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与耄,虽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颐。
上文的意思是:人长到十岁时叫做幼,这时候就该上学了;到了二十岁的时候还不大健壮,叫做弱,这时候该加冠了;三十岁的时候正值壮年,故叫做壮,这时候该成家娶妻了;四十岁的时候达到强盛,叫做强,这时候就要出仕做官建立功业了;五十岁开始由盛转衰,由中年转到老年,叫做艾,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的政事了;六十岁的时候体力开始衰弱,正式进入老年生活,叫做耆,这时候就可以凭经验指点他人了;七十岁叫做老,这时候就该把经验传授给他人了;八十、九十岁叫做耄,这时候即使犯了过错也跟七岁的小儿一样不加刑罚的;一百岁叫做期,这时候就该颐养天年了,百事不用操心。
孔子有过一段类似的话,总结自己的一生,他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想怎么做便怎么做,也不会超出规矩。
礼记全文原文(礼记全文原文读诵)
参照于上文,我们一一分析孔子的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孔子十五岁开始收拾心性,立志要发奋读书。从启蒙到立志自然是有个过程的,所以十岁开始学习是肯定,只是那时儿童的贪玩之心还是有的,这一点孔子达标。二十岁行加冠之礼这是必不可少的。孔子十九岁就结婚了,二十岁生子,三十有室这个指标超前完成。但是查阅古书古人大多的结婚年龄都在成人(二十)之前,一是古代没有婚姻等级制度,没有严格的法律结婚年龄的限制,二来父母都期望早日抱上孙子,开枝散叶,因为在古代人口就是最大的劳动力。孔子二十岁开始步入仕途,委任一些小官,管理仓库、畜牧等工作。四十八岁的时候升为小司空(工部侍郎),五十二岁担任大司寇,摄相事。所以孔子三十、四十、五十的指标都完成了。孔子二十七岁开始开办私人学校,后收弟子三千,培养出七十二名优秀的学生,周游列国后发现仕途艰难,报复难酬,最终在遗憾中回到路过一线从事教育和整理文献工作,这一年他六十九岁。六十七十的指标自然也是完成了。孔子活了七十三岁,也就没有享受到颐养天年的人伦之乐了。
诸位可以参照自己的年龄对照下是否完成了指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