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这一民族由来已久,具有古老而厚重的民族文化。古羌族自西周以来,就作为华夏周边的兄弟民族与华夏族进行文化、经济上的各种交流,有时也进行战争。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戎人相对抗的记载就屡见不鲜,如周赧王时,地处边陲的秦国就曾与戎族的义渠国,发生过为时不短的冲突。
这一古老民族在两汉之际与汉民族之间,有正常的民族交往也时常发生冲突。两汉之际古羌族人的生活领地实际非常辽阔,北至陇西郡、南至广汉郡、西至蜀郡,其种族人群包括川西康藏地区的山间部落人群,以及河西走廊到天山南路的部分游牧人群,种类繁炽,种族强盛,河湟地区是其中羌族繁衍最繁盛的地区。
东汉和西汉的关系(东汉和西汉的关系示意图)
生活于河湟之间的羌人,在东汉时期经常寇边反叛,战争过后部分内附的羌人,又会在内郡再次掀起叛乱,令东汉疲于应付,所引起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动荡难以化解消除,可以说间接拖垮了整个东汉王朝。
西汉初,汉帝国与匈奴帝国同时兴起,边疆的游牧民族匈奴,成为汉王朝很长一段时间的边患威胁,彼时羌族生存于两个强大的民族之间,毫无悬念地被卷入战争之中。匈奴一手掌控着,包括羌族在内的西汉周边各个民族。
汉武帝时,西汉日益强盛,汉朝君臣皆有明犯彊汉者,虽远必诛的豪情壮志。当此之时,西汉掌控周边少数民族,为己所用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羌族所处地理环境特殊,与匈奴毗邻。汉朝为防止羌族与匈奴相联系共同寇边,于是有了断匈奴左右臂的战略构想,控制羌族是这一构想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武帝期间,羌族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朝廷还设置了专管羌事的护羌校尉。在武力征伐的作用下,民族关系逐渐变得尖锐。宣帝年间,先零羌欲度湟水,汉不能禁,羌人寇边,汉羌关系出现了紧张局面。
此外,西汉的屯田政策也对汉羌关系有一定影响。战争结束后,西汉将领赵充国向宣帝建议在河湟地区屯田,以逸待劳,同时又列出不出兵留田,便宜十二事陈述屯田的各种益处。于是西汉在羌地罢兵之后,独留赵充国于河湟地区主持屯田事宜。
对于西汉来讲,屯田是一项一举多得的举措。这么做既有利于巩固边疆,还可以安置流民,同时也可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解决将士的粮饷问题。但对于羌族来讲,则不仅扰乱他们的游牧生活,而且侵占他们已经耕作多年的农田,直接抢夺他们的生活资源。这一时期的汉羌关系并不融洽,不过实力强悍的西汉完全有能力压制羌族。
两汉之交,王莽当政时期,汉羌之间的关系也并不融洽。王莽令译讽旨诸羌,使共献西海之地,公然令羌族献出自己的生存之地,众羌于是还据西海为寇。隗嚣据陇右也阻碍了刘秀势力收复羌地的脚步,因此如何将混乱的羌族,重新纳入统治秩序之中,成为新王朝一项迫切的政治任务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