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霄 2011.11 经济理论与实践按需 新论 豺惦(中国社会科学院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 100732)[摘要]按需分配的涵义可概括为如下四种:一是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完全满足人的一切需要;二是在物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满足人的合理需要;三是在物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满足某种社会必需;四是在物质资源稀缺的前提下,首先满足最紧迫的需要。第一种界定建立在资源充足的基础上,后三种界定建立在资源稀缺的基础上。如果将按需分配理解为按照社会,必需分配,则按需分配与按劳分配相辅相成,二者是共时性而非历时性的分配原则。作为社会必需的按需分配同满足人们一切需要的按需分配并不矛盾。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产品的日益丰富,社会必需的水准必定越来越高,因而按需分配的实际硌然会越来越接近于满足人的一切需要的按需分配。【关键词]按需分配;社会必需;资源稀缺[中图分类号]FOl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11)11-0039--04很长时间以来,按需分配原则被人们作为一种未来社会阶段的分配理想而束之高阁。其实.在当前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基础之上.如果对这一原则予以新的解释.可以使之在实践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一、按需分配的四种涵义就目前而言.可供讨论的按需分配的涵义大致有如下四种:(一)在物质资源极大丰富的基础上完全满足一切人的需要。不少学者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财产私有制的弊端,提出只有将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才能为全人类的解放开辟道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力还没有达到高度发达的状态,社会产品还没有极大丰富.这就决定了劳动者之间只能实行“等量劳动获取等琶报酬”的分配原则。而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这个体现人类社会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原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45年第一次提出来的:“共产主义的最重要的不同于一切反动的社会主义的原则之一就是下面这个以研究人的本性为基础的实际信念.即人们的头脑和智力的差别.根本不应引起胃和肉体需要的差别;由此可见,‘按能力计报酬’这个以我们目前的制度为基础的不正确的原理应当——因为这个原理是仅就狭义的消费而言——变为‘按需分配’这样一个原理,换句话说:活动上.劳动上的差别不会引起在占有和消费方面的任何不平等,任何特权。”Ill c唧捌’1875年,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比较集中地对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做了一个大致描绘,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明确规定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在随着个人的全面发展生产力也增长起来,而集体财富的一切源泉都充分涌流之后,——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完全超m资产阶级法权的狭隘眼界,社会才能在自己的旗帜上写上: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刚t'23)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按需分配是与各尽所能相联系的,若非如此,则按需分配将难以实现。所谓“各尽所能”.就是社会成员尽自己的能力为社会劳动和T作。在共产主义社会,劳动不仅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应履行的义务和一种谋生手段,而且成为社会成员的一种习惯,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人们的劳动已不再与个人物质利益相联系.不再作为分配劳动成果的尺度。许多人不能理解劳动何以能够成为人的需要,因为他们认定劳动总是一种牺牲、一种付出,而他们并不能理解人为什么竟然会愿意作出自我牺牲。其实。劳动带给人们的并不只是负担、疲劳,它还带给人们自尊感、成就感.能够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增进人对自然的理解,甚至会与人们的娱乐需求融为一体。1843年,在《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中.恩格斯就此进行了论述:“傅立叶第一个确立了社会哲学的伟大原理,这就是:因为每个人天生就爱好或者喜欢某种劳动,所以这些个人[收稿日期]2011-09—0l[作者简介]贾可卿(1975-),男,山东雄坊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政治哲学。39∥己,酥研分舻万方数据
发表评论