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开元之治(开元之治是哪位帝王)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岂闻一绢直万钱,有田种谷今流血。
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
伤心不忍问耆旧,复恐初从乱离说。
小臣鲁钝无所能,朝廷记识蒙禄秩。
周宣中兴望我皇,洒泪江汉身衰疾。
这是杜甫《忆昔》诗的第二首。上段十二句追思开元盛世。下段十句写安史之乱后,悲痛乱离思盼兴复。
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中,经历了二十四个朝代,四百多位皇帝。但盛世出现的次数寥寥无几。有人统计过,数千年中国历史,盛世和治世加在一起,不过400年左右,剩下的都是充斥着灾荒、动乱和腐败的平世和衰世。
生逢盛世,是每个国人最大的期盼。但盛世来之不易,每一次盛世的到来都经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奋斗。
“盛世”一般要符合以下条件:
1、国家统一;2、边境稳定,战乱少;3、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4、科技文化有大发展;5、政治清明。
中国历史上,被公认的盛世时期有四个:
汉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明朝时的“永乐盛世”。除此外,还有一些盛世或治世。如西周初姬诵、姬钊统治期间出现的“成康之治”(公元前1043年-约公元前996年),西汉汉武帝刘彻时期的“”汉武盛世”(共54年),汉昭帝和汉宣帝时期的“昭宣中兴”(公元前87年至公元前48年),东汉光武帝刘秀时期的“光武中兴”(公元25年-公元57年),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581年—600年),唐高宗李治的“永徽之治”(581年---604年),宋太祖赵匡胤的“建隆之治”(960-976年),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的“咸平之治”(997-1022年)。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的“洪武之治”(1368-1398年),明仁宗朱高炽和明宣宗朱瞻基的“仁宣之治”(1424-1435年)等。
一、汉文帝和汉景帝开创的"文景之治"
西汉时期,第五位皇帝汉文帝刘恒与第六位皇帝汉景帝刘启在位时出现的治世,史称"文景之治"。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盛世。共90年左右。
秦朝末年社会动荡,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百姓生活民不聊生。汉朝建立伊始,整个王朝处于十分贫困状态。
汉文帝和汉景帝"以德治民",重视农业,鼓励农业生产。汉文帝两次“除田租税之半”,文帝十三年,还全免田租。"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每年春耕时,亲自下地耕作,给百姓做榜样。汉文帝生活十分节俭,宫室内衣服没有增添,衣不曳地,车类也没有添,帷帐不施文绣,更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最终国家富裕起来。到景帝后期,国家粮仓丰满起来,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这一时期,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攒下来的物资成为汉武帝日后征伐匈奴的坚实物质基础。
二、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因其时年号为“贞观”(627-649年),故史称“贞观之治”。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巅峰时期。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民生凋敝,人口锐减,唐初时,户口仅有200余万户。
李世民"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知人善用,广开言路,采取以农为本,厉行节约,休养生息,完善科举一系列举措,唐朝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一个政治清明、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的兴盛的王朝。
贞观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基本没有贪污的历史时期。唐太宗率先垂范,官员一心为公,吏佐各安本份,滥用职权和贪污渎职的现象降到了历史上的最低点。尢为可贵的是:唐太宗并没有用残酷的刑罚来檠告贪污,主要是以身示范和制定一套尽可能科学的政治体制来预防贪污。在一个精明自律的统治者面前,官吏贪污的动机很小,贪官污吏也不容易找到藏身之地。
三、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开元盛世”
“开元盛世”(712—741年),又称“开元之治”。是继"贞观之治"后,唐玄宗李隆基开创的唐朝第二个盛世。唐朝这一时期,天下大治,人民富足安康,边疆幅员辽阔,成为当时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
武则天以后,唐朝政局动荡。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改革吏治、任用贤能、重视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提倡文教,使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并空前繁荣,人口大幅增长,文化事业诸如唐诗成为后世广为称颂的代表。李白、贺知章、张九龄、王昌龄、高适、王维、孟浩然、岑参等许多著名诗人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这个时候,唐朝国力达到鼎盛,形成了“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的盛世局面。
据说,一次,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和英国的历史学家汤恩比在对话时,池田大作问汤恩比,如果可以回到过去的话,你最想回到哪里?汤恩比回答说,我最想回到唐朝(开元)的长安城(汤恩比曾说21世纪将是中国人的世纪)。
四、明成祖朱棣开创的“永乐盛世”
永乐盛世是明成祖朱棣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
,始于1403年(永乐元年),至1424年(永乐二十二年)。这一时期,国家经济与社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全国统一形势更加拓展和稳固,国力达到鼎盛,百姓安乐。后世称赞这一时期“远迈汉唐”。和明太祖朱元璋开创的洪武之治合称洪永盛世。
元朝末年,吏治腐败,天下大乱,社会动荡,蝗灾、水灾、旱灾、饥荒不断,民不聊生。草莽出生的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力实行休养生息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历经三十年治理,使明朝逐渐国富民强,经济繁荣。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励精图治、发展经济、提倡文教、改革吏治,使天下大治。朱棣六征蒙古,五次亲征。朱棣时期,和西方国家也有交战,并将英国、葡萄牙等西方国家打败。建立了东抵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乌地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西北至新疆哈密,在今满洲、新疆东部、西藏设羁縻机构、征服并统治安南(今越南北部)的大一统的国家。明成祖朱棣抱有恩威遍施海内的“雄才大略”,编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开拓海外交流,使明朝海外扬名、万邦来朝。
永乐盛世的出现,把中国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成为当时世界文明的一个重心。
《左传》说“或多难以固其国,启其疆土;或无难以丧其国,失其守宇”,晋人刘琨说“多难以固邦国,殷忧以启圣明”,忧患多难可以激励一个志向远大的人或一个不屈的民族更加奋发图强。盛世虽难得,却非不可求。考察盛世成因,会发现只有“人努力”才会有“天帮忙”,坚持不懈的奋斗是走向繁荣的关键。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