但毕竟潘氏位高权重,足可保全大鼎无虞。至潘祖荫故,其弟潘祖年将大盂鼎连同其它珍玩一起,由水路从北京运回苏州老家。大鼎作为先人故物,睹物思人,弥显珍贵,堪为传家之宝,不轻示人。光绪之末,金石大家端方任两江总督。曾一度挖空心思,想据大盂鼎为己有。均为祖年所拒。但端方之欲始终为潘家所患。直至辛亥年,革命爆发,端方被杀。潘家和大鼎才真正逃过端方之难。
民国初年,曾有美籍人士专程来华找潘氏商谈求让大鼎,出价达数百两黄金之巨。但终为潘家所回绝。三十年代中叶,国民党当局在苏州新建一幢大楼。党国大员忽发奇想,要在大楼落成后以纪念为名办一展览会,邀潘家以大鼎参展。以图无限期占有大鼎。然此拙劣伎俩为潘氏识破,婉言拒绝了参展。
1937年日军侵华时,苏州很快沦陷。国将不国,人命难保。此时,潘祖年已作古。潘家无当户之人,皆妇孺。英雄出少年,当此危难之时,潘祖荫的侄孙潘承厚、潘景郑等商定将大鼎及全部珍玩入土保全。经反复遴选,决定将宝物藏于二进院落的堂屋。这是一间久无人居的闲房,积尘很厚,不会引人注目。主意已定,潘家人苦干两天两夜才将全部宝物入藏地下。又将室内恢复成原样。整个过程除潘家人以外另有两个佣工和一个看门人参与其中,均被反复叮嘱要严守秘密。此后不久,潘氏全家即往上海避乱。潘宅一时竟成了日军搜查的重点。经过反复的搜查并挖地三尺均无所见,日军也只得作罢。日军占领期间,潘家的看门人曾几次盗掘了若干小件的珍藏,卖给洪姓古董商人。但大鼎过于沉重,无法搬动,得以幸免。
光阴荏苒,在历经十余年战乱之后,中国解放了。潘家后人见人民政府极为重视对文物的保护,认为只有这样的政府才可托付先人的珍藏。全家商议后,由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执笔,于1951年7月6日写信给华东文化部,希望将大盂鼎和大克鼎捐献给国家。同时也希望将两件大鼎放在上海博物馆展出。7月26日,文管会派专员在潘家后人的陪同下赴苏州,大鼎得以重见天日。为表彰潘达于的献宝壮举,华东文化部于10月9日举行了隆重的颁奖仪式。1952年上海博物馆落成,大盂鼎藏入此馆。1959年,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开馆,上博以大盂鼎等125件馆藏珍品支援。从此大盂鼎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为大孟鼎的今生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大盂鼎的前世故事,大盂鼎所记载的历史,大盂鼎诞生的历史故事与背景,以及历史故事所承载的中国历史,更加精彩纷呈。大孟鼎铭文所记述的历史,成为中国历史学家与考古学家破解中国古代历史变迁不可多得的原始材料。
【大盂鼎】铭文记载周康王向大臣盂叙述周文王、周武王的立国经验。认为文王、武王得以卓越的业绩立国,主要是由于其臣属从不酗酒,每逢祭祀,认真、恭敬,而商王的亡国教训就在于沉迷于酒。由此告诫盂要效法祖先南公,忠心辅佐王室,统治管理好四方湖地区;并赐盂命服、车马、酒与邦司、人鬲等。盂在铭文中说明作此鼎也是为了祭祀其祖父南公。
大盂鼎铭文是史家研究周代分封制和周王与臣属关系的重要史料,一向为史学家所重视。铭文中的“南公”与“四方”是我们破解西周初年历史的最重要历史信息,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关键的历史地理方位。“南公”作为盂的先祖,辅佐周武王管理着殷商王朝的旧地“四方”湖地区。“南公”不论从任何角度来看,都是一个封号,说明“南公”是一位长期管理南方地区的王公大臣,被尊称或封号为“南公”。
从大量的西周时期的青铜器铭文及历史文献中,我们知道“南”是对淮河中游涂山四方湖地区的一种特定历史称谓。因此,“南公”是一位代行周王长期统治管理淮河涂山四方湖古城地区的西周初年的王公,而被尊称为“南公”。这样,一个生动、具体、栩栩如生的历史画卷就呈现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展现【大盂鼎】所描述丰富的历史内容。
在周康王二十三年的九月,周康王在宗周丰镐册命大臣盂,王说“盂爱卿,文王受天大命,武王继承文王的天命,建立了新的王朝国家,革除了殷商王朝的邪恶,拥有了物泽天华的四方湖古城。要长久地统治管理好四方湖古城地区的人民,必须用心地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事。唉!酒是最不能沉醉其中的东西。天子冬祭是不能荒废的事情,四方湖古城人天赋异禀保佑着你,保佑着我们的先王,让我们周部落拥有四方湖地区这个天下中国。我听说殷商丧失天下,就是因为殷商统治四方湖古城的王公大臣,都沉迷于此地的美酒佳肴,故丧失了古城人民的拥护。唉!盂啊,你小时候还没有开悟时,我就封你官爵,并把你送到我的小学进行学习,你不要辜负我对你的期望,不要辜负我对你深深的厚爱。今天我就要效仿文王,像文王那样对天下施用仁德之治。今天,我即任命你孟君去辅佐周王室内地位很高的一个人,尊奉美德,按章办事,时时朝夕入谏,勤于奔走,敬畏天下人民的实际需求”。康王继续说:“令盂君你继承先祖南公的职务,去统治管理南方的四方湖古城”。
康王说:“盂君,你统治夷地要管理好军队,勤于听取谏议,管理好赏罚诉讼。朝夕想到你是代表我周康王在管理四方湖古城地区,是代表我在巡狩管理先王所接受的人民与疆土。赏赐你鬯一卣,裳,衣,舄,车马;赏赐你先祖南公的旗号,可以进行军事征战;赏赐你夷邦的官员四名及人与器物,可以自由使用普通民众六百五十九人;赏赐你夷地管理大臣十三人的任免权,人物征用一千零五十人。即刻前往殷商旧土四方湖古城上任。”;康王交代说:“盂君,你要管理好当地的官僚,对于官员任用要谨记“不会喝酒,前途没有;一喝九量,重点培养;只喝饮料,领导不要;能喝不输,领导秘书;一喝就倒,官位难保;长喝嫌少,人才难找”的殷商教训;对于干部任用要根据“能喝一斤喝八两,这样的干部要培养;能喝八两喝一斤,这样的干部要提升;能喝白酒喝啤酒,这样的干部要调走;能喝啤酒喝饮料,这样的干部不能要”的精神,争取早日实现当地GDP的负增长,莫要荒废了朕的命令。”臣盂敬请康王放心!不能把当地的GDP搜刮盘剥到负增长,也要把它喝到负增长。特制作先祖南淮夷南公宝鼎铭记。时在周康王二十三年。
【大盂鼎】原文:隹(同唯,发语词)九月,王才(通在)宗周,令(通命,册命之命)盂。王若曰:“盂,不(通丕pī,训为大)显(训为明)玟王受天有(通佑,保佑)大令(命),在(载,过去)珷王嗣玟乍邦,【外门内辟】(通辟,除去)氒(通厥,代词,指代殷商)匿(通慝,训为恶),匍有四方,【田允】(通畯,长久)正(通政)氒(厥,指代四方)民,在【上雨下于】(通于)【午卩】(通御,训为用)事,【虘又cuó】(叹词),酉(通酒)无敢【左酉右上舌右下火】(通酖,乐酒之意),有【左弓中上此中下火右弓】(通祡,烧柴祭天之祀)【上米中豆下廾】(通蒸,天子冬祭)祀无敢【酉夒】(通扰),古(通故)天异(通翼,训为护)临(训为看)子,废(训为大)保先王,?(字铸坏,疑为匍)有四方。我闻闻殷述(通坠,训为丧)令(命),隹(唯)殷边侯田(通甸)【上雨下于】(通与)殷正百辟,率肄(通肆)于酉(酒),古(故)丧师(人民),巳(疑为叹词)。女(通汝)妹(通昧)辰(通晨)又(通有)大服(封官之意),余隹(唯)即朕小学,女(汝)勿(没有)克克余乃辟一人。今我隹(唯)即(训为就)井(通型,效法)【上宀下面】于玟王正德,若玟王令(命)二三正。今余隹(唯)令(命)女(汝)盂,【超复杂字①】(通召,辅佐)【上炏下乂】(通荣,周王室内地位很高的一个人),【上卄下勹】(通敬,认可、尊奉)【左隹右上夂右下吕】(通拥,训为护,维护)德(美德)巠(通经,准则),敏朝夕入讕(通谏),享奔走,畏天畏(通威)。”王曰:“【上二下巛】(此字不识,疑为叹词)!令(命)女(汝)盂井(型)乃嗣且(通祖)南公。”王曰:“盂,廼【超复杂字①】(召)夹死(通尸,训为主)【超复杂字②】(通司,管理)戎,敏誎(通勅,治理)罚讼,夙夕召我一人【上米下豆】(通烝)四方,【上雨下于】(通与)我其(将要)遹(巡狩)省先王受民受疆土。易(赏赐)女(汝)鬯(chàng)一卣(yǒu),冂(通裳),衣,舄(xì),车马。易女(汝)且(祖)南公旂(一种旗子),用【辶单】(通战)。易女(汝)邦【超复杂字②】(司)四白(通伯)人鬲,自驭至于庶人,六百又五十又九夫,易夷【超复杂字②】(司)王臣十又三白(伯)人鬲,千又五十夫。【辶亟】【超复杂字③】(通毕)【超复杂字④】(通迁)自氒(厥)土。”王曰:“盂,若【上卄下勹】(敬)乃正(长官),勿废朕令(命)。”盂用对王休,用乍且(祖)南公宝鼎。隹(唯)王廿又三祀。
一百多年后,《诗经》的采集者尹吉甫做为周宣王的重臣,如“盂”一样,被周宣王认命为管理“成周四方”的最高行政长官,管理统治南淮夷的四方湖古城地区,并制作【兮甲盘】追述了西周王公对淮夷地区人民的统治:王令甲政(征)司(治)成周四方责(积),至于南淮夷,淮夷旧我帛畮(贿)人,毋敢不出其帛、其责(积)、其进人,其贾,毋敢不即次即市,敢不用命,则即刑扑伐,其隹我诸侯、百姓,厥贾,毋不即市,毋敢或(有)入蛮宄贾,则亦刑。南公、盂公、尹吉甫做为西周王朝统治管理东方淮夷地区的王公大臣,搜刮淮夷民财,制作青铜宝鼎,成为他们孜孜以求一生的荣耀。
国家宝藏青铜器《大盂鼎》前世今生的传奇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记录了中华民族曾经历经的苦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民族的历史文化,才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源泉。(作者:赵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