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三少
戴克敏和戴醒群是什么关系(戴学敏简介)
在红安县满门忠烈的戴家,共有14人参加革命。其中,11人牺牲。戴醒群,是唯一的女性。她牺牲的时候,腹中怀有8个月的宝宝。
她没有牺牲在枪林弹雨中的战场上,而是被丧心病狂的敌人施以惨绝人寰的酷刑。
那一年,戴醒群只有22岁,结婚才一年。
图:戴醒群
戴醒群的一生,是充满战斗的一生。
她出生在大别山一个充满革命气息的家庭。父亲戴叔先,曾经参与创建了第1所红军医院,是鄂豫皖苏区早期的一位红色医生。
伯父戴雪舫,是大别山的红色教育家,曾担任大别山第1所列宁小学的校长。尤其,戴雪舫还是当时黄安县七里坪镇戴家村中颇具影响力的人物。
戴雪舫在村中一直积极宣传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倡导民主和科学。他的努力不仅改变了戴家弟子的思想,也改变了戴家人的命运。
他的儿子戴克敏在父亲的启蒙下发奋读书,耳濡目染,思想进步得非常快!后来,戴克敏成为了湖北黄安、麻城一带的农民运动领袖,并参与领导了1927年的黄麻起义。
1916年,戴雪舫的女儿出生。
1917年,弟弟戴叔先的女儿出生。
孩子是家族的希望,更是民族的希望。一生追求明主与自由的戴雪舫给自己的女儿取名“戴觉敏”,又给侄女取名“戴醒群”。
“觉醒”二字,寄托了戴雪舫殷切的希望,他希望唤醒身边的人都来积极投身革命,都来为改变自己和国家的命运一起行动!
只是,多年以后,经历了重重困难,感受了更多岁月的沧桑,姐姐戴觉敏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她于1955年被光荣地授予少校军衔。
而那个和自己有着同样美好追求的堂妹戴醒群,没有等到曙光升起的那一天,早已经长眠在大别山的脚下,好多好多年了。
图:黄麻起义誓师大会
戴觉敏只大戴醒群1岁,她们两个人从小就在一起玩。
在父亲、哥哥的影响下,两个女娃娃一起享受革命家庭的红色教育和熏陶,一起成长,一起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在哥哥戴克敏带领大家参加惊天动地的黄麻起义的时候,戴觉敏和戴醒群两姐妹再也坐不住了,他们好像早就“觉醒”了一般,两个人急不可耐地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组织。
在儿童团,戴醒群得到了团部发给她的一支红缨枪。抚摸着枪杆上的红色缨穗,她高兴极了。
每次和姐姐戴觉敏一起放哨的时候,她总把红缨枪擦得亮亮的,小身体站得直直的。这个时候,戴醒群感觉自己离伯父戴雪舫所期望的东西,好像越来越近了。
后来,七里坪创办了列宁小学,戴雪舫担任学校的校长。戴觉敏和戴醒群姐妹俩一起到列宁小学念书。
那是1932年的春天,列宁小学发生了一件特大的喜事。原来,学校里来了几位红军干部,他们的目的是专门为红军医院招收看护人员。
成为红军,一直是姐妹俩梦寐以求的愿望!这次岂能错过。于是,两姐妹瞒着家人,偷偷地报名参加了红军。
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学习,戴醒群成为一名出色的红色看护,之后被分配到了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从此,戴醒群继承了父亲戴叔先的衣钵,成为大别山的一名红色医生。
每天的每天,她都在不厌其烦地为红军战士擦洗伤口、喂药、端屎端尿等等。每当看到被自己治愈后的伤病员,能自己走出医院,再次奔赴前线杀敌的时候,戴醒群就感到无比地欣慰。
当戴醒群在大别山日夜为伤病院操劳的日子,堂姐戴觉敏已经经历了艰难的长征。到达陕北后,戴觉敏在后方医院任专职的护士长。
图:抗日的烽火在燃烧
长征,是戴觉敏最难忘的记忆。
1934年11月,红25军出发长征,这支2984人的长征队伍中,只有7位女战士。
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吃树根,漫漫长征路,7个女生除了承担医疗和后勤工作外,还一路唱着红歌,和战士们一起风餐露宿。
因此,这7个女战士,被战士们亲切地称为“七仙女”,戴觉敏就是七仙女之一。1935年9月15日,他们到达了陕北延川永坪镇,成为最早到达陕北的长征队伍!
1937年初,中央决定由董必武负责,从工大抽调几名学员到鄂豫皖去工作。曾担任过红25军交通队队长的老红军战士张体学,就被点名去鄂豫皖。
南下前夕,张体学遇见了戴觉敏。对于闻名25军的七仙女,张体学是非常的欣赏的。所以,他们站在戴觉敏工作的室外多聊了一会儿。
在聊天当中,张体学知道了这位七仙女的家乡在大别山脚下。他告诉戴觉敏自己即将到鄂豫皖边区红28军区去工作,问她有没有家信要带回去?
一句话勾起了戴觉敏无限的思乡之情,那个生她养她的红色土地,仿佛已是心灵深处一块不能轻易触碰的伤疤!
她的戴家村,她的血脉相亲的亲人,大都数为了革命而牺牲了。那个和自己一起偷偷参加红军的堂妹,以前也在25军的军医院工作。在长征的时候,部队将堂妹留在了鄂豫皖,不知道她是否还活着?
图:戴克敏烈士故居
戴觉敏随手写了几句话,没有报太多的希望就交给了张体学。
失去亲人的孤苦,戴觉敏感同身受。所以,在张体学离去的时候,戴觉敏又说了一句:如果我的妹妹还活着,麻烦你多关心她。
两个月后,张体学风尘仆仆地赶到了七里坪。一到七里坪,张体学就急忙打听戴醒群的消息,他多么渴望着怀里那封信的主人还真实地活着!
不知道老天到底在眷顾谁?
反正就在离七里坪不远的红军28军医院,张体学非常幸运地找到了戴醒群,并将信慎重地交给了她。
有工作,有人爱,有所期待。
读着堂姐的信,这个20岁的红军女战士,流泪了。是啊,生活无论多么艰辛,有个人在远方牵挂你,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张体学站在一旁,看着这个默默地流泪的女子,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个前不久还被敌人关押在监狱的女子,据说敌人用重刑将她的右手打断,她却还在监狱里利用“放风”的各种机会,鼓励难友们团结起来,坚持和敌人斗争到底。
如此勇敢坚强的战士,一封简单的信,寥寥几个字就击中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张体学,这个才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归来的青年,心里头有一种异样的情愫:这究竟是个什么样的女孩呢?
同样,一直在大别山战斗的戴醒群,对从外面的世界学习归来、浑身上下都沾满战场上硝烟的战士,也充满了好奇!
从此,这个由一封信而相识的两个年轻人,开始了在大别山下相知相伴的岁月。
其实,张体学出生在河南一户贫困的农村家庭。16岁的时候,他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并担任分队长。在1932年的潢光战役中,17岁的他指挥儿童团配合当地红军作战,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相同的经历,相同的信仰,两个年轻人的心在慢慢地靠拢。没多久,他们成了亲密无间的革命战友!
1938年底,张体学和戴醒群结婚了。当时,张体学任新四军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的队长,戴醒群是挺进队的医务主任。
原来,早在1938年2月,红28军就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并向东挺进。在出发的时候,这支队伍在大别山留下了一部分武装力量。
张体学和戴醒群就在这支留下的队伍中。
图:晚年的戴觉敏
留下来的张体学,坚守着原来新四军四支队的阵地,积极发动当地的群众开展抗日活动,并公开亮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
后来,张体学又出任黄冈中心县委常委、军事部长,继续领导黄冈地区的群众,进行轰轰烈烈的抗日武装活动。
1938年10月,在张体学的积极储备下,"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在黄冈县成立,张体学任队长。自此,抗日的烽火在黄冈、浠水、新洲、黄陂等地点燃,群众的抗日热情越来越高涨。
然而,看着日益强大的抗日队伍,有的人却心里盘起了小九九。
当时,张体学所领带的鄂东抗日游击挺进队,已经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21集团军独立游击第5大队”,其防区主要在麻城的夏家山、黄冈芦泗坳一带。
与五大队毗邻而居的,是早已经进驻大别山的国民党军队,其中包括桂军的1个军和程汝怀的4个纵队。
此时,张体学率领的五大队,经过他的领导已经蓬勃发展起来了。人数也由原来的730人发展到1300多人!五大队成了大别山一支非常有力量的武装队伍。
卧榻之侧,岂能安睡!
五大队的日益强大,让敌人惊慌不已。
他们露出了自己真实的嘴脸,不顾国共合作期间的协议,把罪恶的双手伸向了大别山的革命力量。
1939年9月1日凌晨,桂军172师师长程树芬伙同程汝怀的部下,调集10倍于五大队的力量,包围夏家山,并发起了猛烈的攻击,制造了震惊全国的“夏家山事件”。
经过异常激烈的奋战,五大队虽然胜利突围,粉粹了国民党顽固派企图消灭五大队的阴谋,却付出了惨重的代价:100多人被捕,并惨遭杀害,包括挺进队的医务主任戴醒群。
图:红军
毛主席在纪念张思德同志的时候说过一句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牺牲,戴醒群见得太多了。
在那血与火的岁月里,为了革命,她的亲人一个一个牺牲了!尤其是自己的父亲戴叔先在“肃反”中被冤杀,就像一声晴天霹雳击伤了她的五脏六腑。后来,她的堂哥戴克敏也在肃反运动中遭受诬陷,惨遭冤杀。
死,她从来就不怕。
从加入红军开始,她在心底就明白:革命的路上,牺牲,无处不在!但是,她怕自己会像父亲和堂哥一样,不明不白地被冤死!
她想:如果死,也要死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夏家山事件中,戴醒群突围不成被逮捕。当敌人得知她是五大队队长张体学的妻子后,对她严加看守,并极尽所能地进行劝降。
程汝怀令就地审讯,对戴醒群说:只要她发表与丈夫张体学脱离夫妻关系的声明,就可以放她和孩子一条生路。
图:张体学在工作中
是的,当时的戴醒群已经身怀六甲,宝宝已经在戴醒群的肚子里成形。如果没有这次事变,再过两个月,她和张体学的爱情结晶就会顺利出生!
她就会做妈妈,张体学就会做爸爸。
再过一年,宝宝就会甜甜地叫出爸爸,叫出妈妈。这声音,张体学曾经说过,是世界上最甜美的声音!
可是,世上没有如果。
因为,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戴醒群要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地做人。
背叛自己的丈夫,就等于背叛自己的爱情,戴醒群绝对不会!
张体学不仅是共产党,还是五大队的队长,是目前大别山抗日组织的领军人物,更是大别山群众心中思想的领导人物。
背叛张体学,就等于背叛大别山的群众,背叛自己的信仰,戴醒群更加不会!
所以,戴醒群想都不用想,直接拒绝了敌人。程汝怀又对她进行了各种酷刑,戴醒群依然没有屈服!
面对各种劝降,戴醒群还指着敌人团长的鼻子大骂:“你们这些卖国贼,不打日寇,专门残害抗日的新四军,你们良心何在?你们还是中国人吗?”
气急败坏的程汝怀见戴醒群软硬不吃,知道从戴醒群那里再捞不到什么油水了。于是,9月中旬,他秘密命令保八团将戴醒群就地处决。
没想到的是,极端残忍的敌人对戴醒群进行了最野蛮、最无耻的分尸酷刑:
他们把戴醒群绑在黄冈大崎山贾庙的一颗大树上,当着全体被俘人员的面,扒光了她的衣裤。刽子手先用小刀一刀一刀慢慢地割掉她的乳房,又用大刀把她的四肢慢慢剁掉,然后割下了她的首级。
酷刑现场,血流成河,惨不忍睹,就连在场的保安团人员都闭上眼睛,不忍目睹。
……
图:永不磨灭的记忆
当张体学得知自己的爱人戴醒群被敌人残害的消息后,他悲恸欲绝!
这个久经战场,与死神多次擦肩而过的男人,心痛得不能自已。那割在妻子身上的一刀又一刀,仿佛重新在他的身上割了一遍又一遍!
张体学的心,碎了一地。
1941年8月1日,张体学饱含深情,提笔写下《纪念革命烈士戴醒群同志》,发表在新五师的刊物上。他说:戴醒群具有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气节。她的牺牲,是革命的重大损失!
其实,她的牺牲又何尝不是他张体学重大的损失呢!
30多年以后的一个9月,时任湖北省省长的张体学,因病离世,享年58岁。临终前,张体学说:“我死后要回到大别山贾庙杜皮去,我要和牺牲在鄂东红土地的战友们在一起!”
后来,人们把张体学的骨灰安葬在了黄冈市贾庙烈士陵园,和戴醒群以及其他的战友在一起。
图:满山的杜鹃
三少说:
而今的红安与麻城,每年清明过后,满山的杜鹃花开得特别红,特别美。
原来,是鲜血滋养了这片土地。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