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的诗人总是从无望中盛开着属于自己的鲜花,我这么想。但这种想法,分明是试图逃避,想要对苦与丑视若无睹。越长大,越察觉到自己的渺小,曾经的豪言壮语,为何沦为了一纸空谈?
我们把问题的产生归咎于其他,但最终酿造的结果还是会指向自己。问题会随着时间而消逝,但结果,却会像烙印一样刻在我们的身上。所有的逃避,赌气,任性,全都如倒行逆施一般的屠宰着自己。直到你面目全非,脱离掉了在他人眼里的期待之后,你会不会猛然惊醒,我也活成了那个我讨厌的自己。
这个时候,你还会找借口吗?会,就此认命。不会,重获新生。(不想过多赘述这些缥缈不定的结局,因为它确实像看起来一样无关痛痒)我也常常听到一些无关痛痒的话,总觉得实现不了,没什么收获,但总有人慢慢地将之兑付成了现实。
李沧东(李沧东绿色三部曲)
回归主题:韩国电影《诗》又被译作《生命之诗》。这是一部讲诉平民阶层的女性遭遇到特大困难的家庭生活类剧情片。主人公美子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像大多数老人一样,过着普普通通的老年生活。
虽然美子年过六旬,但她每天都会精心打扮自己,穿着色彩鲜艳的衣裙,笑语盈盈,给予每一个位路人亲切问候,生活得像一位少女一样洒脱。可即便是这样宁静的生活也会被突如其来的困境接二连三地打破。
一方面,她的身体逐渐衰老,表现出老年痴呆的症状,另一方面,女儿离异,交给她代为抚养的孙子和几个男同学多次合伙侵犯一位同校的女孩,导致女孩不堪凌辱跳河自尽。
起初,美子还不知道孙子的陋行,她从医院出来,接到女儿的电话,面对她的一些自我倾述,女儿没有任何关心的意思,但美子依然把这段关系描述得十分美好。美子对于亲人的谦让和奉献是源源不断的,但对于孙子过度的溺爱,也是悲惨结局的铺垫。
她看到了一个写诗培训班,想到了小学教师对她文笔的赞扬,决定去学习写诗。在她心中,诗就是美的象征。她试图在诗中寻找到自我的生活方式,试着发现生活中随处可见却不被人发现的美。
之后美子被其他同学的家长找到,告诉了她这件污浊之事,几位家长以及校方联合决定,每人拿出500万元把这件事私了。靠兼职挣一点微薄收入的她根本不可能拿得出这么多钱,她想要借钱,但她认识的人大都自顾不暇,即便是有,也不会愿意借给她。
为了孙子,她卑微地放弃了贞洁和老社长在浴缸里发生了关系,第二天舔着脸向社长索要了500万,这对于一个热爱生活,忠于自己的美子来说是多么巨大的凌辱。
生活中的困难席卷而来,周围的人令她一次又一次地失望,即便是那些想要学诗的人,也都是一个个装作道貌岸然的存在。孙子对于所犯错误的无动于衷让美子无法感受到救赎,更加深了她对死去女孩的愧疚。最终,美子悄悄地举报了孙子的罪恶,看着孙子被警察带走,她的眼神平静却又复杂,不舍而又决绝。
内心已然明亮,善恶已然分明,美子的心灵得到了救赎,干净透亮的心让她思如泉涌,情绪宣泄,完成了思慕已久的诗作。
培训班的最后一节课,美子送了一大束雏菊给培训班的老师,把她的诗放在讲台上,整个培训班也仅有她一个人完成了作业。美子走了,消失在了所有人的视眼,只留下了这一首生命之诗。
她终于学会了写诗,并且完成了自己的诗。美子消失了,这朵本想在无望中盛开的鲜花,悄悄地枯萎。让我想起那句“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虽然她也失去了一些生活中的希望,也看清了世间泛滥的凉薄,但她找回了自己的初心,让自己光明磊落,回到了那个面对生活淡然自若的美子。
影片呈现的是美子一个人的命运,也是一类人,一个时代的缩影。即便是如今称得上幸福的社会,像美子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天地无情,人间能否传递起真情呢?如诗一般的美好,能否成为现实呢?
其实影片最开始,美子就遇到被害女孩的母亲,看到失了神的母亲以及跟在她身后的几岁大的孩子。美子揪心不已,同美子一样,许许多多的路人都驻足观望,虽然没有一个人前去安慰。但人们的心中其实是为其遭遇而感到悲悯的,只是他(她)们没有办法去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大家都是这般孤苦可怜之人,虽然胆怯了些,但并非是无动于衷,只觉得自顾不暇,身微力薄,无济于事罢了。社会缺乏一种号召力,想必也不能责怪他们,只觉得这一切太过凄凉、悲悯。
美子在观察苹果,想要发现苹果的美时,孙子和几个朋友们正在房间里讨论自己的罪行;美子在笔记本上写下第一句诗的时候,其他五位父亲正在商讨如何用金钱来掩盖自己孩子的罪行;美子在操场边为女孩感到悲悯时,孙子和几个朋友正在操场上玩得自在逍遥;美子认真地对待诗,其他写诗的人却视诗如言戏。
面对生活中的至暗时刻,美子没有痛哭流涕,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撇清这些事情与自己的关系,她拯救了孙子,拯救了孙子的同学和家长,拯救了临死前想再当一次男人的社长,可谁来拯救她?谁来拯救死去的女孩?
如果你正在经历生活中的至暗时刻,我希望你能坚持践行人性中最基本的善恶观念,保留对自己,对他人的尊重。这些美的品质,就是人生最大的救赎。你也能谱写属于你的生命之诗,让自己的生命充满美好。
你可能没看过《诗》,但你一定了解《燃烧》,李沧东的电影我目前也只看了这两部。电影片头出现的,往往暗示着结局,《诗》里的河流,《燃烧》里的刀,这些电影中的伏笔往往毫不起眼,昙花一现般淡出观众视眼,却在结尾处登堂入室,给人极大的反转,完成影片最终的点睛之笔,让观众久久难以忘怀。
细细想来,这类伏笔都似暗中潜藏的幕后操手,稍不留神,他们就会成为事件的主角,带给你或感伤,或惊悚,或恍然等等婉转回旋的情节。
拍这部电影的人需要耐心,看这部电影的人也需要耐心,这部影片不供消遣,只供品读。影片里的故事如此的缓慢深沉,却又如此令人着迷。美子表现的温柔、隐忍以及奉献,我想我们大多都能够了解与体会,影片中没有描绘的琐碎,恰似古人诗词歌赋中的留白,美的令人敬仰。
这部影片充满了批斗,将社会中的一系列不堪入目的行为、事件昭然若揭,通过对美子的形象塑造来对比讽刺那些冷漠、麻木、懦弱、无情的人们;讽刺这个社会对于人性的漠视与抹杀。但更为核心的是,唤醒人们对于美好的追求,唤醒人性中的真善美。
无论影片存在的缺陷如何,这都是一部唤醒灵魂的好片,或许你可以从中找到自己,因为每个人最初向往的样子,就是成为诗本身,蕴含着诗情,诗心,言行举止流露着诗意。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盛诗归
谢谢您的品读。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