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背景
一九三四年,中国工农红军退出中央根据地,北上抗日,开始了战略性大转移。一九三四年月十八日,红军第一方面军从福建西部的长汀、宁化和江西南部的瑞金、雩都(今于都)等地出发,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康(1955年并入四川)、甘肃、陕西等十一省。走过终年积雪的高山,越过人迹罕至的草地,历尽艰苦,击溃敌人的多次围追堵截,连续行军二万五千华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月胜利地到达北革命根据地。这就是闻名于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七律长征原文(七律长征原文翻译)
在长征途中,党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从此中国革命在我们毛泽东主席的领导下从胜利走向胜利。
这首诗是红军过了岷山,即将到达陕北时写的。
解读赏析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国革命斗争史上极其光辉灿烂的一页。毛泽东主席说:“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是一篇歌颂这一伟大壮举的革命史诗。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今天,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么?十ニ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但是,中国工农红军是举世无双的伟大军队,是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他们涉过千山万水长驱二万余里,战胜了自然天险,克服了一切困难,把帝国主义、国民党及叛徒张国焘之流统统踩在脚下取得了长征的最后胜利。“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豪放的诗句,热情地歌颂了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与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动地描绘出了红军战士崇高的英雄形象;点出了长征胜利的基本保证,说出了诗的主题。
以下短短的六句,给我们画出了红军经历万水千山的无数惊心动魄的图画。最生动、最具体、最概括地说明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行进于绵延数省的五岭、乌蒙山,一边作战,一边还要逾越高山天障,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在红军的眼里,连绵不断的五岭,只不过是起伏的微波小浪,而磅礴的乌蒙山也只不过是从脚下滚过的泥球而已。毛泽东主席以极其伟大的气魄勾画出了红军顶天立地的巨人形象,对困难,对国民党反动派以极大的藐视。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九三五年五月,红军到达金沙江。敌人已在江边严密设防,我军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巧妙地渡过了金沙江。湍急的金沙江的波浪拍打高耸入云的石崖,把石崖都打暖了,夏天的金沙江两岸蒸气腾腾。触景生情,红军胜利地渡过惊涛骇浪的天险,情不自禁地涌出暖洋洋的喜悦。这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又一伟大胜利。
过了金沙江后,红军逼近更为险恶的大渡河,历史上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曾全军覆没在这里。红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取得了抢渡泸定桥的胜利。蒋介石意使红军成为石达开第二的计划彻底破产了!红军先遣部队到达泸定桥时,桥头已被熊熊烈火所包围,桥上的木板被火烧毁,红军二十二名勇士冒着敌人的炮火,在浓烟烈火中沿着铁索冲锋到对岸,同敌人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控制了泸定桥。
“大渡桥横铁索寒”正是这惊心动魄的激烈战斗的描写。“寒”字烘托寒光凝铁的泸定桥上战斗的壮烈气氛写出了大渡河的险恶,也指出了长征之难。长征的胜利是经过浴血奋战取得的!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毛泽东思想光辉照耀下的中国工红军在这段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长征中,始终充满着高度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更喜岷山千里”,正是红军这种革命精神的真实写照。红军过了人迹罕至的岷山之后,最后离开了极其艰苦的雪山草地,即将到达目的地。展望未来,胜利在望。红军战怎能不豁然开朗,更加兴奋、欢乐!毛主席说:“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
“三军过后尽开颜”显然是饱含着对这种“新局面”在望的胜利喜悦。
长征是古今中外空前伟大的创举,毛泽东主席用了简短的五十六个字,作了最生动、最精辟的概括。毛主席这首豪壮优美的诗篇和长征历史一样,永远闪烁着璀璨的光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