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社会 >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基本文化权益——访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基本文化权益——访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

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切实维护农民基本文化权益——访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基础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日前,就农村文化建设相关问题

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力度逐年加大,基础文化设施逐步完善,农民文化生活日渐丰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形成。日前,就农村文化建设相关问题,文化部党组书记、部长蔡武接受了中国文化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蔡武: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维护农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文化建设非常重视,在每年召开的农村工作会议上,都把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予以部署和安排。2005年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之后,农村文化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中办、国办先后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等重要文件,对新形势下开展农村文化各项工作作出了部署。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温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特别是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把农村文化建设摆在了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体现了中央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和支持下,各级党委政府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以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为目的,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努力构建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解决农民群众看书报、看戏、看电影、看电视、参加科学文化素质培训和文体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问题。文化工作在提高广大农民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这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农村公共文化设施状况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是否已经有了显著改善和提高?

蔡武:2001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投入总计859.9亿元。其中2007年全国文化事业费达到198.96亿元,比2006年增加了40.93亿元,增长了25.9%。2007年农村文化投入共计56.13亿元,比2006年的44.6亿元增加11.53亿元,增长25.9%。由此可见,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有了明显增加。从2002年到2005年,中央投入4.8亿元扶持1086个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到“十五”期末,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基本实现。“十一五”期间国家实施的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规划,将通过转移支付39.48亿元,新建和扩建2.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到2010年将基本实现“乡乡有综合文化站”的建设目标。2007年,中央安排1亿元资金,地方自筹配套资金5320万元开展乡镇文化站建设试点工作,20个省区534个项目列入试点项目。2008年,中央投入2亿元,安排了125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财政部也将边疆文化长廊建设补助资金和基层文化设施设备维修补助资金从2001年的1100万元逐年增加到了2007年的6000万元。各地加大投入力度,落实了一批基层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扶持公共文化建设。目前,全国共有县以上公共图书馆 2799个,文化馆 3217个(含群艺馆),博物馆1722个,文化站37384 个,社区、村文化室137665个,初步形成了覆盖乡村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记者:在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文化部和其他部委一起实施了哪些重大文化项目?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蔡武:近年来,文化部、财政部等部委共同实施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送书下乡工程、流动舞台车工程等一些有影响的重大文化项目。这些项目成为推动农村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带动了农村文化资源的整合,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并通过卫星、互联网和光盘等传输渠道为社会公众服务的一项重要工程。目前中央财政累计投入已达18.1亿元,地方累计投入超过10亿元。从2007至2010年,中央财政还将对地方投入24.76亿元。至2008年6月底,工程数字资源量已达到68TB(1TB数据量相当于25万册电子图书或926个小时视频节目),自建、共建的基层服务点已超过61.4万个。到2010年,将基本形成资源丰富、技术先进、服务便捷、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县有支中心,乡村有基层服务点,实现“村村通”。送书下乡工程是文化部、财政部为解决基层群众看书难问题而实施的文化工程,从2003年至2007年已累计安排资金1亿元,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总数787万册,受到农民群众的广泛欢迎。流动舞台车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3亿元,从2007年到2010年为基层文化机构配备1000多辆流动舞台车,送戏下乡,开展灵活、多样、方便的文化服务。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正在逐步形成。国务院已公布了两批102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和777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产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记者:在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机制以及服务方式、服务内容等方面,各级文化部门都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样的成效?

蔡武:为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地积极探索,充分发挥文化在城乡统筹发展进程的作用,不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能力,筑实城乡统筹发展的文化根基。如广东省积极发展流动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流动文化设施,灵活多样地开展服务,使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成都市围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引领城乡居民新生活方式、将形式多样的先进文化带入农村。湖南长沙大力推进文化惠农措施,保障公共文化覆盖农村,覆盖农民。河北省文安县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文化网络建设。吉林省长春市开展“打造欢乐庄稼院,先进文化百村行”活动,建设农村文化阵地。一些地区采用政府购买、补贴等方式,向基层、低收入和特殊群体提供免费文化服务。江西省安排1亿元,设立了农村文化事业专项资金,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鼓励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到农村进行文艺演出、电影公司组织放映队到乡村放映电影、乡镇政府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河南省泌阳县尝试“文化组团,各方参与,政府补贴,群众看戏”的办法,有效解决了农村文艺演出少,农民看戏难的问题。这些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农民群众看书报、看戏、看电影、电视、参加科学文化素质培训和文体活动的基本文化权益,对促进农村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记者: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的主体。在农村文化建设中,如何有效引导他们建设自己的文化?

蔡武:农民自办文化目前已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和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补充。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各地文化部门采取积极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农民自办文化的发展,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以及社区文化指导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支持农民群众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农村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得到迅速发展,农村文化市场渐趋繁荣。据不完全统计,当前全国民营文艺院团已超过6800家,年演出200万场以上,在繁荣基层演出市场、丰富基层文化生活、继承传统民间艺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将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

蔡武:农村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但总体上来看,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经费投入依然不足,一些地方基础文化设施仍然较为落后,农村文化建设的体制不顺、机制不活,为农民提供的公共文化产品、文化服务总量偏少、质量不高,现有文化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等方面。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逐步解决。

上一篇: 2023年上海市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
下一篇: 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价值诉求.doc

为您推荐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