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於嘉,谢宇. 我国居民初婚前同居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 人口研究, 2017, 41(2): 3-16.
[2]
张力. 流动人口对城市的经济贡献剖析:以上海为例[J]. 人口研究, 2015, 39(4): 57-.
[3]
周长洪. 经济社会发展与生育率变动关系的量化分析[J]. 人口研究, 2015, 39(2): 40-47.
[4]
杨菊华,何炤华. 社会转型过程中家庭的变迁与延续[J]. 人口研究, 2014, 38(2): 36-51.
[5]
王跃生. 三代直系家庭最新变动分析——以2010 年中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J]. 人口研究, 2014, 38(1): 51-62.
[6]
郭菲,张展新. 农民工新政下的流动人口社会保险:来自中国四大城市的证据[J]. 人口研究, 2013, 37(3): 29-42.
[7]
穆怀中,沈毅,樊林昕,施阳. 农村养老保险适度水平及对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分层贡献研究[J]. 人口研究, 2013, 37(3): 56-70.
[8]
吴帆,李建民. 家庭发展能力建设的政策路径分析[J]. 人口研究, 2012, 36(4): 37-44.
[9]
胡宏伟,栾文敬,杨睿,祝明银. 挤入还是挤出:社会保障对子女经济供养老人的影响——关于医疗保障与家庭经济供养行为[J]. 人口研究, 2012, 36(2): 82-96.
[10]
张维庆. 中国特色的人口转变道路[J]. 人口研究, 2011, 35(5): 3-7.
[11]
杨菊华. 城乡差分与内外之别:流动人口社会保障研究[J]. 人口研究, 2011, 35(5): 8-25.
[12]
《人口研究》编辑部,陆杰华,于学军,原新,黄荣清 . 世人瞩目的六普:轨迹、解读与思考[J]. 人口研究, 2011, 35(3): 41-55.
[13]
周恭伟. 关于人口计划生育事业融入社会发展大局的思考[J]. 人口研究, 2010, 34(6): 92-97.
[14]
郭志仪,金文俊. “少生快富”工程对统筹少数民族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作用分析[J]. 人口研究, 2010, 34(6): 104-109.
[15]
杨菊华. 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认识误区[J]. 人口研究, 2010, 34(2): 44-56.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