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的成立时间比北宋还早,它早在907年就成立了,在1125年结束了它的统治,持续了200多年,比北宋还长寿,辽为何能统治北方那么久,让我们来从政治制度的角度探究下
宋辽对峙
宋朝政治制度(宋朝政治制度结构图)
(一)辽朝的政治中心是捺钵,即皇帝的“行在”“行宫”。辽朝皇帝终年都活动于四时捺钵。1004年,宋辽和议以后,四时捺钵的地点大体形成定制,春捺钵在长春州鱼儿泺,又称长泺、长泊(今内蒙古奈曼旗西北之西湖);夏捺钵的主要地点在永安山,距离庆州不远;秋捺钵主要地点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右旗西北白塔子)西部诸山,冬捺钵在广平淀,即今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合流处的一片平原。皇帝和贵族在捺钵之地开展的“春水”“秋山”“坐冬”“纳凉”等活动都不是单纯的游乐、休闲,而是契丹统治者从事政治活动的独特形式。所以说,捺钵是皇帝日常活动的处所,许多重要政务都是在这里作的决策。捺钵中的帐殿-省方殿、寿宁殿,是一种半永久性的蕃汉合璧式的建筑,表明捺钵并非是纯系游牧民族的产物,它的形式实际上是亦蕃亦汉、蕃汉一体的。
辽皇帝行宫图
(二)北南臣僚会议是辽朝的最高决策机构,每年定期在冬、夏捺钵举行。辽中期以后,上京城和中京城只是名义上的都城,中京城的汉官只能决定县令、录事以下的文官,至于武官,则全无决定权。辽朝的重大人事问题及对宋夏和战问题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北南臣僚会议上。北南臣僚会议的前身是契丹贵族议事会,后来辽政权建立以后,增加了汉官,就成了北南臣僚会议。其中蕃汉官员地位不平等,契丹官员地位更为优越。
辽的行帐
(三)辽朝官制有“北面”和“南面”之分,这指的是官衙与皇帝殿账的位置关系:契丹人拜日,殿帐向东,故一侧属北面,另一侧为南面。宰辅机构分置北枢密院(汉人枢密院)和南枢密院(契丹枢密院),但北枢密院是辽朝最高军事、行政机构,事无不统,枢密使兼管狱讼、立法、赋税、选拔官吏以及最重要的事权--军权。北枢密院系统之下的北面官系统,主要机构有南北二府、宣徽北院、大于越府、大惕隐司、夷离毕院、大林牙院及敌烈麻都司等。南面官系统主要仿唐制,有中书省或政事省、御史台、殿中司、客省、汉人宣徽院(宣徽南院)、太常寺和司天监等.
北面官
(四)辽朝地方行政单位有两类,一是宫帐、部族和属国,隶属于北面官,二是五京及所属州县,隶属于南面官。辽的宫帐管辖斡鲁朵及州县。属国实际上多为归附辽朝的游牧部族,因此辽朝的地方行政单位实际上只有游牧民族的部族组织和汉人州县两类。
在辽的汉人
辽的统治者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