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风轻云淡
欢迎关注槐序,这里有最美古诗词
苏轼的文章(苏轼的文章有哪些)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出自苏轼的《赤壁赋》
因原文较长,笔者只摘取部分以供赏析,诸君可搜索原文比对参考。
需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题中的“赤壁”实为黄州赤鼻矶,并非三国时期“赤壁之战”的旧址,当地人因谐音称之为赤壁。
苏东坡深知这一点,但他选择了将错就错,借景抒怀。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以舒亶、何正臣为首的御史台,因苏东坡在《湖州谢上表》中,有句:
“陛下知其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察其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
故查阅了苏东坡大量的诗词作品,列出几大罪状,轮番上奏给宋神宗,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乌台诗案”。
其实早在五年前,巡察使沈括就弹劾“苏诗”有诽谤朝廷之意,只是神宗未予理会。
至于真相如何并不重要,这不过是一次政治角力,为“元祐党”和“革新党”之间的争斗,沈括、舒亶都是王安石的亲信、门生,是王安石一手提拔起来的。
一切皆因1071年苏东坡曾上书论述王安石变法之弊端,之后王安石授意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谈论苏东坡的过失,东坡无奈之下才自请外调,去了杭州任通判。
“乌台诗案”爆发以后,朝野内外皆是“倒苏”之声,幸得曹太后、高太后力保,才免于死罪。又得王安石“一言而决”,上书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才从轻发落,贬去黄州任团练副使。
虽说“从轻”,但实际上有圣谕“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等于剥夺了苏东坡的权力和自由,所以苏东坡在黄州的四年过得是非常凄苦的,要靠自己耕种才能维持生计。
“东坡居士”之号也是由此而来。
原本,他是天之骄子,20岁中进士,若不是欧阳修为了避嫌学生曾巩,东坡便得了状元。后来在制科考试中,东坡一举夺魁,成绩为百年第一。包括欧阳修、梅尧臣等在内的所有人,皆认为他将来必定是要封侯拜相的。
奈何命运多舛,因为一场政治角逐,改变了苏东坡一生的命运。
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苏东坡的伟大就在于他通透的人生观,他的豁达也让他成为了“千古第一词帝”。
比如在《定风波》中,苏东坡写: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再比如他的“一词两赋”,即《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当时有知名的学者说,苏子“一词两赋”一出,直接绝了后人怀古的路。
而我们今天所讲的,则为前《赤壁赋》,作于元丰五年七月十六,后《赤壁赋》作于十月十五(农历)。
文章为东坡与友人泛舟于赤壁有感而作,形式上为主客问答,内容蕴含了许多人生哲理,甚至讲清了人活着的意义。
文章大致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述景。
苏东坡与友人乘着一叶小舟,游荡在江面之上,清风徐徐,“秋水共长天一色”,画面极美;
第二部分:抒情。
有客醉酒兴起,吹起洞箫,放声高歌。然箫声呜咽,歌词哀怨,像是在诉说着一段古老而又伤感的往事;
第三部分:主问客答。
东坡问客,何以如此惆怅?客答曰:曹孟德本是一位英雄,却被周瑜困至于此,而如今他们都已作古,再不见前朝往事,人命如沧海一粟,飘忽不定,短暂须臾,不由羡慕起长江之水,绵绵不绝。
我们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麋鹿为友,驾舟游荡,举起共饮间,如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想到此,不仅羡慕那些神仙,可以与天地明月长存,享万世之秋。故,悲伤不已;
第四部分:主反问作答。
东坡曰(大意为):世间万物此消彼长,生生不息,明月固然长存,却也有阴晴圆缺,天地永恒,亦有季节轮回。
永恒是相对的,逝者如斯,如是曹孟德、周公瑾,他们早已故去,但他们的事迹却可万古流传,这不也是一种长存吗?所以,我们又何必羡慕那些神仙呢!
天地之间,一草一木都有自己命数,自然的发展规律就是新旧更迭,绵羊温顺,豺狼残忍,但狼若不食羊,它便会饿死。
人类高高在上,也是有着无尽的烦恼,既然如此,不如尽情开怀,享受当下,珍惜美好时光,这朗月清风是造物主的恩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今天我们在此相聚,山峦青翠,江水悠悠,便是人生最好的时节了。
第五部分:豁然开朗。
客闻此言,放怀大笑,重新把酒杯倒满,与主食光盘中美味,枕着月光沉沉睡去,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鱼肚白。
在黄州四年,苏东坡经历了最苦的人生,却也拥有了最为乐观的心态。
他的达观影响着后世许多人,所以有人说: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在苏子瞻的诗词里,每个人都能看到属于自己的影子。
-END-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